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ppt
50页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三)奋力实现中国梦,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2、中国梦的提出,(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2、中国梦的提出,2012.11.29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多次进行深刻阐述2、中国梦的提出,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习近平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生动诠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
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历经上下求索、千辛万苦,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忆秦娥娄山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就要梦想成真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 行路难三首,2、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1、国家富强,(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2、民族振兴,3、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1、国家富强,2、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3、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三者关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1、中国道路,(三)奋力实现中国梦,2、中国精神,3、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三)奋力实现中国梦,1、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奋力实现中国梦,2、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这一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因素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三)奋力实现中国梦,3、中国力量,2003年非典,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2008年奥运会,2008年汶川地震,3、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中国将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三)奋力实现中国梦,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演变,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982年党的十二大始,不用“四个现代化”了,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改用“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07年党的十七大改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017年党的十九大加上“美丽”,60年代的“两步走”战略,80年代的“三步走”的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步骤的历史演变,“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体系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196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步走”的战略步骤,80年代“三步走”的战略,,,小康目标,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作了完整表述,,,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化,“三步走”的实施,,,,,,,,,,,,,,,1980年,1990年,2000年,21世纪中,温饱,小康,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返回,“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2020-203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2035-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2、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我国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即在2035年实现在这一阶段,主要目标要求是:,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经济建设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跃升至创新型国家前列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政治建设目标: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为增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文化建设目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民生和社会建设目标: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进人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 一是我国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