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七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页).doc
35页七 下 语 文 学 案 集 目 录第一单元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 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 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 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学案22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 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 一 单 元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 (《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 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 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9、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第三、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11、百草园本是荒原,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12.读课文第11、12两个自然段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②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时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将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布置等词语勾划下来,并互相交流13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表现在哪些方面:14、读第12段至末尾,思考以下问题①“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怎样的?②“我”最反感的是什么?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15、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意思?16、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17、准确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18、阅读本文你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19、背诵第二段和第七段: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 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时间:两课时 勤学过程:1、 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 2、我所了解的林海音作者简介 3、唱唱《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4、题目的含义: 5、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6、 “花”在全文中出现过几次?它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7、贯穿全文的线索“花”以外,还有什么呢? 8、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9“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0、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本文美点寻踪(美在哪里?)13、概括本文主旨: 14、从本文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体会。
15、作文设计以自己成长过程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成长需历经要挫折”这一主题要求:(1)采用象征手法2)字数六百字以上第3课《丑小鸭》学案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学习重点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学习时间:一至二课时 勤学过程:一、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 二、谈谈安徒生:(重点突出)三、复述情节:(完整、简洁、准确)四、学了课文,你最想跟童话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话,请你从以下题目中选出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评一评谁说得最好1、丑小鸭哥哥姐姐 2、鸭妈妈3、养鸭的小姑娘4、小鸟、猎狗5、农夫6、丑小鸭五、根据丑小鸭的遭遇造句:(不少于三个)六、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多多益善,但要言之有据七、读后感的写作——读《丑小鸭》:(结构入格:引、议、联、接)例文点评:本文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修改,请写在下面:读《丑小鸭》李 俊 杰明月高悬在碧如秋水般的天空中,夜,已经很深了,但平时贪睡得我却久久不能入睡。
丑小鸭那不屈服命运,努力进取的身影还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安徒生,这一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写的这一片带有自转性的童话《丑小鸭》,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不正应验了这个道理吗? 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的天鹅蛋,被一只母鸭当成了鸭蛋把它孵出来,由于它体积太庞大、长得太丑陋,处处受到欺负甚至到后来鸭妈妈也抛弃了他,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可她居然因为自己孩子的丑陋,这个表面的东西,而抛弃了他,这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母亲呀!但是丑小鸭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和打击后,她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一篇生动的童话使我引起了深思:我和丑小鸭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它天天都经历着艰难险阻,吃不饱穿不暖,甚至稍不留神,就会丢掉性命,而我呢?从小到大没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在家里想吃就吃,天天沉浸在亲情的温暖下可以说我是一颗温室里的种子我不禁有一丝惭愧,丑小鸭和我是一个多么大的对比呀,它经过努力变成了天鹅,而我在那么好的条件下,不好好学习,整天“游手好闲”,成绩也怎么不理想,这完全是对良好物质条件的糟踏。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丑小鸭那种知难而进,奋勇拼搏的,向往一切美好事物的精神,好好学习,这样才不辱现在良好的条件 丑小鸭的故事验证了“是金子总会放光”这一句话有恒心,铁棒也能磨成针,只要你肯为之拼搏、奋斗,那么有一天你也能变成一只“白天鹅”,自由翱翔在生活的天空中第4课 《外国诗两首学案》学 案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诗文 2、能力目标: ①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学习重点、难点: ①熟读背诵全诗 ②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③体会此诗和婉亲切、热诚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读、说、悟、品法学习设计 一课时勤学过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 谈谈普希金:二、背诵比赛:(了解诗意,争取不加字不减字)三、诗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意境)四、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五、诗歌的两个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六、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的是道理是:七、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略)未 选 择 的 路弗罗斯特一、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二、 说说弗罗斯特(1874-1963)三、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四、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五、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区别 第5课 《伤仲永》学 案学习目标:知识: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和难点: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勤学过程:1、熟读课文,口头翻译2、字词过关: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 )父利其然也:( )( )不使学:(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从先人还家:( )予闻之也久:( )令作诗:( ) 于舅家见之:( )( )还自扬州:(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 )仲永之通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且为众人:( )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 )3、语句翻译(1)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译:(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译:(4)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矣,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译:4、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5、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情形是怎样的?6、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大力铺陈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沦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7、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8、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9、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10、《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11、从下面的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