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章-假设与解释.ppt

12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601265018
  • 上传时间:2025-05-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8MB
  • / 1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假设与解释,,,,第一节 范型、假设与解释,范型,:,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或框架它为研究者提供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和信念,决定或影响着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所提出的理论生物学范型与研究,生物学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基因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认为心理现象即使是最复杂的心理现象(如自我、羞怯)都能够最终依据脑细胞或其生化过程加以解释心理动力学范型与研究,心理动力学范型认为人的行为是从与生俱有的本能和生理驱力中产生的,并且试图解决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当有机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其驱力就降低,行为反应也就停止了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行为论范型与研究,行为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探寻特定行为模式是如何产生的,他们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学习认知论范型,认知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认为认知活动是个体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用信息加工的模型来研究心理过程才能充分了解心理与行为现象。

      人本论范型与研究,人本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去探寻人性积极的一面他们把人视为自己命运的行动者,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行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人生目标人本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第二节 理论与假设,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性陈述简洁、准确、可验证),,,理论可以将一些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现象联系起来,并解释和预测现象建构一个理论,就是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将不同的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一个好的理论,,1)能对大范围内的观察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2)对我们如何证明或修改理论/进行新探索/以及指出可能的应用方向做出清晰预测;,,,3)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即理论要能够被推翻,理论的作用有:,解释(explanation),预测(prediction)和控制(control)一、演绎式理论与归纳式理论,,归纳式理论,是采用归纳的逻辑,根据一系列特定的观察资料而概括出的理论这种理论的获得方式是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演绎式理论,是运用演绎的逻辑,采用假设检验方式获得的理论归纳理论建构,原理:个别事例-→通则性的陈述(推论结果),,,研究方法上的程序应用:,,观察事象或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并寻找模式→获得结论→建立通则或理论,,,归纳理论建构,-“宗教的社会剥夺理论”,格罗克(1967):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性别、婚姻状况、年龄与家庭收入与宗教信仰程度相关最高。

      女性比男性、单身者比有家庭的人、老人比青年人、穷人比富人宗教信仰更强烈后来发现,这些变量都与社会地位有关,即每一种同宗教信仰相关的特征及其价值在美国都是被贬低的结论:,在社会生活中最大程度地被剥夺了成功感和满足感的人倾向于信仰宗教,以获得慰藉和补偿这一理论被后来许多研究验证演绎理论建构,原理:通则性的陈述-→个别性的陈述,,,研究方法上的程序应用:,,理论或文献→建立假设→接受或驳斥假设→解释事象,,,演绎理论建构,-“独生子女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社会学将社会关系划分为两种:,天然的无选择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同乡、同种族等)和,社会的个人选择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同事),,,研究发现:,,以天然人际关系为主的人,倾向于“同一”的行为原则,注重与他人一致,常以环境因素决定自己的行动以个人选择的人际关系为主的人,则倾向于自我为中心,主动地调适自己,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社会交往可以造就丰富的理性的人格类型演绎理论建构,-“独生子女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独生子女的社会网络缺少天然的关系,迫使他们在家庭之外寻求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处于这种选择的、多样的网络中,独生子女可能逐渐成长为较有独立性、自我定向以及灵活应付社会的能力较强的人。

      上述分析只是假设性的,还需要调查或实验的研究来加以验证归纳与演绎的结合,,实验的概括,理论,观察,假设,(归纳),(演绎),,,西方的心理学者非常重视理论问题,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总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当前人们关注的理论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之后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假设在收集数据之后,他们可能舍弃一些与自己的研究目的无关的数据,用较少的数据说明较多的理论问题,,,但是我国的一些研究不够重视理论上的创新,往往在没有充分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收集很多数据,把这些数据用各种复杂的统计方法处理之后,罗列出来,草草讨论一下,就得出结论仔细看一看,这些看似丰富的数据中,稗草多,谷穗少没有发现什么新东西,其科学发现的价值较低这是影响我们学术水平提高的一个大问题黄禹锡(황우석,1952年12月15日-),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出生于忠清南道扶余郡,曾任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首席教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韩国举国哗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 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

