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docx
9页核安全专业实务第二章复习要点教材内容要点引言铀包矿工业的性质、意义铀矿米冶工业是开放性放射性作业;内外照射并存;内照射主要危害是Rn和Rn子体;放射性与非放射性危害弁存;职业病是矽肺和肺癌;矿工集体受照剂量占核燃料循环的67.8;铀矿环境公众集体受照剂量占核燃料循环的91.5%;Rn及子体的贝献矿工占96%公众占89.8%1§防护、环保目的要求保障工人和公众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生态良性循环;两个二同时;防护三原则;硬件和软件建设;放射性和非放射性防护;严格执法矿井有两个独立出口;铀矿通风量比非铀矿高5—8倍;管理和检查2§7§国家法规、标“业规定、小准劳动、安全、卫生、职业病防治法;防护、放射性废物分类、放射性物质运输等标准铀矿冶安全、辐射防护、防护设计、矿井排Rn技术、尾矿库安全、铀矿冶产品原始、个人剂量监测、地堆浸环保、铀包矿废物安全等规定333矿井:Rn2.7kBq/m;子体5.6PJ/m总入风口:Rn0.1kBq/m;子体0.5PJ/m333选冶厂:Rn1.1kBq/m;子体1.6PJ/m环境:室内(旧建筑)200Bq/m3室内(新建筑)400Bq/m33§核素浓集、转矿石、废石、尾矿、各种天然铀产品中的铀含量(铀化学浓缩物铀含量为70%)。
铀选冶厂:铀尾Rn析出率为1.65—26.53Bq/m2s;未稳定的尾矿堆Rn析出率图于稳定的30%,比土壤局200倍包厂区丫辐射剂量率比对照点高10倍;针射气a潜能比对照点高100倍.4§,测方法U:荧光法;分光光度法;能谱法Ra:化学法;射气法Th:中子活化法;分光光度法a:直接法;间接法5§Rn及子体监则方法Rn:电离室F电计法;闪烁法;双滤膜法子体:Kusnetz;Markov法;气球法;累积测量法(径迹蚀刻法、活性炭法、热释光法)Rn析出率:静态法;动态法个人剂量:有源式测量法如KF603;无源式测量法如KF606B6§矿山降Rn,法矿石Rn析出规律:1、射气系数:与矿石粒度、矿石含水率有关;2、析出率:与铀品位、粒度、含水率后关;矿井Rn释放量:爆破时的Rn浓度为爆破前的3倍留矿法比充填法Rn析出率局9倍;通风降Rn特点:风量计算按排Rn及子体进行;正压比负压降Rn效果好(可减少Rn析出率3.7Bq/m2s),压入式通风可以减少20%Rn析出量;Rn子体浓度与通风体积及换气次数有关;采空区和废旧巷道影响大;矿坑水Rn析出量占不小比例量降Rn方法:合理的采矿方法;完整通风系统;充足的风量(备用系数可取20%);科学的通风建构筑物;封闭采空区和废旧巷道(巷道密闭防Rn效果可达80%;防Rn保护层可减少Rn析出率达60%严格的监测和管理制度;坚持连续通风(停风3—5分钟即升至最高),(通风成本占总成本的15%);及时排除矿坑水;次用分区通风;清除坑道矿石等。
选冶厂防护要选冶工艺简况:选矿废石选出率为20%铀水冶回收率为90%求三废危害:Rn子体a气溶胶表面污染铀尘废水尾矿选矿岗位的破碎、筛分、震动筛、选矿机处:Rn子体a气溶胶水冶岗位:酸、碱、a气溶胶、表面污染纯化工序的干燥、煨烧、冷却、包装岗位:铀尘比活度可比标准图10 §100—1000倍选冶厂防护环保技术防护技术:选厂址、密闭、通风、净化、湿法作业物料加湿(7—12)%全面换气(6—10)次/h、放射性去污:淋浴去污率为90%工作服去污率为70%环保技术:废气净化、废水处理(物理法、化学法一化学沉淀(除铀率卡可达80%离子交换、电渗析(除铀率可达70%)、反渗透等法)、生物法、尾矿(渣)处置:石灰中和后储存在尾矿(渣)库内8§ 废石场、尾矿库稳定要求废石场、尾矿12 § 库稳定化技术11 §堆浸、地浸的 环境要求和治 理技术尾矿库事故占各类重大灾害事故的18位;尾矿(渣)中的放射性核素为原矿的98%其中30%为极长寿命;铀废石、尾矿中的核素比本底图2—3个数量级尾矿库影响范围在1—1.5km事故原因:暴雨、山洪、地震、风蚀、工程质量有问题、人为破坏等,造成洪水漫顶、基础渗漏、坝体失稳、溢洪工程失效、人为破坏可发生垮坝、尾矿泥石流、污染江河土地、人员伤亡。
尾矿库稳定措施:勘察设计(坝体安全系数1.05;坝体安全超高5—10m);库的安全运行;坝体安全检查、观测(沉陷、隆起、管涌、滑坡开裂);库区检查、观测(溢洪道、闸门、水位);尾矿库泄洪等级比非铀矿山高一级,设计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与洪水校核尾矿废水处理:石灰乳中和法除铀、中和氧化沉淀瀑气法除铀;氯化粉、软镒矿除镭尾矿(渣)库关闭整治技术:坝体加固;溢洪设施建造;废石、尾矿(渣)堆覆盖治理(Rn析出率小于0.74Bq/m2s);尾矿(渣、库滩面稳定化有物理法、化学法、植被法、综合法堆浸:地表堆浸:产生的废水为常规水冶的7—20%原地爆破浸出:地表的废石、尾渣量为常规采冶的30%对地下水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地浸出:没有废石、尾矿(渣),不需建造废石场、尾矿库;基本没有废水,废物量极少;工艺采用抽大于注1—3%减少浸出液扩散;尽管如此,对地下水影响较大,必须加强对地下水的观测地下水进行修复(复原)技术:地下水清除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自净法、纳米铁法、还原沉淀法13§事故应急工业安全事故:水害、火灾、片都、冒顶、跑车、炮烟中毒、酸碱烧伤、爆炸辐射事故:辐射剂量严重超标、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超标尾矿库事故:垮坝、尾矿泥石流、尾矿废水泄漏应急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应急计划和编制应急预案;长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应急监测;应急演练;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
应急措施:1建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完善的应急体系、具有精干的应急办事机构、机动灵活的指挥能力、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2具有足够的应急抢险物质准备,如交通车辆、工具、必备物质,医药救护设施;3通畅的通讯联络和调度系统;4各类应急抢险救灾人员配备和调度;5实用的应急程序;6必要的应急演练核安全专业实物第四章复习要点教材内容要占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和要求八、、行政审批程序(4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豕和公众参与意见)对建设项目的要求(12项)需提交的材料(9项)2§放射源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分类;基本参数辐射类型(a、B、丫、n)、活度(1Ci=3.7X1010Bq);放射源使用期限的确定主要考虑放射源的安全性;放射性同位素铀:天然同位素235U,238U,236Ra,232Th,222Rn,40K和14C等;人工同位素(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如60Co,137Cs,125I,198Au等);放射性事故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是两种,外照射,内照射;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生物半排期、有效半减期);典型的污染源项分析。
