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生理学基础.ppt
28页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 身体素质概述 1.1 概念l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的力量、耐力、 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等机能能力l体能:体能与技能相对应而存在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所能承受体育活动的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部分 l体适能:指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可分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 竞技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肉耐力、柔韧性和体成分五部分1.2 青春发育期l婴儿期:2~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7~12岁 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从7岁~17岁总称为儿童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是长身体的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时期l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少年时期过渡到成人的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以生长突增为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女不同,女孩为10~12岁(或9~12岁),男孩为12~14岁(或10~13岁) 1.3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l指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而增长的现象从增长率的曲线看,增长的速度是波浪式的、非等比的增长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
l身体素质在青春发育期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各项身体素质增长均值的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力量——耐力——速度;各项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l各项素质达到高峰的年龄男子在19~22岁,23岁后缓慢下降呈单峰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4~17岁趋于停滞或下降,18岁后回升,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 1.4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l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增长敏感期年增长率大于或等于标准值的年龄阶段为敏感期,低于敏感期标准值的阶段为非敏感期注:敏感期指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不是绝对值最大的时期)l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和统一性决定了各种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不同例如,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六岁时已达到成人的脑重 90%,12岁时已接近成年人的脑重在7~8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使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得到发展l脑垂体在出生时已发育很好,4岁前和青春期生长素分泌最旺盛 2. 力量素质l肌肉的力量与肌肉的生长密切相关l在进入青春期后,肌肉的生长受到睾酮激素的影响,肌肉的重量从占体重的27%增加到40%。
因此,青春期前,训练对肌肉的形态影响是很小的,训练引起的力量增加主要是神经的协调性改善所得l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先于小块肌l当身高增长加速时即生长加速期,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增长,所以,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这时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2.1 绝对力量l定义:指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l自然增长:(1)8~9岁后,力量随肌肉发育逐渐增加,10岁前,男孩与女孩无差异2)女孩在10~13岁,男孩在11~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3) 女孩在13~16岁,男孩在14~17岁,主要是性发育,形态发育变缓15岁后,小肌肉群迅速发育4)女孩在16~21岁期间,绝对力量不断增长 ,直至最大力量;男孩在18~25岁期间力量逐渐增长,到25岁左右达到最大力量 肌力可保持到30~35岁才开始减退l敏感期: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l训练:(1)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可训练阶段此阶段训练不会导致肌纤维变粗,但可使梭状肌加长,使肌肉内协调和肌群间协调得到改善。
2)10~13岁发展速度力量为主,采用小负荷3)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发展绝对力量为主,采用大负荷l评价:握力,背力,最大卧推,最大负重深蹬或蹬起等 2.2 相对力量l定义:指肌肉的绝对力量除以体重l自然增长:对男、女孩来说,相对力量发展都较平缓,虽然绝对力量快速增长,但相对力量增长的速率并不大,例如从12~14岁,每年只增长2%~3%这可能与体重增长较快和在身高增长的最快时期肌肉横断面增长缓慢有关l敏感期:相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与绝对力量一致l训练:通过改变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改善相对负荷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不使肌肉出现过度肥大,而提高相对力量l评价:引体向上、俯卧撑、屈臂悬垂等2.3 爆发力(速度力量)l定义: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功率)来表示l自然增长:男女孩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男孩的增长速度大于女孩,到16~17岁时增长速度下降l敏感期:女孩在10~13岁,男孩在11~14岁l训练:在儿童时期,速度力量的发展与最大力量的发展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所以,在儿童时期发展速度力量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l评价:立定跳远,垂直摸高跳和60米跑,100米跑等2.4 力量耐力l定义: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动力性运动)或最长时间(静力性运动)来表示l自然增长:男孩从7~17岁,力量耐力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但15岁后则开始产生停滞,甚至下降l敏感期:小负荷耐力在青春期的前期和中期;大负荷耐力在青春期的后期(女孩在15岁以后,男孩在18岁以后)l训练:可分小负荷耐力和大负荷耐力训练l评价: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400米跑等2.5 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l 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15岁 在此阶段,着重发展全身肌肉组织,强度不宜过大,着重发展快速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在此敏感期的后期,可适当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加入专项力量练习,同样,负荷不宜过大l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5~17岁 在此阶段,加大专项力量练习的比重,着重发展那些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相关的肌肉力量以增大肌肉横截面积,提高肌肉间的协调能力为主 3. 速度素质l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l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l速度素质与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密切相关9~12岁为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3.1 反应速度l定义: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速度l自然增长:儿童少年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在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次高峰点l敏感期:在9~12岁l训练:通过各种反应训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反应的速度,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l评价: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3.2 动作速度l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动作的次数l自然增长:儿童从7岁起步频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在阻力较小时,动作频率主要决定于协调性动作速度更多取决于快肌的百分比及相关肌肉力量的大小l敏感期:在10~13岁l训练:在协调性最佳发展期增加步频的训练6~13岁是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所以,7~13岁步频也随之自然增长在此阶段可对儿童少年进行提高步频的训练l评价:步频,划频,踏蹬频率等3.3 位移速度l定义:人体在空间快速移动的能力l自然增长:女孩7~13岁期间跑的最高速度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从13~16岁期间男女之间开始产生差异,男孩持续增长,女孩落后于男孩7~13岁是提高跑速最快的时期,而10~13岁期间尤为突出,增长值最大l敏感期:在8~13岁(男),女孩在9~12岁(女)。