      造假而身败名裂的黄禹锡,,,多项第一:99年世界首次培育体细胞克隆牛;02年克隆猪;03年首次培育出“抗疯牛病牛”;05年培育出世界首条克隆狗“斯纳皮”曝光后很多成果被否定,如04年和05年《科学》上发表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论文被证明子虚乌有,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克隆牛以及克隆猪方面的研究也属伪造,克隆狗“斯纳皮”也是货真价实的因此,黄禹锡仍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只不过数量没那么多而已之前,黄禹锡直接领导45名同事,整个研究团队拥有183位科学家邮局为他发行了特种邮票美国各大报纸给人加上了“干细胞研究大王”的称号2005年6月,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通过,当选为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这些在造假曝光之后都成了笑料二、理论与假设的元素:概念与变量,概念是理论与假设的基本元素,是进行研究的基础有操作性定义/无操作性定义),,,文义性定义,:直接述及该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智力-是学习能力、保持知识、推理和应付新情境的能力(F. G. Brown)研究上的功能,,帮助了解研究者所探讨之事物的大概性质,据此可掌握操作型定义的方向及意义,,,,操作性定义:,以测量或决定它存在的特点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标准化。

      智力: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的IQ分数,,,通过操作性定义能使许多不能直接观察的心理现象成为可观测的变量,使抽象的概念能够得到具体检验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1、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变量的操作定义;,,,2、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现象来设计;,,,3、用心理、行为评定法来设计;,,,,“,智力,”下一个操作性定义为“韦氏智力测验测得的分数”,,,“,记忆,”的操作性定义为“能够准确回忆出识记过的材料的内容的数量”挫折,”定义为“在一个人即将解出一道难题并赢得100美元奖金之前打断他”,,,把,攻击行为,定义为“受挫折的个体对阻碍其解题的人使用无礼言语的次数”把,“刚刚感受到”,定义为“,50%次感受到,”,就可测定感觉阈限了疲倦,”,,定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用理论语言来思考问题,用操作性语言检验命题或假说,概念定义,操作定义,(小白鼠)饥饿:是一种事物缺失的感觉,食物剥夺法:在一定时间内(24小时)不给喂食,挫折感: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产生的情绪情感或反应,让幼儿玩十分有趣的新玩具1分钟后,告诉她这个玩具必须放到桌子上不能动,研究这认为这种操作过程会引起理想的研究状态—挫折感现象,此时幼儿的反应为挫折感反应。

      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将孩子的身心发展与成长需要经常放在心上的程度,家长每月给孩子讲故事所用时间,给孩子买书和玩具的花费和孩子谈话次数、带孩子出游次数等以上时间、花费、次数所占比例越高,则表示关心程度越高操作定义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统一性,,,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那些具有操作性定义,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量并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概念就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三、假设检验,当一个理论被提出来,人们希望它既能解释已有的事实,也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假设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可以检验的阐述假设的功能,,1)可以以证伪的方式来验证某理论,,2)假设中的预测可以为研究指出方向,,3)有应用价值,,,,,,(一)什么是假设,,,假设,是对于一个事件或一种关系的一种暂时性的解释从一般意义上讲,假设是一种可验证的关于行为的预测或科学的猜测特征:,,1、有一定科学依据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例如,在对人们进行观察之后,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假设:“挫折会引发攻击行为。

      检验假设,:“挫折会引发攻击行为首先,确定何为“受挫”;,,然后,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测量“攻击性”;,,最后,观察结果需要提供证据来证实(或证伪)这一假设,,,,(二)假设的类型,,,备择假设,:陈述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是研究者期望证实的假设它不能直接检验,其真实性通过对虚无假设的检验来推论,常以H,1,表示工作满意度会影响工作绩效”,,,,虚无假设,:陈述变量间没有关系或差异,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决定予以拒绝或接受的假设,常以H,0,表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无关”,,,,证伪比证实更有力昆虫成虫有6条腿定向假设,: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所示意的假设例,“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于,与非贫困大学生”非定向假设,: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没有示意的假设例,“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实验假设,: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猜测性陈述例,“医药代表的职业承诺决定职业成熟度 ”非实验假设,: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猜测性陈述例,“大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努力程度相关”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2、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3、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而不能以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形式出现。

