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化学(新疆卷)(参考答案).pdf
8页2023 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第第卷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12345678910ADDDBBCDCB1.【答案】A【解析】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烧制陶瓷,陶土等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会产生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炸,会发生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B、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C、硝酸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D、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量筒适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如图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试管内液体过多会溅出伤人,如图操作错误;C、测定 pH 时应将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如图试纸提前润湿会使测得的 pH 不准确,本题实验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小,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如图操作正确;答案为:D4.【答案】D【解析】A、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C、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大量开采利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且会造成资源浪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5.【答案】B【解析】NiFe2O4中 Fe 为+3 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设 Ni 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 0,则有x+(+3)2+(-2)4=0,得x=+2 价;故选 B6.【答案】B【解析】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活动性镁大于铁大于铜大于银;甲和丙均有气泡产生,且丙更剧烈,乙和丁无明显现象,则丙为镁、甲为铁,乙、丁为铜、银中的一种;故选 B7.【答案】C【解析】A、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可燃性无关,选项错误;B、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能使细菌中蛋白质变性而将其杀死,与挥发性无关,选项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将别的物质中混有的水分吸收,故可用作干燥剂,选项正确;D、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答案为:C8.【答案】D【解析】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加入 100g 水中,氯化钾溶解的多,而图中乙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是硝酸钾,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氯化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相等,则将温度升高到 t2时,乙烧杯中也没有固体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 KNO3中混有少量 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KN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降温时,硝酸钾溶解度减少的比氯化钾大,则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由 t3时降温至 t2时,硝酸钾析出晶体比较多,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
9.【答案】C【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若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则不能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泥沙流入烧杯中,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无法完全消耗氧气,使测得结果偏小,而不是偏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会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故选 C10.【答案】B【解析】A.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属于铵盐,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不能用熟石灰来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所以可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但氨气会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不可用浓硫酸干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1.(7 分)【答案】(1)金属电子(2)+3(3)单质物理否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解析】(1)汞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金属原子结合时,有自由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一旦通电(两端有电压时)自由电子就会定向运动,从而导电故填电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YBa2Cu3O5中 Cu 为+1 价,O 为-2价,Ba 为+2 价,设 Y 的化合价为x,则有2213250 x ,解得3x ,故填+3;(3)、根据题意,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则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填单质;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银的活泼性排在氢元素后,所以银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故银不能和硝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否;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12.(6 分)【答案】(1)6.941;(2)1;11;(3)失去;(4)+3;(5)ABC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2)由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1;在原子中,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 x2+8+111;(3)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4)在钴酸锂(LiCoO2)中,Li 显+1 价,O 显2 价,设 Co 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可得,(+1)+x+(2)20,解得 x+3;(5)A.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是 2.74%,自然界中的储量较为丰富,故 A 正确;B.钠和锂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生产工艺相近,故 B 正确;C.锂离子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 C 正确;D.废旧电池丢弃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故 D 错误。
故选:ABC13.(7 分)【答案】.产生白色沉淀(或变浑浊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为红色.2222HCl+Ca(OH)=CaCl+2H O.HCl,CaCl2.NaCl,Na2CO3(或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或 Na2CO3)或碳酸钾(或 K2CO3).产生白色沉淀(其它答案合理也可)【解析】(1)试管甲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试管乙中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变红;(4)试管丁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Cl+Ca(OH)=CaCl+2H O;实验探究:试管丙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试管丁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试管丙中物质过滤,把所得滤液与试管丁中的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混合,过一会儿先有气泡冒出,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试管丙中碳酸钠过量,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管丁中稀盐酸过量,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钙,故填:CaCl2、HCl;进行猜想:试管丙中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管丁中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钙,混合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氯化钙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碳酸钠、氯化钠,故猜想三:NaCl、Na2CO3;设计实验: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取少量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二成立。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4.(8 分)【答案】(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a(2)Zn+H2SO4ZnSO4+H2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3)CaCO3+2HClCaCl2+H2O+CO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点滴板【解析】(1)装置 A 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作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但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处放团棉花,所以装置 A 试管中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 D 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a 端进入;(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燃烧生成水,如果用装置 E 检验氢气,现象是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 装置带有止水夹和多孔隔板,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多孔隔板之下,返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多孔隔板之上,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与装置 B 相比,选用装置 C 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装置 F 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是点滴板。
15.(8 分)【答案】Na2CO3BD(只选一个不给分)54148 m-m100%17m(或54196 m-m100%34m或5419600 m-m%34m或5414800 m-m%17m)碳酸氢钠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二氧化碳越多(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或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评分说明:没有“相同条件下”这五个字也给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233Na CO+HC1=NaHCO+NaCl,322Na CO+HCl=NaCl+H O+COH)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或立即产生气泡)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或刚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或过一会产生气泡)【解析】探究活动一(1)由43232NHCO+2NaOHX+2H O+2NH可知,反应前物质中 N、H、C、O、Na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0、1、5、2,反应后除 X 外的物质中 N、H、C、O、Na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0、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 中含 C、O、Na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3、2,则 X 的化学式为:Na2CO3。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BDA、该实验中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如果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测量结果偏大,说法错误;B、倒置漏斗中气体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氨气的吸收,同时倒置漏斗中的空间较大,可以防止倒吸,说法正确;C、球形干燥管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