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歌》教学设计.doc
3页《四季歌》教学设计教材:花城版七年级上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文本解读:《四季歌》原是我国青海民歌,是一首传统的情歌以春、夏、秋、冬四季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达了少女的情意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上句结尾上扬,以羽调式的主音为落音;下句句末下行,落在下方的主音上,互相呼应第三乐句取材于第二乐句,在结构中起补充的作用 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具有“花儿”(西北的一种山歌)的风格20世纪50年代有人曾将歌曲改编为歌舞曲,名为《花儿与少年》(在当地,“花儿”代表姑娘,“少年”则指小伙子) 根据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旋律完全保持原貌,只是从音色、音区、力度、配器及伴奏织体方面予以不同的处理,造成每次旋律出现时在情绪、色彩上的变化 旋律第一次呈现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并辅以低音弦乐器拨奏的轻淡伴奏当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则由小提琴齐奏主要声部,另外加上了对位声部,伴奏仍是弦乐器拨奏的固定音型旋律第三次出现是乐曲的高潮小号吹奏主旋律,各个乐器组也都进入,音量增大,音乐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在此之后,音量减弱,固定音型“6 5 3 2”不断重复,又将音乐引回主题旋律初次出现时的轻盈、恬淡的意境之中。
最后,乐队以很强的力度奏出前面出现过的固定音型,再一次把音乐推向高潮,结束了这首乐曲 设计意图:《四季歌》是一首青海民歌,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根据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旋律完全保持原貌,只是从音色、音区、力度、配器及伴奏织体方面予以不同的处理,造成每次旋律出现时在情绪、色彩上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从伴奏织体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管弦乐《四季歌》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3、能力发展目标: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从伴奏织体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悉管弦乐《四季歌》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从乐曲的伴奏织体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你们听,一群快乐的音符向我们走来1、音乐中的心情听音组63 23,根据音响说说音乐的心情2、歌声中的心情根据老师的表演用不同力度的声音演唱,体验力度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声音律动游戏中,使学生从形体动作与声音的结合中感受力度固定音组的听唱演为后面欣赏中聆听伴奏织体做好铺垫二、欣赏教学(一)初听,初步感受乐曲情绪二)介绍“花儿”(三)熟悉主题1、划划旋律线,分析旋律特点2、唱一唱这首“花儿”的旋律,体会音乐特点四)复听全曲,比较不同音色问:1、那么这个主题,在刚才的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2、每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音色有什么不同? (五)深入细听,感受伴奏织体1、聆听第一层次低音伴奏师:除了不同乐器演奏的主旋律,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个熟悉的音乐在不断出现?我们到第一段里找找1)听听找找 (引导学生聆听三组低音伴奏:63 23、 61 21 、62 32)2)唱唱演演(利用63 23 与主旋律形成二声部,感受音乐织体丰满带来的情绪变化)2、聆听第二层次固定音组师:在第三段中不仅增加了许多乐器组,音乐变得的越来越丰富,还增加了一个新的不断重复的音乐我们仔细找找,是什么音乐,出现在哪儿?1)聆听音乐中的固定音型65 32;2)听到65 32,用甩手动作表示3)多织体配合感受强弱力度变化引起的情绪变化师:两个固定音组交相辉映一起出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心情呢?我们来唱一唱。
65 32 63 23 二部合唱进行力度变化师:音乐的力度加强时我们的情绪也跟着激动起来,音乐渐渐弱了,一切恢复了宁静,我们的心情渐渐平息六)完整欣赏师:这四段音乐就是这样同中有异,层层深入,不段丰富,好像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如果把四季和音乐联系起来,每一段音乐会让你想起哪个季节?·静听、联想·听后交流(设计意图:这首管弦乐的结构有些特别,四段的变奏主要通过乐器、配器、织体的改变,引起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学生不容易比较,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聆听时关注主奏乐器的变化和伴奏低音的固定重复出现通过模拟演奏、低音伴奏动作表演等使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要素变化和情绪变化三、拓展延伸1、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四季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音乐家将这首脍炙人口的《四季歌》改编成各种音乐作品,独奏、独唱、合唱、歌舞、管弦乐、民乐……,我们来欣赏几种形式2、演绎新版本,:(改编、演绎新版的《四季歌》)四、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