      4、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测的5、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三)假设检验的过程,,提出抽象假设,,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可操作化,,对变量关系作出明确、具体的预测,,设计研究、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判断变量间的关系,,,,汽车追尾事故,,自变量,,前车尾部刹车灯亮度,,因变量,,后车司机看到前车刹车灯后踩刹车后的距离,,控制变量,,环境的照度,后车行驶速度,,,题目: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假设1: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假设2:大学生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同,,,假设3:社会支持通过自我价值感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又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变量的可操作化,,,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有一项社会支持量表,,,Furman等人编制,侯志谨进行翻译和修订,包括8个维度,其中工具支持、情感支持、陪伴娱乐支持、亲密感、价值增进五个维度来考察重要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量表,,,由黄希庭等人编制,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量表组成。

      总体自我价值感共6个题目,一般自我价值感有两个分量表共10个题目,特殊自我价值感有两个分量表,共40个题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在石家庄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被试包括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共计557人,其中男生275人,女生273人第三节 解释,一、解释的逻辑,,决定论逻辑,:默认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主要是由其不能控制的因素决定的,就需要不断的探究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链条通则式逻辑,: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二、关系的确定,,,相关关系,: 变量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关联,因果关系,: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另一个变量是,结果,相关关系,A变量与B变量相关,,,A是B的原因,,A是B的结果,,A与B并没有关系,二者均与第三变量有关系两个变量相关的三种意义,(例:儿童观看暴力节目和攻击性正相关),,,观看暴力节目使得儿童本身变得更加暴力;,,,具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更喜欢看暴力节目;,,,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引起相关的两个因素不能证明因果关系,有预测作用,,,,,相关关系只能描述事物之间的共变关系,并不能揭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

      相关的两个现象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也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例如,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可能呈现高度相关,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学好语文有助于学好数学,或者学好数学有助于学好语文天气炎热,溺水死亡人数,太阳伞销量,,,,,,,,因果关系,拉扎斯菲尔德提出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研究吸食大麻对记忆的影响,总体,样本,实验组:,,服用大麻,控制组:,,不服用大麻,学习同样,,的单词表,记忆成绩,记忆成绩,,,,,,,,比较两组成绩的差异,随机分配至不同的实验条件,,不慎重的因果解释,严厉刻板的父母,,身体惩罚的父母,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原因,结果,时间顺序关系满足了吗?,研究发现,婴儿的行为对母亲对其的反应有强烈影响使用相关研究的原因,在研究的早期阶段收集资料,,,无法操纵变量,,伦理的原因,,,联系自然发生的变量,,,,心理学研究的两条路线,实验室实验,教育与社会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方法类型,研究重点,回答问题,观察法,描述,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相关法,预测,知道了X,能预测Y吗?,实验法,因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吗?,,三种研究取向:,电视暴力与攻击性,,举例,相关研究——,,考察了马里兰2300个高中生的收视习惯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

      4个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反社会行为自我报告清单实验研究——,,5到9岁的男孩与女孩看暴力节目和非暴力节目后按钮“”帮助”或“伤害”Liebert&Baron,1972),,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1.逻辑框架,操纵,,自变量,控制,保持恒定,观测,,个体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当无关变量的影响已经测定而又未能加以控制时,为了排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采用的方法是(),,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平衡法 D 统计法,,,实验设计时设立对照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A 操作自变量 B 测量因变量,,C 控制无关变量 D 增加实验被试,,,,,多看论文对你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帮助很大,,,,大家辛苦了,!!!,,,,刺激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机体变量,也称为被试变量、属性变量,一般是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

      稳定性特征和暂时性特征,,,生理上特征和心理上特征,,,,,,反应变量,指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速度,,准确性,,难度或量表分数、评定分数,,次数或几率,,幅度或强度,,,,自变量,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在于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1、自变量的必备条件,,1)自变量本身能变化,,2)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3)自变量能引起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2、自变量的控制,,对自变量的控制,,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使之,操作定义,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自变量的不同强度引起的反应有差异时,则自变量处于不同的水平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导致行为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行为是处于自变量的控制之下,或者说,自变量是有效的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3、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被试的不同反应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噪音、观众多少等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左右利手等。

