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教科书高中语文第五册(网友来稿).doc
6页说教科书高中语文第五册(网友来稿) 说教科书--高中语文第五册(网友来稿) 哈二十四中 王秀荣 我说教科书的内容是: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 本册书是高三上学期教学用书,主要分为阅读与写作两局部其中,阅读局部包括六个单元,分别是:(一)哲学论文单元:《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二)文艺论文单元:《我国古代小说的开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说“木叶” 》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三)中国现代小说单元:《阿Q正传》;(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单元:《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五)“李杜”诗歌单元:《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杜甫律诗五首》;(六)孟子选文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短文两篇》写作局部包含五个单元:(一)综述;(二)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三)自然科学小论文;(四)社会生活评论;(五)自由写作实践另外还有几篇知识短文:《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唐诗简介》,《孟子简介》,《外国文学简介》,可见,这几篇文章的作用都是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从阅读局部看,我们可以用“丰富”,两个字来概括本册书的选文特点,六个单元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作品,涉及到论文、小说、戏剧、诗歌、寓言故事等文体,由此,我们更明确了高三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在高一高二的学习根底上,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论文和研讨、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继续通过积累、感悟、熏陶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当然,对于语文课来说,更不能无视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要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以单元为序,来说明如何利用本教科书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一、二单元均为论文单元,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比拟复杂,思想内涵极为深刻,对于刚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承受起来也并非易事,而学生思想修养参差不齐,不可能在课堂上就实现认识的统一,因而可以采用“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思”成教师的“导”来培养学生“质疑思辨”、“融会贯穿”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允许学生慢慢消化、理解比方,在《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两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生价值,深入理解“生无所息”的人生真谛,这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
而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中把握好方向,防止学生出现偏颇而在第七课《说“木叶”》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生理解“说木叶”的根底上,分析古典诗歌中的其它常见意象,如梅花,流水,阑干,酒,月,风等等让学生择其所好,各抒己见,这既培养了学生融会贯穿的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了学生的文艺理论修养 在一、二单元教学的根底上,我们直接进入第三单元《阿Q正传》的学习这篇课文虽是老篇目,但却不是节选,而是全文一篇小说成为一个单元,并附有《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我们也不难悟出本单元教学的目的所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表达出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表层的幽默幽默,深层的严肃悲哀透视出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当然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学习鲁迅小说不可忽略的内容由于文章较长,学生不易把握,所在讲课之前让学生观看《阿Q正传》的电影,以感性认识作为理性分析的根底学生虽然熟悉“精神胜利法”这个名词,但不过只是外表的了解,对其深刻的内涵的理解,还需要教师适当地点拨,把学生引入深层的思考,真正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另外,学生可以参考《读本》上关于《阿Q正传》的评论文章,提高自己的认识程度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或辩论,为让学生在争论中加深理解。
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结合写作的第一单元“综述”,让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进展综述,从而更为完善地完本钱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科书的第四单元仍为文学作品,但它是国外文学作品,而且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它涉及到了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谬派、魔幻现实主义等,内容复杂且抽象,课文选文也很长,这些都是本单元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首先要给学生以整体的认识,所以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使其了解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的人文思想、审美倾向等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课下自读为主,教师课上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动脑探究能力,从而充分认识作品所反映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完本钱单元教学后,让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简介》,拓展其知识面 课本的第五单元是李杜诗歌专题,在学生眼中本单元相对于其它单元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李杜诗歌在小学就学过,是再亲切不过的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本册书所选的诗歌并非像第三册那样,让学生理解意象、意境、主旨就够了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顶峰,其诗歌同时编排在一个单元中,无疑是让学生体悟二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白的诗多为古体与七绝,杜甫的诗多为古体与律诗,这些都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得以明确在教法上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品味、比拟同时借助于课后习题分析鉴赏二人不同的艺术特色课下,学生以《读本》、《唐诗鉴赏辞典》为辅助,进一步挖掘二者诗风的差异及成因这些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班内分组完成,教师可以确立几个参考性的题目,给学生以启发如《李杜诗风比拟》,《鉴赏李白游仙诗的飘逸》,《浅谈杜甫诗歌中的人物塑造》,《由“天生我才必有用”谈开去》,《李白的酒情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感悟杜甫情怀》……研究性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给予鼓励、支持与帮助关于《唐诗简介》,学生可以课下阅读 文言文本册书只有一单元,即《孟子专题》在本单元中,学生要明确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等重要思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孟子》以譬喻、雄辩著称的特点,同时还要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种抵触情绪,所以不妨从篇幅不长的第二篇《庄暴见孟子》学起如果把学生当作齐宣王,那么,教师不妨做一次孟子,从欣赏音乐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言文学习的天地。
而对于最后两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即可,因为比拟短,也比拟浅对于孟的思想及生平介绍,可以借助于课后的介绍文章进展,孟子的论辩风格可以由学生来总结而文言实词、虚词通过课后习题及书下注释即可得到积累当然,这些内容依然以诵读品味的方式完成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应该能具备这种能力了 本册书以阅读、写作为主,以知识短文,课后花絮为辅,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献给富于求知欲的学生们,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合理的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尽管本册书以现在一--六单元的顺序编排,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下调整因为《孔孟》一课,涉及到孟子的思想,所以“孟子专题”可以提到第一单元前面而开学初,学校组织研究性学习,所以李杜诗歌单元也可以提到前面,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关于写作局部这样处理:综述留到《阿Q正传》后讲,自然科学小论文提到前面,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讲;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自由写作实践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把社会生活评论放在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化思想感的过程,让学生在高三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总之,高中语文第五册教科书是一本丰富、连贯、完整、协调的教科书,它将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论文和研讨评析文学作品能力的同时,将其带进更新的审美天地,更高的思想境界。
作者邮箱: wangxiurong@1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