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101433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赫明坤1马铃薯癌肿病癌肿病为马铃薯的重要检疫性病害,毁灭性极强,一般损失30%—40%,重病地块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1.1症状:此病可危害块茎、蔓茎、叶和花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通常田间病株与健株外形上无明显差异有的病株比健株高,分枝多,保持绿色期比健株长,有的长肿瘤或畸形地下部受害,薯块芽眼和蔓茎上形成不规则粗糙疏松突起花椰菜状肿瘤,初呈乳白色,以后逐渐变成粉红至红褐色,最后变黑腐烂,有恶臭味和褐色粘液茎基染病,四周亦产生圆形花椰菜状肿瘤叶片、分枝与主茎交界处也产生绿色瘤状物,较地下肿瘤小,长瘤的叶色淡,易提早枯死,其枝条横伸瘦短病株主茎末端花器畸形,组织增厚变脆,叶色淡,叶背出现许多无叶柄和叶脉呈鸡冠状的小叶病害在贮藏期可进一步扩展危害,使病薯变褐、腐烂发臭,严重时造成烂窖1.2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休眠孢子囊可在土中存活25—30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和合子,经寄主表皮细胞侵入引起发病,再生成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或合子进行重复侵染,最后以休眠孢子囊越冬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薯块带菌,近距离亦可通过土壤、流水、牲畜粪便、农具和人畜等传播。

      病菌对温度条件要求严格,气温12—24℃,多雨高温有利于发病通常低温高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潮湿的地区发病较重酸性土壤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1.3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种薯、病区的土壤、肥料及生长植物也严禁外移②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③重病地区改种非茄科作物,或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连续使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发生④加强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或沤肥,增施磷、钾肥,适时中耕,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挖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苗期和薯期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20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浇2马铃薯白绢病白绢病为马铃薯的普通病害,部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较重,一般病株率10%—15%,可造成明显减产贮藏期此病亦较常见,可引起大量薯块坏死腐烂,甚至造成烂窖此病还可危害其他多种蔬菜2.1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块茎,有时亦危害茎基部薯块受侵染后,病部密生白色绢丝状白霉,扩展后呈放射状,后期形成黄褐至棕褐色圆形粒状小菌核。

      剖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腐烂茎基染病,初期略呈水渍状,病部亦产生绢丝状白霉,后期形成黑紫色近圆形粒状小菌核2.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薯块或从茎基间直接侵入在田间通过雨水、土壤、病株残体等进行传播病菌生长温度8~40℃,气温30—35℃,土壤或空气潮湿适宜发病疏松砂壤土发病较多见贮藏期温度过高,湿度高时此病也易发生2.3防治方法:①深翻土地,使菌核埋于土壤深层不能萌发,或萌发后不能出土②实行水旱1年以上轮作,使病菌彻底腐烂坏死③生长期加强调查,在未形成菌核前及时清楚病株,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20%科克菌乳油800倍液,或300/0倍生乳油1 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喷浇3马铃薯病毒病病毒病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病害发生情况因地区、管理、气候条件而异,通常造成轻度损失,少数地区或特殊年份发病较重,显著影响马铃薯生产此病还可侵染多种其他作物3.1症状:此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卷叶三种类型症状①花叶型:即叶片颜色不均,呈现浓淡相间花叶或斑驳,严重时皱缩畸形、植株矮化,有时还表现明脉。

      ②坏死型:即在叶、叶脉、叶柄和枝条、茎蔓上出现褐色坏死斑点,后期转变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叶片枯死或萎蔫脱落③卷叶型:即叶片沿主脉由边缘向内翻卷,继而叶片变硬、变脆,严重时叶片卷曲成筒状田间复合侵染时多引起马铃薯条斑坏死3.2发病规律:病毒主要在带毒薯块内越冬,为播种后形成病害的主要初始毒源在田间PVY、PVS、PLRV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高温干旱,田间管理粗放,蚜虫数量大,病害发生严重25℃以上高温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病,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加重其受[来自www.L]害程度此外,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病程度3.3防治方法:①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种薯,以确保无毒种薯种植②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③加强栽培防病,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肥和钾肥精细整地,高垄或高埂栽培生长期及时中耕除草和培土,适时浇水,严防大水漫灌④出苗前后彻底防治蚜虫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马铃薯疮痂病疮痂病为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多数马铃薯种植区发生,部分地区发病较重,明显降低产品质量。

      此病还可侵害其他一些块茎作物4.1[来自Www.lw5u.coM] 症状:此病仅危害块茎,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块内部,区别于粉痂病4.2发病规律:病菌在种薯上越冬或在土壤种腐生病土、带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皮孔、气孔或伤口侵入,块茎表皮木栓化后侵入较难适宜发病温度25—300C,中偏微碱性砂壤土发病严重土壤高温干燥适宜发病,pH5.2以下土壤很少发病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4.3防治方法:①因地制宜选用相对较抗病品种②重病地区实行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非块茎类蔬菜5年以上轮作③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播种前可用盐酸或福尔马林处理种薯,参见粉痂病④选择保水较好的土地种植,增施有机肥或绿肥,禁止施用带菌厩肥⑤加强管理,防治好地下害虫,结薯期适时浇水、避免干燥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