      对于此种自变量被试只能选择,不能改变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任何能改变被试特征以使其和自然状态下有所不同,就可视为暂时性差别4、自变量的有效和无效,,自变量的水平发生变化,而没有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我们就认为自变量无效;反之,则认为自变量有效自变量无效有几种原因:,,(1)实验者错误地认为自变量很重要,但实际上它不重要,结果自变量不能造成行为的变化2)实验者没有能够真正地操纵自变量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做出的反应,也就是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因此,在实验中因变量一般就是反应变量1,、因变量的分类(客观指标),,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难度,,2、因变量的量化,,量化的层次:,,(1)质的量化(有无反应),,(2)量的量化(反应的程度),,,例1、解题时间作为因变量,但如果一个被试总是无法解出某个题目时怎么办?,,例2、我们测定大白鼠从起点到出口所需的时间,但如果大白鼠不往前走怎么办?,,例3、如果被试在回忆中把“不干净”写成了“肮脏”怎么办?,,,,,量化中的问题: 程度的界限划分 事先制定划分规则,,,3、因变量的信度,,,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表现结果的一致性。

      对于反应测量的信度通常是以相同的被试在相同条件下所得的两套测量分数的相关衡量的4、因变量的效度,,,当确实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认为因变量有效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则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实验产生了自变量混淆例:考察不同水平被试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应用题的数量(因变量),并作为推知其数学能力的指标如果题目难度很小,会有什么问题?,,,,5、因变量的敏感性,,天花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作业过于简单,使得被试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上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高限效应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作业过于困难,使得被试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上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没有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6 、因变量选择的标准:,,,在一项实验中,如果两种量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那么两者都可以使用如果其中一个量值对自变量的变化并不敏感,则应该选用另一个反应敏感的量值如果两个因变量对自变量都有高敏感性,但两者间没有相关,说明也许是自变量中有额外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自变量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两种反应测量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是除自变量外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说明1:,可能因为在晚饭前观察的学生都是下午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而晚饭后观察到的学生则有一部分可能是下午没有学习的,因此,在下午是否学习这一变量已经与饥饿因素发生了混淆说明2:,可能与饥饿发生混淆的因素还有时间因素,下午人的注意力可能本来就没有晚上集中说明3:,可能与饥饿发生混淆的因素还有学生学习的内容下午学生可能看的是较枯燥的内容,而晚上学的可能是较为轻松的内容例,1,:,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晚饭前在图书馆里学习的学生的专心程度没有晚饭后学习的学生的专心程度高饥饿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例2:一个研究者发现某种动物中午的进食次数要多于在夜间进食的次数,于是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光线,是影响动物进食的主要因素?,,,说明:,不能这样认为因为中午的温度和夜间的温度是不同的,因此温度是一个与光照发生混淆的因素两条关于易发生混淆的或然率规则:,,(1)混淆现象最可能在,同类变量,间发生当我们操纵一个作业变量时,则和另一个作业变量发生混淆的可能性最大;而被试者变量最容易和另一个被试变量相混淆这条规则是十分重要的2)在我们确定我们所操纵的变量没有受到同类别变量的混淆后,(若所用的设计是独立组设计)那么最可能的混淆来源于被试变量。

      例3:研究被试在自由回忆学习中,学习的英文单词音节数越多,则越难学研究中所用的音节数(自变量)有1音节,2音节和3音节,我们是否可以确认音节数是导致难学的因素?,,,说明:,单词的,频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易混淆变量,因为音节越短的单词使用的频率越高心理教育研究中,自变量混淆,的情形,1、被试偏差,,被试反应性霍桑效应:被试由于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引起的效应社会赞许性:人们希望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公众形象观察者效应:观察者的存在所引起的效应安慰剂效应,,参与者期待,,取悦研究者与评价忧虑,,默许反应倾向:对一个陌生人默许要比不同意产生更小的心理压力2、研究者和研究设计误差,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对被试的影响单盲和双盲,,,光环效应:当评价者对一个人的积极或消极整体评价影响到对某具体特点的评价时,就产生光环效应对比效应:观察者可能倾向于把自己作为评价他人个性的参考框架,这一倾向导致把与自己不同的人评价得比实际上与自己更加不同,把与自己相似的人评价得比实际更相似,,同,时期历史效应和地区历史,效应,,,同,时期历史效应:指某一非实验因素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到实验组地区历史效应:指某一非实验因素影响到一个实验组而没有影响到其他实验组。

