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专升本).pdf
7页水文学原理 复习题 专升本 一 填空题 1 非饱和土壤水的基本方程是根据原理和定律推导的 2 土壤蒸发过程可分为 和三个阶段 3 饱和土壤与非饱和土壤的区别 一是 二是 4 汇流过程包括和 5 非饱和土壤水分势主要由及组成 而饱和土壤水分势主要 是 由和组成 6 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是 外因是 和 7 线性汇流系统的两个基本性质是及 8 由于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各项数量级的不同 洪水波可分 对流动力波及动力波五种类型 9 汇流曲线有 及三种基本类型 10 自然界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及地球引力 11 基本单位线与 S曲线的是 12 水文循环中的三个主要水文现象是 及 13 产生超渗地面径流的控制条件是 14 非饱和土壤中水分的主要作用力有 15 在下渗过程中 根据土壤水分受力情况可分为 三个阶段 16 土壤含水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 及 17 蓄满产流模式与无关 通常有 两种径流成份 18 按照空气动力冷却条件 可将降雨分为 四种类型 19 土壤蒸发能力仅与有关 20 降水 三要素 是指 二 名词解释 1 水体更新周期 2 滞后现象 3 叠加性 4 单位矩形入流 5 瞬时单位线 6 蒸发能力 7 等流面积 8 下渗能力 9 土壤最大吸湿量 10 倍比性 11 特征河长 12 汇流曲线 三 简答题 1 根据下渗曲线 结合土壤水分受力 简述下渗三阶段 2 蓄满 饱和 产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什么影响 4 如何识别产流模式 5 试述土壤蒸发过程分三个阶段 6 产生壤中流的物理条件是什么 四 选择题 1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 因此 其变化 A 具有完全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统计规律 C 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 律 2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A径流 B 降水 C 水文循环 D 蒸发 3 不同径流成分的汇流 其主要区别发生在 A河网汇流过程 B 坡面汇流过程 C 坡地汇流过程 D河道集流过和 4 决定土壤稳定下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雨强度 B 初始土壤含水量 C 降雨历时 D 土壤特性 5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A坡面和坡地汇流 B 河网和河道汇流 C 坡面和河道汇流 D 坡地和河网汇流 6 地形雨多发生在 A平原湖区 B 盆地 C 山地的背风坡 D 山地的迎风坡 7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 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A杂乱无章 B 具有统计规律 C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规律 8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相比 一般是 A相当 B 小 C 平缓 D 大 9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A地面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 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投影面积 C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D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投影面积 10 当土壤含水量界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时 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 能力相比 其情况是 A二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不确定 11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 地面径流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相比 其情况是 A前者小于后者 B 前者大于后者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2 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 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难确定 五 计算题 1 某流域的一场降雨过程如下表所示 初损量I0 35 mm 后期平均下渗率f 2 0 mm s 试 用初损后损列表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 保留1 位小数 时段 t 6h 1 2 3 4 合计 降雨量 P mm 15 60 22 12 109 初损量 I0 mm 净雨历时 tc h 后损量 mm 地面净雨 RS mm 2 某流域 4 小时单位线纵坐标之和 q 3 t 600 m 3 s 试计算该流域面积 保留到整数 3 某流域分布有5 个雨量站 各站控制面积分别12 km 2 38 km2 32 km2 30 km2 18 km2 各站实测降雨量分别为18 5 mm 24 3 mm 35 7 mm 25 4 mm 20 1 mm 试用泰森多边 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 保留1 位小数 4 已知某流域一场降雨 取时段t 3h 两个时段地面净雨分别为40mm 和 20mm 出口断 面处的地面径流过程如下表 试用分析法推求 3 小时 10mm 的单位线 保留到整数 时段数 t 3h 总地面径流 m 3 s 40mm 净雨 Q1 20mm 净雨 Q2 单位线 m 3 s 0 0 1 50 2 225 3 400 4 320 5 185 6 70 7 20 8 5 9 0 10 5 已知某流域 5 小时的单位线见下表 通过产流计算得到一场降雨产生的2 个时段的地面 净雨量分别为 10mm 和 30 mm 试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 保留到整数 时段数单位线 q 5 t m 3 s 10 mm净雨径 流过程 m 3 s 30 mm 净雨径 流过程 m 3 s 总 径 流 过 程 m 3 s 0 0 1 20 2 150 3 60 4 40 5 20 6 10 7 4 8 0 9 合计304 6 已知某流域面积为432km 2 由瞬时单位线求得的 S曲线见下表 试推求时段为 6 小时 10mm 的实用单位线 并根据单位线定义进行验算 保留到整数 时间 t h S t m 3 s S t t m 3 s U t t m 3 s q t t m 3 s 0 0 000 6 0 167 12 0 426 18 0 653 24 0 793 30 0 874 36 0 925 42 0 961 48 0 976 54 0 985 60 0 992 66 0 996 72 0 998 78 0 999 84 0 999 7 某闭合流域面积 F 55000km 2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 1650mm 多年平均流量Q 1680m 3 s 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 多年平均径流深R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M及多年平均蒸散发量E 要注明单位 8 某流域分布有5 个雨量站 各站控制面积分别为20km 2 30km2 30 km2 20 km2 20km2 各站实测降雨量分别为18mm 22mm 35mm 25mm 20mm 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 降雨量 保留 1 位小数 9 某流域 6 小时单位线纵坐标之和 q 3 t 450 m 3 s 试计算该流域面积 注明单位 保 留到整数 10 某流域一场降雨过程如下表 初损量I0 20 mm 后期平均下渗率f 2 0 mm h 试用初 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 保留1 位小数 时段数 t 6h 1 2 3 4 合计 降雨量 P mm 10 60 22 8 100 初损量 I0 mm 净雨历时 tc h 后损量 mm 地面净雨 RS mm 11 已知某流域 3 小时的单位线见下表 通过产流计算得到一场降雨产生的2 个时段的地面 净雨量 分别为5 mm和 30 mm 试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 保留到整数 时间 t h 单位线 q 3 t m 3 s 5 mm 净雨的 径流过程 30 mm 净雨的 径流过程 总 径 流 过 程 m 3 s 0 0 3 20 6 150 9 60 12 40 15 20 18 10 21 4 24 0 27 合计304 12 已知某流域一场降雨 取时段t 3h 两个时段地面净雨分别为40mm 和 20mm 出口 断面处的地面径流过程如下表 试用分析法推求 3 小时 10mm 的单位线 保留到整数 时段数 t 3h 总地面径流 m 3 s 40mm 净雨 Q1 20mm 净雨 Q2 单位线 m 3 s 0 0 1 50 2 225 3 400 4 320 5 185 6 70 7 20 8 5 9 0 10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水量平衡 达西 2 稳定蒸发 随含水量下降 水汽扩散 3 产流 汇流 4 水势不同 水力传导度不同 5 基质势 重力势 压力势 重力势 6 水的三态转化 太阳辐射 地心引力 7 倍比性 叠加性 8 运动波 扩散波 贯性波 9 S曲线 时段单位线 瞬时单位线 10 太阳辐射 11 U t t S t S t t 12 降雨 径流 蒸发 13 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 14 分子力 毛管力 重力 15 渗润阶段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 16 重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深度含水量 17 降雨强度 地面 地下 18 气旋雨 对流雨 锋面雨 地形雨 19 气象要素 20 降雨量 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三 略 二 略 三 略 四 略 五 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