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文学史视角看统编语文教材的《庄子》选文.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71343415
  • 上传时间:2022-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6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从文学史视角看统编语文教材的《庄子》选文 张家国 摘 要 《庄子》是最具文学性的先秦散文著作,中学语文教材对《庄子》的选录意味着对《庄子》的经典化重构以“文学史”表达为参照,可以看出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录《北冥有鱼》在语言风格上完全可以呈现出《庄子》汪洋恣肆、想象特殊的特征,但由于选文太过简短,故而很难完整地反映出《庄子》的思想特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呈现的是狡辩艺术,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语言风格均不能表达《庄子》的特征,因此選文是失败的;《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特征,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特征,但并不是最适合的选文 关键词 庄子;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文学史;经典化 “文学史”表达与中学语文教材的建构是文学经典化的两个重要场域,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构性且关系精细:首先,二者受众均极浩瀚,“文学史”表达的受众多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中学语文教材的受众多为在校初高中学生,数量都很众多;其次,二者同为文学经典化的重要场域,其经典化过程均具有确定程度的强制性,无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还是在校初高中生都务必分别以特定的“文学史”表达与中学语文教材为采纳对象;第三,二者相互关联与牵制,“文学史”场域的受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很可能因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执行者与阐明者而对初高中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中学语文教材的受众(在校中学生)又很可能成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而采纳“文学史”的表达。

      因此,从“文学史”视角议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庄子》选文为例来考察它在“文学史”与中学语文教材两个场域中的联系与龃龉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录了《庄子》之文三那么:《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以及《庖丁解牛》,三那么选文皆为节录《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其中《北冥有鱼》《庖丁解牛》均选自《庄子》“内篇”,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那么选自《庄子》“外篇”学界多以为“内篇”的思想、文风较为一致,当属庄周自著,而“外篇”“杂篇”那么兼有庄子后学之作,甚至还渗入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因此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二那么选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收入了《庄子》二那么、《礼记》二那么、《马说》以及杜甫、白居易的诗各一首本单元在解题时总结全单元课文的思想、内容时说“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鲜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是本单元教材编选《庄子》二那么的重要因素《〈庄子〉二那么》这一课文的课前预习那么云:“擅长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鲜明是就《庄子》的艺术表达手段与语言风格而言的。

      《庖丁解牛》那么入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解题称“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课后“学习提示”说“庄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与孔孟很不一致”,“《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由以上中学语文教材的表达,大体上可以了解到教材选录《庄子》的目的有二:一为初步了解庄子(可以扩展至道家)的思想特征,一为学习《庄子》的独特的艺术表达(兼及语言特色) 基于以上所描述的《庄子》选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概括呈现情形,我们从“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学语文教材《庄子》选文在“文学史”中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中学语文教材《庄子》选文的得失 一、选文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中的表达 我们选择四种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史著并加以梳理,借此考察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庄子》选文时与文学史著之间的龃龉 1.游国恩、王起、肖涤非、季振淮、费振刚诸位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以下简称游著《文学史》) 游著《文学史》认为庄子是“一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有“敝屣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思想”,游著《文学史》还认为庄子“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决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告成而自我麻醉”。

      照此看来,游著《文学史》对庄子思想的批评是偏向于贬责的,当然这是时代因素所致,但抛开这一价值判断,单就中学语文教材所编三篇《庄子》选文的思想呈现来看,均不能直接而切实地反映出庄子的思想特征,与游著《文学史》所揭露的庄子思想颇有出入,譬如游著《文学史》以《逍遥游》第一段(正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为例,论述大鹏“要想从北海飞到南海,非借大风力不成,所以没有十足自由”,这就与中学语文选文预备达成的表达“对精神自由的渴望”的目标有所参差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与《庖丁解牛》二文,游著《文学史》并未提及 2.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导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以下简称袁著《文学史》) 袁著《文学史》论述庄子“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貌似亦未能全然而直接地表达出庄子的思想特征袁著《文学史》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逍遥游》的主旨,认为“《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而《北冥有鱼》选文由于不够完整,尚不能全部反映这一主题。