      一、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方法,1、消除法,,,控制无关变量最完美的办法就是简单地把它们从实验环境中消除此法多适用于一些物理刺激因素的控制,例如,噪音,光线等实验的时间、实验的仪器、实验的主试、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能简单地加以消除吗?,,,,2、恒常法,,,对于不能消除的变量,我们可以使它在整个实验中保持恒定,,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这种控制方法称为恒常法例如,我们实验的时间安排在上午,可能会比下午的实验有更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实验都安排在上午来消除时间这一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3、平衡法,A,这种控制方法的目的,,是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在所有的实验组及控制组的效果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每一组都受到这些无关变量变化的作用,但它们作用的大小在各组都是一样的例:,平衡各组“性别”变量的作用二十名被试,十二个男性,八个女性分成两组进行实验假设被试的性别可能会对因变量产生作用,所以,需要控制这个无关变量先把,12,名男性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再把,8,名女性被试随机分到两个组中,这样,在每一组内性别都有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性别因素对两个组的影响效应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作用就被平衡,了。

      平衡与恒常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常法,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皆无变化;采用平衡控制手段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是有变化的,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之间是相等的如果研究者无法指认有些可能起作用的无关变量,又该怎么办呢?,,B 设计控制组来平衡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如果研究者无法指认有些可能起作用的无关变量,可以采用适当的控制组,以达到平衡控制的目,的实验者对实验组以及控制组,除了自变量的处理不同之外,对其他都一律同等地处理如此,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因变量上产生的差异都可以归诸于自变量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例如:研究,接受持枪稳定性训练,对,射击准确性,的作用实验组被试在接受训练之前先射击50发,之后进行两周的训练,再测验50发结果如下表:是否可以认为训练导致了成绩的提高?,被试,受训练前,是否接受训练,受训练后,实验组,14,接受,24,解释:可能有其他因素:先射的,50,发;两周的时间间隔;或者其他一些可能无法了解的因素被试,,受训练前,是否接受训练,受训练后,,实验组,,14,接受,24,控制1组,,15,无,X,控制2组,,无,无,Y,,实验组和控制,1,组:如果,X,明显小于24,认为训练有效。

      如果,X,不显著小于24,则训练无效控制,1,组和控制,2,组:如果,X,显著大于,Y,,说明练习有效果,如果无差异,说明练习并不起作用,,,4、抵消平衡法,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验在这种重复测量的设计中,被试会受到接受重复测量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混淆因素并非出现在测量之前,,,而是产生在重复测量的过程中这种控制手段主要用来,平衡一组被试重复接受自变量各种水平的先后顺序所产生的无关影响,我们可以采用抵消平衡或交叉平衡的手段来控制这类混淆变量例如:研究对红绿两种色光的反应时是否长短不一的问题设计:让一组被试,先,接受10次红光刺激,,再,接受10次绿光刺激得到对红光反应快,能否得出结论认为被试对红光反应快?,,,设计问题:实验刺激的先后顺序是一个潜在的无关变量抵消的设计:,采用ABBA法或AB—BA法ABBA法就是让每个被试都按上述顺序依次接受实验处理而AB—BA法则是,一半被试先接受红,再接受绿;而另一半被试相反,先接受绿,再接受红被试,红光,绿光,S1,1,2,S2,2,1,,问题:如果是测量红、绿、黄三种色光的反应时怎么设计?,,被试,红光,绿光,黄光,S1,1,2,3,S2,1,3,2,S3,2,1,3,S4,2,3,1,S5,3,2,1,S6,3,1,2,注意:由于自变量三种变化,可以有六种呈现顺序,因此,选取被试必须是六的倍数。

      可口可乐两种品牌哪种更受欢迎?,杯子完全相同,,可乐从一样的容器内倒出,,所有被试喝的可乐量相同(先喝A再喝B),,被试都蒙着眼睛,,,随机抽取一部分被试先A后B,另一半先B后A,,还有_______?,,,若是三种品牌的可口可乐呢?,,ABC ACB BAC BCA CAB CBA,,,三个水平以上:用,拉丁方安排,或,随机顺序(不完全抵消平衡),,,拉丁方阵:P*P的方格矩阵,将P个字母(A、B、C、D、E,…,..P) 逐行或逐列放到方格之中,保证每个字母只在每行中出现一次,在每列中也只出现一次这样的方阵称之为拉丁方阵例如:,,,,A B C D,,B C D A,,C D A B,,D A B C,,,如果自变量有四个水平,采用拉丁方安排平衡顺序效应,那么被试接受处理的方案如下:,,,S1-S5,A B C D,,S6-S10,B C D A,,S11-S15,C D A B,,S16-S20,D A B C,,,通过这种安排,自变量每个水平下都同时包含了四个顺序位置的数据,所以顺序的效应在不同的水平下总体上达到了平衡。