l训练:在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协调性和频率在12~14岁,发展速度力量提高位移速度l评价:短距离的跑步、游泳、划船和自行车等4. 耐力素质l耐力是指人体在某一特定强度下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l有氧耐力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1)青春期之前,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心脏容积体积小,HR快,心输出量小,动脉血压低呼吸系统的肺容量小,呼吸肌弱,呼吸频率快,VO2max小2)进入青春期后,心肺发育迅速13~14岁以后,心血管机能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在10~11岁和13~14岁时摄氧量增大最明显 l在青春期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男子还有7%,女子还有10%提高潜力4.1 有氧耐力l定义:指机体利用有氧氧化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l自然增长:青春期之前,男孩和女孩的有氧能力没有差别但是,从14岁开始,女孩的有氧能力显著低于男孩,大约低到15%女孩最大有氧能力在14岁开始时达到一个平台与此同时,男孩的有氧能力却在一直增长到18岁l敏感期:在青春期早期阶段开始快速发展一般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以有氧耐力练习为主,使心肺功能产生良性适应专项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l训练: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变换法、匀速持续法、小强度间歇法以及比赛法,各种球类活动、长时间竞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l评价: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等4.2 无氧耐力l定义:指机体利用糖酵解供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l自然增长:儿童每公斤体重的无氧能力比成人要低的多,儿童的无氧能力是最差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时间长强度小的运动比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更适合儿童,甚至30分钟以上的跑步l敏感期:无氧能力在青春期的后期开始快速发展无氧耐力的敏感期在15~16岁l训练:15岁以后开始无氧耐力训练,逐步改为运用较大强度进行间歇法训练,最大乳酸法等l评价:400米跑,无氧功率等5. 协调素质l定义:协调能力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可从灵活性、空间定位能力和节奏感等方面表现出来 l自然增长:从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从11~12岁进入青春期开始,力量、速度、耐力则可较快地发展,协调能力在13~14岁,个别人在15岁达到高峰l敏感期:在6~13岁l训练:协调性发展应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进行练习l评价:跳绳等6. 灵敏素质的发育特点l定义: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人体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l自然增长:灵敏素质 7~9岁开始发展加快,男女19岁左右达到最高水平。
灵敏与运动技能掌握的数量及其熟练程度有直接关系灵敏也取决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要求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变l敏感期:在10~12岁l训练:以听信号改变动作和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为主要训练手段 ,训练不宜过长,注意与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l评价:绕杆跑、蛇形跑和跳绳等7.柔韧素质的发育特点l定义:柔韧素质是指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即指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可分为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l自然增长:在5~9岁,在此阶段,柔韧素质会随着合理的训练得到较快的提高柔韧素质11岁左右速度减慢,18~20岁左右停止柔韧性的维持是很短暂的,必须在全年中不断练习,柔韧性下降可能使运动员更容易受伤l敏感期:在5~9岁l训练:10岁以前,体重轻,关节柔韧性好,是发展柔韧素质的良好时期,象体操、游泳、武术对柔韧要求高,可在10岁前进行专项柔韧训练l评价:站位或坐位体前屈等各种素质的敏感期8. 各种素质相互关系(1)力量-速度的关系30 ~ 50%1RM训练爆发力(2)力量-耐力关系 耐力训练可能导致活动肌纤维横断面较小的增加(大概30%-40%),但也可能导致不活动肌肉中蛋白质的丢失,引起肌肉最大力量下降。
而肌肉的最大力量训练导致肌肉耐力下降3)速度-步频、灵敏和协调关系 动作速度与协调素质关系 位移速度与频率和协调性关系(4)力量-柔韧性、协调关系 (5)体能与技能的关系 相互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身体素质发展空间是有限的,而运动技能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几项运动素质的遗传度%:反应速度75% 相对力量64%动作速度50% 无氧耐力85%动作频率30% 有氧耐力70%绝对力量35% 柔韧性 70%运动员竞技能力可训练性的年龄特征(敏感发展期)运动员竞技能力可训练性的年龄特征(敏感发展期) 竞技能力可训练性年龄(岁)可谨慎开始训统可提高性训练 可强化训练最高水平年龄总体能力一 般5 ~ 8 ~ 128 ~ 12~1614~18~25以上13~15一30以上15~20~25专 项8~10 ~ 1210~13~1717~25~30 柔 韧 5~8岁以上时力有氧耐力(一般)无氧耐力(专项)男14~16 女 12~14男16~18 女14~16男18 ~ 20 女16~ 18以上 速度反应速度8~12 8 ~ 1212~16 12~1616~18 16~18以上25~30动作速度12~4 0 10~1214~16 12 ~ 1616~18 16~18以上19~22移动速度12 ~ 14 10 ~ 1214~16 12~1616~18 16~18以上 力量速度力量12~14 10~1214 ~ 16 12~1416~18 14~16以上 最大力量14~16 12 ~1 414~16 12~1416~18 14~1618~20 16~18以上 力量耐力16 ~ 18 14 ~ 1618~20 16~18以上 小强度静力性力量耐力7 ~ 13 4~1013~1818~2020~25协调一般协润能力10~1414~16 专门协调能力9~1313 ~ 1612 ~ 1616~20 心理反应能力8~1216 ~ 1825~30定时、定位能力10~1212~1415 ~ 16 空间定向能力10~1213~1515~1716~17肌肉用力分化能力5~77 ~ 1011 ~ 210~12 注意力能力7 ~ 1012~14 平衡、稳定能力7~1010~1414 ~ 18 提问,谢谢!How much physical activity do children need?((6~~17岁岁))1. Aerobic Activity Aerobic activity should make up most of your child's 60 or more minu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each day. This can include either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activity, such as brisk walking, or vigorous-intensity activity, such as running. Be sure to include vigorous-intensity aerobic activity on at least 3 days per week. 2. Muscle Strengthening Include muscle strengthening activities, such as gymnastics or push-ups, at least 3 days per week as part of your child's 60 or more minutes 3. Bone Strengthening Include bone strengthening activities, such as jumping rope or running, at least 3 days per week as part of your child's 60 or more minut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