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夫妻治疗的研究取向述评.doc
5页论夫妻治疗的研究取向述评(作者:吴瑞霞 杨 埴 发表时间:2014 年“月)夫妻治疗 精神动力学行为学系统学近年来,问题婚姻不断增多,许多婚姻咨询治疗中心应运而生, 夫妻治疗也越来越需要被作为一种独立的事业来看待文章主要介绍 了夫妻治疗的精神动力学、行为学和系统学三种主要临床研究取向的 优缺点有统计表明,在心理健康诊所中,有关夫妻关系的问题大约占所有问题40% ,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所有压力情景中,离婚和婚姻问题仅次于丧偶或亲人死亡而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同时婚姻问题大 大增加了个体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且它还是个体试图自杀的最主要原 因(K.Daniel Oleary , 2005 '夫妻治疗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始于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但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年轻夫妇 中离婚数量的急剧增加,才开始迅速成长近些年来,问题婚姻的数 量不断增加,夫妻治疗领域也以指数速度发展起来,夫妻治疗作为一 种解决婚姻问题的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正如Alan S. Gurman和Neil S. Jacobson(2001)合著的《夫妻心理治疗与指南》一书 的开篇“夫妻治疗:即将来临的时代:Gurman和Jacobson ( 2002 ) 认为,夫妻治疗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事业来看待。
第一个婚姻咨询的专业机构大约成立于1930年,PaulPopenoe在洛杉机成立了美国家庭关系研究所(Michael P.Nichols ,2005 )b最初的夫妻治疗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心理问题是由不冷康的夫妻关系引起的并且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与临床治疗家们建立亲 密的关系来得到很好的医治,临床治疗学家们避免和不鼓励与病人的 伴侣接触,于是分别观察每一个伴侣作为夫妻治疗中最普遍的操作持 续用了 30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家庭治疗的发展,同时观察夫妻两人的联合治疗操作才建立现如今这种操作已成为 规范夫妻治疗有三种主要的临床研究取向:精神动力学的,行为学 的和系统学的(Segraves ,1982)当夫妻遇到婚姻问题并决定寻求治 疗时,他们最可能面对的是这三种基本的治疗精神动力学和行为学 治疗起初都是从医治有问题的个体发展起来的,只是到后来才被应用 于夫妻治疗,而且他们对于夫妻治疗的方法与对个体治疗的方法并没 有太大的不同:他们都假设在夫妻问题中存在潜在的个体病理,而系 统治疗起始于对有问题家庭的治疗一、精神动力学研究取向精神动力学研究取向强调先天内驱力,童年经历和无意识的作 用治疗师为病人提供一种场景,这个场景能投射出病人未解决的且 大多是无意识的童年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在病人的成年生活中重演。
病人把这些过去的情绪依恋“迁移”给治疗师,一旦这些无意识的童年 问题进入到意识层面,当前和过去的联系被病人所理解,迁移被解决, 治疗也就结束了对于正统的精神分析学家来说,夫妻两人共同治疗 的观点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治疗中最重要的元素迁移在配偶面前被 减弱了精神动力学出身的治疗师强调未解决的童年冲突和无意识动 机在配偶选择及维系不幸福夫妻关系方面的作用,人们选择那些最适 合满足他们需要的配偶,而这些需要正是他们在童年期没有被满足 的对于夫妻问题,精神动力学的解释是线性的,童年的创伤在当前 的婚姻问题中表现出来,治疗时间较长对心理动力学研究取向持批评意见的学者们主要的反对意见除 了它对于具体症状的长期性和相对无效性外,还有它对于早期童年经 历强调过多而没有充分考虑当前的环境和所涉及到的其他人的行为 另外一个批评是它偏向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假设过多的病理学原So二、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行为主义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病态行为被看作是由学习和强化引起的行为治疗专注于改变不适宜行为的方法行为治疗学家不 但看到了当前环境下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并且他们在表面价值上抓住了问题行为主义取向的夫妻治疗专家认为每一个社交中的人尽 可能以最小化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报酬。
幸福的夫妻关系是以伴侣双方 都获得最大化的报酬为特征的夫妻关系的不平衡是由于一方收获大 部分的报酬而另一方付出大部分的代价或者当配偶利用强制力来获 得他们想要的报酬而产生的根据这个假设,行为主义临床治疗学家 的目标是教会夫妻如何减少代价来提供给彼此更多的报酬在1969年,行为主义取向的临床治疗学家Richard B. Stuart 第一个尝试把行为学原理应用到夫妻治疗中(Pines , 1996),在夫妻 治疗领域,行为学研究取向的贡献包括它对于实证研究的强调,它对 于夫妻行为改变能力的乐观主义,以及对于治疗中可观察行为的关注 以及结构性练习的使用对它的批评主要是它过多的关注可观察到的 行为而忽视了无意识的力量另一个批评是说行为主义取向的夫妻治 疗学家是一个机修工,治疗是机械的,效果是暂时的三、系统学研究取向对于系统学研究取向的临床治疗学家来说,关注的焦点不是组 成夫妻的两个个体而是他们联合起来创造的新系统夫妻系统被看作 多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身份系统中一个部分即一个伴侣的改变总是 引起另一部分即另一个伴侣的变化,然后这个变化又引起第一部分的 变化,如此等等在精神动力学理论中,夫妻问题被看作是一种因果 的线性关系,当前的问题被看作是由过去的事件引起的,而在行为学 理论中夫妻问题被看作是刺激■反应相联系的一个线性系列,在系统 学理论中事件的起因被看作是循环的。
每一个配偶的行为被看作一次 对于另一配偶行为的反应同时又触发了另一配偶的行为系统学取向的夫妻治疗学家认为在夫妻系统中不存在完全被动 地,类似受害者的地位,两个伴侣被认为是同时解释每一次相互影响 尽管在某个环境下一个伴侣可能显现出更像受害者而另一个更像肇 事者,这是由夫妻任意指派的谁是行动者谁是反应者的一种假象对 于系统学取向的夫妻治疗学家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夫妻关系逐渐构 建成稳定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趋于抵抗改变,相互影响的一致性模 式成为控制这个系统的规则当一对夫妻遇到问题时,系统学取向的 治疗学家认为他们的相互影响中包括一些机能障碍模式,其治疗目标 是改变那些破坏性的模式并把夫妻系统带到一个平衡的健康状态对于夫妻治疗领域,系统学研究取向的主要贡献是它强调夫妻关系中第三种成分夫妻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其它贡献包括:循环因 果关系和反馈圈的概念,在这个反馈圈中一个伴侣的改变常常引起另 一个的改变并且第一个伴侣能够对此做出反应;对于交流的密切关 注对于系统研究取向的批评主要是因为它过多地关注当前而对过去 关注不够近几年来,它还因忽视与性别有关的问题受到了女权主义 者的批评夫妻治疗的三种主要临床研究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现在的大多 数夫妻治疗学家综合利用了三种研究取向,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来解 释夫妻问题的潜在动态性,从系统学的角度描述相互影响的消极模式 并尽力改变它们,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教给夫妻交流和问题解决的技 巧。
参考文献K.Daniel Oleary , Richard E.Heyman , Arthur E.Jongsma , Jr.著,张锦涛译,《夫妻治疗指导计划》,中国轻工业岀版社,2005 年7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