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离身到具身-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方式的现代转型1.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845931
  • 上传时间:2021-08-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0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离身到具身: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方式的现代转型 李森,崔 友 兴(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摘要:教师学习方式是教师获取外界信息、促进自我反思、实现自主发展的方法和策略的总和在制度化教育中,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下,传统教师学习方式体现为离身学习方式随着哲学和心理学的具身转向、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学习方式表现为具身学习方式教师学习方式从离身到具身的现代转型,不仅是具体方法策略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观、知识观、学习观与时空观的变革;不仅对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学习方式;离身学习;具身学习G451:A:2095-8129(2016)01-0013-06收稿日期:2015-10-21作者简介:李森,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友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师院校本科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研究”(132001),项目负责人:李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4年特色领域创新团队项目“新媒体时代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4CXTD09),项目负责人:王天平。

      过去,人们对学生学习及学习方式的关注较多,而对教师学习及学习方式的研究较少事实上,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其实质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知识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1]因此,对数字化时代教师学习方式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学习方式从离身到具身的现代转型,不仅对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1954年,郝伯特西伦(Herbert Thelen)教授首次提出了学习方式这一术语所谓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2]有的学者则认为学习方式是感觉定向、反应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三者的结合[3]基于此,教师学习方式是教师获取外界信息、促进自我反思、实现自主发展的方法和策略的总和它具有三层意蕴:首先,从表层视角看,教师学习方式是指教师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的总和,如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其次,从中层视角而言,教师学习方式是指教师学习的思维方式,如思辨演绎式、实证归纳式、预设式以及生成式等;再次,从深层视角上说,教师学习方式是指教师学习的本质观,涉及教师观、知识观、学习观以及时空观。

      由于受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制度化教育中,传统教师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离身学习方式随着哲学和心理学的具身转向、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以及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师学习方式表现为具身学习方式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提升教师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变教师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4]一、离身学习:传统教师学习方式的检视与反思(一)离身学习的理论溯源离身学习建立在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二元论主张通过主体与客体、身体与心灵、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借助逻辑推演、抽象概括等方式,寻求普遍、中立的理性主义与客观主义,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从认识论的角度,通过“怀疑”和“批判”的方式对身心二元论进行了深入论证,指出物质与精神、身体与灵魂是二元对立、独立存在的[5]受哲学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在心理学领域,符号信息加工认知理论和联结主义心理学,将人类的认知过程定义为对符号、信息的加工和操作,忽视身体、活动与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5]由二元论思想所衍生的离身认知论将认知过程简化为“对抽象符号的加工”[5],排除身体的参与、经验的加入和主体的感知与情绪体验,注重心智和符号对外在世界的镜像反映和抽象认识。

      二)教师离身学习方式及其反思在制度化教育中,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和离身认知论的影响下,传统教师学习方式体现为一种离身学习方式在制度上,教师学习倾向于相对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外在培训制度这一制度尽管对提升教师素质能起到一定作用,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学习的实际需求,造成教师学习的‘形式化’与‘应付性’……在运行机制上,教师学习是‘培训者’主导的、‘专家’话语下的‘被培训模式’教师学习是强势话语‘设计’的运行机制的结果,缺乏‘平等性’、‘互动性’与‘成功体验’……在个体上,教师学习倾向于‘为他性’,较少从教师职业使命与自我实现有机结合的责任高度考虑问题[4]教师离身学习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而且表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心智的参与,而身体被“悬置”,经验被排除,从而导致教师学习变为教师对学习对象的抽象认识与机械反映教师离身学习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抽象概括与逻辑推演,忽略了事物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具体而言,教师离身学习方式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在教师观方面,教师是“单子”式的独立的个体,脱离于特定的场域教师是“去身体化”的理性存在,经验与情绪隐没在逻辑推演之中。