      对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以及《庖丁解牛》二文,袁著《文学史》没有论述 3.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以下简称章著《文学史》) 章著《文学史》认为《庄子》的中心是在“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庄子》的看来,最梦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无价值的”对于个人人生,《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学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成十足的和完备的精神自由”章著《文学史》选取了《逍遥游》的起首两段(从“北冥有鱼”到“之二虫,又何知”)加以分析,认为《逍遥游》的宗旨,是说“人的精神摆脱一切世俗羁绊,化同大道,游于无穷的至大喜悦”,认为《逍遥游》首起二段“即写大鹏直上云天,飘翔万里,令人读之神思飞扬”以此为参考,可知中学语文课文《北冥有鱼》选文过于简短,至少应将“蜩与学鸠”一段选入,才能较为相对完整地表达出“游于无穷的至大喜悦” 4.袁世硕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办工程重点教材”《中國文学史》(高等教导出版社2022年6月初版,以下简称“马工程”《文学史》) “马工程”《文学史》认为《庄子》一书集中表述了庄周及庄子学派的哲学思想,“该学派以‘道(‘天)为最高范畴,以‘无为为根本看法”。

      马工程”《文学史》论述了“道”无始无终,无所不在,支配万物,是一个无限、十足的存在;而有限、相对的概括生命对它自是不成把握和掌控,“物不胜天”(《大宗师》)因此人们只能顺乎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亦即一切顺其自然,由于“道”即自然而然,所谓“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合于“道”就应“无以人灭天”(《秋水》)马工程”《文学史》还引用了《秋水》一段文字: 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成故也 此段文字正在说明“齐物”之说唯“道”为永恒、十足、无限,由“道”所致的一切概括事物皆暂时、相对和有限,也就没有根本差异以此可知,中学语文教材选录《逍遥游》首段尚不能充分切实地反映出庄子的思想特征,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却是《秋水》中最不能表达庄子的“齐物”之论的选段马工程”《文学史》又以《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故事为例,说领略《庄子》全真保性之道,这倒是证领略中学语文教材选录《庖丁解牛》具有确定的合理性,在确定程度上能够表达了《庄子》的思想特征。

      二、选文的艺术特征在“文学史”中的描述 按照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可知,选编《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以及《庖丁解牛》除了借此使学生对道家思想有初步了解之外,另一个意图就是让学生体会《庄子》的独特艺术表达与语言风格,总起来说就是了解《庄子》借寓言以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形象生动、想象雄奇瑰丽的语言风格 1.游著《中国文学史》 关于庄子的独特风格,游著《文学史》认为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二是庄子散文善用譬喻,并以《逍遥游》第一段(正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为例,论述大鹏“要想从北海飞到南海,非借大风力不成,所以没有十足自由”三是《庄子》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使读者有和谐的节奏感中学语文所选《北冥有鱼》,想象瑰丽奇幻,形象生动,与游著《文学史》的论述并无二致;尤其从语言上看,《北冥有鱼》全文共由13个单句组成,且多为以“也”结尾的简短判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丝毫不给人不拖泥带水的感觉 2.袁著《中国文学史》 关于《庄子》的创作方法,袁著《文学史》认为《庄子》“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更加指出“寓言十九”,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又特以《逍遥游》为例论述了《庄子》行文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奇怪袁著《文学史》更加指出:“《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规律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满的情感所感染”,因此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样的选文更多是呈现了庄子论辩的规律推理,其实未能真正表达《庄子》的雄奇瑰丽,因此这样的选文并不是更加适合不过,袁著《文学史》认为《庄子》的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腾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因此对于中学语文教材所录《庄子》选文,除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的语言稍显诘屈颇有狡辩风格之外,《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的选文风格与袁著《文学史》大体一致 3.章著《中国文学史》 章著《文学史》论《庄子》的艺术表达称《庄子》“用艺术形象来表明哲学道理”,认为《逍遥游》《秋水》等文章“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的思想溶解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章著《文学史》还认为《庄子》文章布局也很特殊,“看起来并不严密,往往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长或短,又“往往不规矩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以此为标准,那么可以认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等选文根本上是符合了章著《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的,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庄子与惠子二人的对话,但行文缠绕扭拗,颇有以文字为嬉戏之嫌,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庄子》汪洋恣肆、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4.“马工程”《中国文学史》 “马工程”《文学史》在论述《庄子》一书的表达艺术时说“寓言是《庄子》,全书有意使用的一种根本话语形式,即将抽象哲理寓于角色表述和形象描绘之中,几乎满篇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故事、场面、情节”,并举《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为例说明全真保性之道;又以《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为例,论述了《庄子》“思接千里,傲睨古今,俯瞰宇宙,极尽夸诞变形之能事,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做极度浮夸或缩小的描写,以产生惊警动人的猛烈效果”以此为依据,可知中学语文教材选录《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确能反映出《庄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