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管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技术规范书.doc
16页套管监测装置安装技术规范书批准:审定:审核: 编写: 2011年1月24日1. 总则1.1一般要求1.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XXXX局XXX变电站XXX主变压器套管监测装置(系统)1.1.2本技术规范书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提出的仅为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投标方也可推荐符合本技术规范的类似的或更优的产品,但投标方必须提供详尽的技术偏差1.1.3招标方的确认不能做为投标方不承担提供兼容服务责任的理由在随后的研究、制造、试验或调试阶段,如果发现投标方所供设备不满足兼容性要求,招标方有权给予否定,并要求投标方根据招标方要求进行修改,直至符合兼容性要求为止从而保证招标方在整个工程或部分工程的利益不受损害1.1.4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投标方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招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并从招标方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1.1.5本技术规范书经业主与投标方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1.6本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1.1.7 所有设备均应遵照适用的最新版中国国家标准(GB)以及国际单位制(SI),并参照IEC标准1.1.8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1.1.9 投标人所投设备必须具有武高所等权威部门所出具性能测试报告、IEC61850通讯试验报告及合格证1.1.10 标准与规范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 6587.8—86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16836—199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GB/T 2887-2000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T 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GB/T 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GB/T 19862-2005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章: 振动试验(正弦)GB/T 14598.13-1998 电气继电器 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一部分:1MHz脉冲干扰试验GB/T 14598.9-1995 电气继电器 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三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GB/T 1762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2423-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IEC 61969-2-1:2000 电子设备用机械结构 室外机壳 第2-1部分:详细规范-机箱尺寸IEC 60870-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Q/CSG 1 0007-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 工作范围2.1 供货范围2.1.1 本技术规范书要求采购的监测装置(系统)监测的设备:2.1.2 监测装置(系统)的供货范围包括: 如下表所示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套管绝缘监测传感器由供应商确定由供应商确定满足上述规范中2.1.1条监测设备的要求2现场监测IED由供应商确定由供应商确定满足上述规范中2.1.1条监测设备的要求3后台服务器 1台满足上述规范中2.1.1条监测设备的要求4数据处理、监测预警与诊断软件由供应商确定提供全系统3套光盘版提供软件使用说明书(在满足相应技术要求后,由各厂家根据各自产品特点确定)并提供软件清单7通讯线缆提供电力系统知名厂家型号,并满足相关电力系统技术标准要求 足量通信电源用阻燃钢带铠装软电缆8信号传输电缆提供电力系统知名厂家型号,并满足相关电力系统技术标准要求,单芯截面不低于2.5mm2足量阻燃钢带铠装屏蔽电缆9电源电缆等提供电力系统知名厂家型号,并满足相关电力系统技术标准要求单芯截面不低于4.0mm2足量阻燃钢带铠装屏蔽电缆投标方根据本技术规范书提供的套管设备数量情况,提出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传感器数量、类型及布置方案。