      教师通常以群体的身份出现,其个性也常常被遮蔽第二,在知识观方面,知识是作为实体的存在,是独立于教师的客观对象,知识的本质在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同时,知识是中立的,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的特征教师学习就是将外在于教师的客观知识“移植”到教师的认知图式或者心智模式之中教师学习方式的价值体现在快速实现知识的“搬运”和永久性存留的过程中第三,在学习观方面,教师离身学习方式体现的是一种“灌输式”的学习观,即学习过程是将外在于教师的知识“植入”教师认知系统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被动“灌输”和主动“植入”前者的典型表现即是教师的“被培训”与“被动学习”,后者则体现为教师学习过程中的“生搬硬套”与“囫囵吞枣”第四,在时空观方面,教师离身学习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封闭、狭隘的时空观由此可见,教师离身学习方式是一种过度理性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心智的参与、逻辑推演与符号表征,却忽视了教师身体的参与、经验的加入与情绪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学习变为对符号的加工和知识的植入,教师也被培养和发展成为“知识膨胀”的理性人二、从离身到具身:教师学习方式转型的双重理据(一)理论先行:哲学和心理学的方向导引由于二元论思维模式和离身认知论存在缺陷,自19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对二元论和离身认知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指出:“我们所谈论的世界与主观被给予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将存在看作是意识的相关项即看作是被感知、被回忆、被期待之物[6]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针对二元论的弊病,提出了“存在”的概念,指出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同世界是一体的、相互关联的”[7]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基于知觉现象学的视角,认为“知觉的主体是身体,身体‘嵌入’世界之中……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5],因而“人是活生生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其主体性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而实现的”[8]约翰杜威(John Dewey)则指出:“一切理性思维都是以身体活动和经验为基础的,对任何心理现象都不要作先验的、离身化的解释理性操作源于身体器官的活动[9]由此可见,人类的认知、语言、知识等都产生于身体的知觉和行动哲学和心理学的具身转向为教师学习方式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二)技术支持: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强力支撑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绝望共生的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面临着革新与超越。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遭到颠覆,时间的即时性、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越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在时空的相互置换过程中,空间对时间的占据,时间对空间的消解,使得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字化时代的典型特征在于时空的突破、海量信息的共存、人际交往的复杂多变以及各种偶发事件的出现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算机网络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形成了具有高度流动性、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无数由学习者组成的小规模团队活跃在网络上,持续学习,积极参与大规模网络课程建设;面向学习的大量数据库、成千上万的信息论坛以及维基百科等应运而生;学习者通过自我构建独立和个性化的学习界面来认识世界和理解自身,依靠内部动机去发现、加工、过滤和共享新信息,对自身的学习表现不断进行测量和评价”[10]在数字化时代,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大量运用、各种学习网站的建立、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的推出以及网上虚拟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学习突破了封闭的空间,走向了个性化、泛在化、交互化与合作化教师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由传统的线性学习走向了立体式的学习,由间断性的学习走向了连续性的学习,由封闭性的学习走向了开放性的学习,由个体式的学习走向了“共同体式”的学习,并最终走向持续性学习和终身性学习。

      由此可见,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学习方式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更加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的“嵌入”、经验的加入和多样化学习情境的创设三、具身学习:现代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向与表征(一)具身学习的理据具身认知理论是教师具身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从整体上看,在认知过程中,心智、身体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心智嵌入大脑、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它们之间是一种嵌入的关系[11]第二,身体的特性决定着认知过程和认知方式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身体机制决定了人类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第三,在认知过程中,身体提供了认知的内容人们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在活动中的体验为语言和思想提供了基础内容[12]身体以及身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最原始的概念例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等都以身体为中心,而冷、热、温、凉、麻、辣、烫等表现的也是身体的感受总之,具身认知理论针对“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观,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认为认知是在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智、身体和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身体不仅决定着认知的方式和过程,提供认知的对象,而且制约着认知的效果。

      二)教师具身学习方式的内涵与表征1.教师具身学习方式的内涵现代教师学习方式不同于抽象的、离身的教师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身体和心智兼具的学习方式,不仅包括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蕴含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具身学习方式是教师的身体、心智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方式它具有以下三层内涵:(1)教师具身学习方式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方式它表明教师学习是心智、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教师主体的心智、身体与客观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心智教师具身学习是指身处一定文化和环境中的教师学习行为身体的运动形式不仅体现特定的环境文化,而且也塑造着不同的文化风格因此,教师学习方式具有整体性,它包含教师身体、心智、环境和特定的文化2)教师具身学习方式强调身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教师学习不仅涉及教师的身体构造、神经结构和知觉运动系统,而且还包含着教师的身体体验、经历与经验等有学者指出:“认知源于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心智依赖机体的各种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具有独特知觉和运动能力的身体,而这些不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