      随机抵消平衡,,,,使用随机数字表确定自变量处理的随机次序;,,把不同的随机次序分派给每个被试或被试组,让计算机去忙吧!,,抵消,平衡是研究者因采用重复测验的实验策略所应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办法由于是重复测量,因此顺序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无关变量,由此会导致许多其他因素(如疲劳,练习,迁移:先前作业对后来作业的影响,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影响实验结,果问题:如果这种顺序效应导致的是学习或记忆的效果该怎么办?,,,5、随机化法,,随机化控制主要用于两种情况:,,,a、,研究者已经知道某种无关变量能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作用,但不适合使用上述的具体控制办法;,,,b、,无法确定起作用的无关变量,所以也就不能确定采用其他的控制手段在此情况下,我们就要预先采取措施,,使无关变量的作用随机化,无论无关变量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对所有实验以及控制组的影响都可以假设为是相等的随机化控制的假设:,如果我们从总体中运用随机抽样的手段抽取被试,然后又用随机的办法将被试分为实验以及控制两组按照随机取样的统计理论,我们可以假,定:,,,第,一,每组样本都具有代表性,它们具有代表总体的种种特,性;,,,第,二,每组样本的各种特性,包括无关变量在内,都是相等的。

      实验、控制两组在实验中,除接受的自变量处理不同之外,其他一切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已知或未知的无关因素都可以假定是相等的统计控制法——最无奈的选择,,,,无法消除或未能加以控制时,但已经影响测定和已知时,可用统计方法如:协方差、偏相关),,,,,,,例如:比较三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被试为三个原来的班级 原来三个班的学习成绩不等,,,前测——后测,,,方差分析,后测,结果有无差异,,,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消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控制实验者的方法,,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或主试本身也是无关变量,能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主试的种族、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焦虑、友善、态度等都可能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对人类被试例如:,R.Rosenthal,曾指派研究助理进行白鼠学习迷津的研究他事先告诉研究助理,一组白鼠是聪明白鼠的后代(,g1),,另一组是愚笨白鼠的后代(,g2),,而第三组则没有祖先是否聪明或愚笨的信息(,g3)1、盲目实验,,,2、多主试控制,,,3、电脑主试,,,三、控制被试的方法,,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每个参与实验研究的被试,相互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从面貌、体格、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到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兴趣、动机、性格等都各不相,同。

      这,些个别差异是造成实验组内以及组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从实验的观点看,最好能抽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再实验前以随机分配的手段,产生实验组和控制组,使其在各方面都相等,即每组组内被试的生理、心理特性都相等但是,这不过是一种理想,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目的:,,(,1,)减小组间在接受实验处理前的差,异;,,(,2,)减小组内被试间的差异控,制手段包括重复测验、匹配、随机等方法,在后面讲到的实验设计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变量命名练习,,,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因变量是被观察的;,,控制变量是保持恒定的指出下列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对变量命名自变量,(,被操纵变量,),:,刹车灯的明度,,因变量,(,被观察变量,),:,刹车灯亮到尾随车司机,,踩刹车踏板之间的时间,,控制变量,(,恒定变量,),:,刹车灯颜色、刹车板的,,形状、刹车所需力气、额外照明度等,变量命名练习,,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自变量,灯的颜色,(,红或绿,),,因变量,啄键次数,,控制变量,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治疗者试图改善患者的自我形象。

      每次患者描述自己积极的一面时,治疗者就以点头、微笑和额外注意予以奖励对变量命名自变量,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因变量,语言数量,(,或频率,),,控制变量,办公室情境、治疗者,,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对变量命名,自变量,参与者性别,,因变量,不舒服的程度,,控制变量,亭的大小、挤在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变量命名练习,,1、不同阅读过程文章信息保持特点的实验研究,,,2、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眼运动的顺序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