2.2 服务界限2.2.1 从生产厂家至变电站的运输全部由投标方完成2.2.2 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由投标方完成2.3 技术文件2.3.1 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一般性资料,如鉴定证书、鉴定或型式试验报告、报价书、典型说明书和主要技术参数2.3.2 在技术协议签订30天内,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下列图纸资料及拷贝光盘 2 份2.3.2.1接线配置图(AUTO CAD电子版)2.3.2.2 外形图、安装尺寸基础图2.3.2.3 中文版设备使用说明书(含软件系统操作手册)2.3.3 设备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设备的开箱资料除了2.3.2条所述图纸资料外,还应包括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说明书(中文或中英文对照,并提供电子版),部件清单,易损件的清单,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一式8份3 使用条件3.1 环境条件3.1.1 最高环境气温:+45℃(户外)3.1.2 最低环境气温:-10℃(户外)3.1.3 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100%(25℃) (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积水)3.1.4 海拔高度:不低于2000m3.1.5 最大风速:35m/s(离地面10m高、10min平均风速) (户外)3.1.6 最大日温差:30K(户外) 25K(户内)3.1.7 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户外)3.1.8 覆冰厚度:5mm(户外)3.1.9 降雨量:年最大:2600mm;日最大:300mm3.1.10 耐地震能力:3.1.10.1 地面水平加速度0.25g3.1.10.2 地面垂直加速度0.125g3.1.10.3 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1.67。
3.1.11 污秽等级:Ⅲ级3.2 工程条件3.2.1 系统概况:适用于XXXXXX局XXXXXX变电站户内、外,并运行在频率为50Hz、额定电压为XXXXXXkV的变压器等3.2.2 设备安装地点:户内/外3.2.3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 9361-1988中B类安全的规定3.2.4 监测系统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4943-2001的规定3.2.5 计算机场地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2000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中4.4的规定3.2.6 工作电源3.2.6.1额定电压 AC220V±15%;3.2.6.2额定电流 不超过10A;3.2.6.3频 率 50Hz±0.5Hz;3.2.6.4谐波含量 <5%4 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4.1.1外壳防护外壳的防护性能对于室内安装部件(后台服务器)应符合GB 4208-20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室外安装部件(监测单元和通讯控制单元)应符合GB 4208-2008规定的IP55级要求4.1.2 结构与外观4.1.2.1 监测单元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开启灵活、匹配紧密,箱内无灰尘、杂物机箱内部安装防潮装置。
4.1.2.2 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机箱表面不应有机械损伤、划痕、裂缝、变形,机箱应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各底板、挡板、零部件固定牢固,无毛刺,螺栓平整不会生锈,键盘、按钮等控制部件应灵活,面板的显示和标志应清楚4.1.2.3 电气及通讯电缆线路连结牢固,走向合理、美观,各连接卡套贴有标记,各焊接点裸露部份套有热缩管;电源进线贴有强电标志各管路按设计规格装配,连结牢固,管路走向横直、美观4.1.2.4 涂漆和防锈:除有色金属和热镀锌铁件外,所有光洁的和经机械加工的外露件均应除锈涂漆,并采取措施防止运输中漆层剥落与变质投标方应提供所有防锈措施(包括使用的涂层材料及特殊润滑剂)的完整说明湿热带地区应按其技术条件进行油漆和防锈4.1.2.5 镀锌和防锈:除了有色金属之外,所有外露金属部件均应热镀锌、渗锌或其它更好的防锈措施(如达克锣等)在满足机械强度的前提下,靠近或接触地面及混凝土基础上部的镀锌金属件的最小厚度为50μm,其他镀锌金属件的最小厚度为30μm部件材料应在加工、制造完成后再镀锌镀锌层应满足以下要求:镀锌前需将所有焊渣清除干净,部件材料应加工,制造完成后再镀锌。
4.1.3 机械性能4.1.3.1 监测单元应能承受GB/T 11287和GB/T 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Ⅰ级的振动(正弦)响应能力试验、振动耐久能力试验、冲击响应能力试验、冲击耐久能力试验和碰撞试验在试验期间装置应正常工作试验后,无紧固件松动及结构损坏,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4.1.4 工作电源4.1.4.1 如有现场主机,要提供双电源供电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分别改变到使用条件中规定的电源极限参数,监测系统应可靠工作服务器或主机要尽量使用UPS电源)4.1.5 抗干扰性设备(系统)应设计有屏蔽抗干扰措施,运行中能够区分监测信号与内、外界的干扰信号,如开合动作信号、自检信号、无线电、通讯信号等干扰信号能够将高压一次设备运行操作中所产生的暂态波、及其他外界干扰信号(移动信号、雷达信号、电动机干扰、荧光灯等干扰信号)的影响最小化;应设计有针对性措施以防止监测装置引入的外部信号造成的干扰4.1.6 扩展性监测系统应具有扩展能力,并预留有足够的数据通道在最终的技术协议中应提供扩展技术方案4.1.7 安全性系统应设计有瞬态过电压保护措施可考虑接地保护装置等4.1.8 绝缘性能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监测单元的带电部分如电源、信号和数据输入回路和非带电金属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