3§加速器辐射危害与辐射防护基本要求加速器的类型(直流高压型、电磁感应型、直线共振型和回旋共振型);加速器的危害(瞬发辐射(X射线、丫射线和中子等)感生放射性(B、丫等),辐射防护要求(设计屏蔽、屏蔽门设计、通风管道、电缆管道、辐照材料传输、安全连锁、警告目视装置如:状树旨示灯、放射性标志、声响装置、警告装置和闭路电视监视装置)、辐射监测等监测方法4 § 及防护技术放射源使监测方法(环境监测、工作场所监测、外照个人剂量监测、内照监测、核素识别),丫监测至少在10米直径的范围内巡测的数据不应有显著的差异;测量点离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30米,雨后六小时内不进行测量;探测器的探测中心应在离地面1.0±0.1米图的位置测仪器(种类、性质);监测要点和要求;使用密封型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单位的环境监测,运行前的调查一般只需要进行环境丫辐射本底的调查监测评价为了安全和方便起见,可假定工作人员整个工作都处于剂量当量率最高的那一点,而不考虑他在工作场所活动情况辐射防护技术(辐射防护二原则、B、Y、n防护措施、内照射防护措施)外照射的防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控制时间(2)控制距离(3)增加屏蔽;内照射防护式控制放射性物质经各种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渗透、伤口)进入体内。
放射源的使用和贮存要求及相关规定(辐照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用、贮存的安必须有明显的标志,进口处设有联锁装置,确保源不在安全位置人员进全管理和保安 要求大型辐照装 置安全管理的 基本要求放射性流出 物的排放要求 和控制措施放射性废物 的安全管理措 施不去;辐照室要有固定式监测仪表);设备要定期检修;在操作中必须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和报警器;放射源的库存量和使用量要定期盘存放射源的保安要求及技术措施O计上的安全要求:应结合当地的气象、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附近居民分布情况合理选址、布局,把生产科研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明确分开放射源要求:必要时应考虑冷却措施工农业和科研用的丫辐射源平时置于井下贮存,源必须准确定位;安全措施要求(观察、联锁、报警、强迫降源、剂量监测、通风等安全装置和设施,以确保辐照安全);辐照工作安全要求:要有专职或兼职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来管理,工作人员出入制度,钥匙要由专人保管,在专业人员监督下进行辐射源的装卸7§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要求:排放不超过审管部门认可的排放限值,包括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液是采用槽式排放放射性流出物的控制措施:排放前必须进行监测,禁止利用渗井、渗坑、天然裂隙、溶洞排放放射性废液。
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的排放要采用有组织的排放,不得无组织排放要安装过滤装置,具备条件的还应安置放射性气态流出物的排放量、活度和核素的监测系统放射性废物分类(按其放射性活度水平:豁免废物、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性状: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固体废物);安全管理措施:严格遵守“放污法”和其他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废物最小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放射性废物送贮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承担送贮费用、表面剂量率和表面污染限值应满足标准规定要求9§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应急监测手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包括的内容:有效的组织机构、通畅的通信联络系统、事故报告程序和信息发布制度、事故处理和监测流程及方法、专豕技术支持系统、必要的放射源或放射性污染物处理方案和对策、应急车辆、监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监测手段:应急监测车、便携式X-丫剂量率仪、a、3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便携式大流量空气采样器、应急电源等10§放射性废源返回生产厂家或送贮的政尺S牵束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废放射源是指不打算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实际上弁不意味着一定是废物,只有预期没有使用用途的废放射源才应作为废物进行暂存、处置。
向城市放射性废物库送贮政策只收贮核技术利用单位产生的废旧放射源11§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场址选择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核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贮存库特点:不盈利为目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暂存库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