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实验室管理(四年制):第四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ppt
33页第四章第四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一节 生物安全管理第二节 化学安全管理第三节 强电安全管理 第四节 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安全管理一、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一、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三、与风险等级、病原微生物类别相对应的生物安三、与风险等级、病原微生物类别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四、措施与防护四、措施与防护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 一、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一、生物安全危害等级的分类 :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中,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中,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个危害等级:个危害等级:((1)危害等级)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2)危害等级)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3)危害等级)危害等级Ⅲ(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4)危害等级)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 :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类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热病病毒、天花病毒、尼巴病毒、猴痘病毒、马尔堡病毒等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如艾滋病病毒(Ⅰ型和Ⅱ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新城疫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病毒(街毒)、SARS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第第三三类类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轮状病毒,风疹病毒等 第第四四类类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豚鼠疹病毒、金黄地鼠白血病病毒和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三、与风险等级、病原微生物类别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三、与风险等级、病原微生物类别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选择1. 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BSL-1)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已知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及非常熟悉的致病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潜在危险小的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
可从事第四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2. 2.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BSL-2)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要满足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及研究,使人或环境免受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致病因子危害的要求可从事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实验人员均接受过致病因子处理方面的特殊培训,并由有资格的工作人员指导进行实验时,限制人员进人实验室入3. 3.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 (BSL-3)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要达到特殊诊断和研究的安全水平,主要用于防护能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生命危害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可从事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一般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进入制度及定向气流4. 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 (BSL-4)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要满足防护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如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如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及SARS等。
可从事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即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气锁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设施应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在建筑物的一个控制区内,但应和建筑物内的其他区域隔离;应制订、实施特殊设施操作手册设施与防护四、设施与防护四、设施与防护(一)(一)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BSC)是在操作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为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内外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一种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 生物安全柜有三种级别共六种型号,即Ⅰ级生物安全柜、Ⅱ级AI型生物安全柜、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Ⅱ级B1型生物安全柜、Ⅱ级B 2型生物安全柜和Ⅲ级生物安全柜其中Ⅰ级生物安全柜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室内空气从生物安全柜前面的开口处以0.38m/s的低速率进人安全柜,空气经过工作台表面,并经排风管排出安全柜定向流动的空气可以将工作台面上可能形成的气溶胶迅速带离,被送入排风管内入(二)(二) 高压灭菌锅高压灭菌锅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危害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为了防止污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危害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为了防止污染和感染,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染和感染,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高压灭菌是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的最有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高压灭菌是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适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效和最可靠的方法,适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高压灭菌锅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1. .负责高压灭菌器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的人员应受过良好培训负责高压灭菌器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的人员应受过良好培训2 2. .定期由有资历人员检查灭菌器内腔、门的密封性以及所有的仪定期由有资历人员检查灭菌器内腔、门的密封性以及所有的仪表和控制器表和控制器3 3. .应使用不含腐蚀性抑制剂或其他化学品的饱和蒸气,防止这些应使用不含腐蚀性抑制剂或其他化学品的饱和蒸气,防止这些物质可能污染正在灭菌的物品物质可能污染正在灭菌的物品4 4. .所有要高压灭菌的物品都应放在空气能够排出并具有良好热渗所有要高压灭菌的物品都应放在空气能够排出并具有良好热渗透性的容器中;灭菌器内腔装载要松散,以便蒸气可以均匀作透性的容器中;灭菌器内腔装载要松散,以便蒸气可以均匀作用于装载物用于装载物5 5. .当灭菌器内部加压时,要互锁安全装置,而没有互锁当灭菌器内部加压时,要互锁安全装置,而没有互锁装置的高压灭菌器,应当关闭主蒸气阀并待温度下降到装置的高压灭菌器,应当关闭主蒸气阀并待温度下降到80℃80℃以下时再打开门。
操作者打开门时也应当戴适当的以下时再打开门操作者打开门时也应当戴适当的手套和面罩来进行防护手套和面罩来进行防护6 6. .注意高压灭菌器的安全阀可能被高压灭菌物品堵塞注意高压灭菌器的安全阀可能被高压灭菌物品堵塞7 7. .高压灭菌操作应有灭菌效果的监测结果,一旦发现异高压灭菌操作应有灭菌效果的监测结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安全负责人应严格的记录并妥善保存常情况立即报告安全负责人应严格的记录并妥善保存记录五、感染性废物储存、消毒和处理五、感染性废物储存、消毒和处理(一)(一) 锐器储存和处理锐器储存和处理(二)(二) 真空管储存和处理真空管储存和处理(三)(三) 尿、粪便和体液的储存和处理尿、粪便和体液的储存和处理(四)(四) 玻片的储存和处理玻片的储存和处理(五)(五) 废水的储存和处理废水的储存和处理(六)其他感染性实验废物储存和处理(六)其他感染性实验废物储存和处理(七)(七) 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消毒六、应急预案六、应急预案(一)(一) 锐器伤锐器伤(二)(二) 感染性物质溢出感染性物质溢出七、应急演练七、应急演练第二节 化学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人们可能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和其他化学品人们可能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和通过破损皮肤等方式暴露于危险性化学品中通过破损皮肤等方式暴露于危险性化学品中一、化学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一、化学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二、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二、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1.设置专门储存地点,标志清楚 实验室应该只保存满足日常使用量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指定的房间或建筑物内,储存点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 2.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储存 注意不应按字母顺序存放,应遵循不相容化学品储存的原则3.危险化学品应专人管理,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第三节 强电安全管理一、强电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一、强电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二、强电风险防范二、强电风险防范一、强电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一、强电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根据强电风险危害程度,将风险从小到大分为五级(稍有风险,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极高风险)(一)稍有风险:插座插头松动,接线板上有灰尘或周边有水迹,电灯闪烁风险评估:设备非正常断电,设备损坏处置措施:清除粉尘、干布擦拭水迹,报修(二)一般风险:电线部分裸露,接线板被腐蚀。
风险评估:触电及设备短路,设备损坏处置措施:部分断开电源,登记,报修(三)显著风险:用电设备短路,电线插头腐蚀严重,电线完全裸露,UPS电池过期,天花板渗水,线路超负荷风险评估:人员触电,设备损坏处置措施:部分断开电源,登记,报修强电风险识别与评估(四)高度风险(四)高度风险:重要设备线路短路或断电,配电设施内噪音刺:重要设备线路短路或断电,配电设施内噪音刺耳,有明显焦糊气味或明火明烟,医院限电耳,有明显焦糊气味或明火明烟,医院限电风险评估:设备损坏或烧毁,人员触电风险评估:设备损坏或烧毁,人员触电处置措施:立即关闭总电源,抢救试剂,必要时采取灭火措施,处置措施:立即关闭总电源,抢救试剂,必要时采取灭火措施,汇报,报修,不良事件登记汇报,报修,不良事件登记(五)极高风险(五)极高风险:UPS电源故障,总电源停电,重要设备短路,:UPS电源故障,总电源停电,重要设备短路,天花板管道爆裂浇灌供电设施,总线路超负荷,明烟,明火天花板管道爆裂浇灌供电设施,总线路超负荷,明烟,明火风险评估: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烧毁风险评估: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烧毁处置措施:人员撤离,报警,通知总务部门关闭上级电源,不良处置措施:人员撤离,报警,通知总务部门关闭上级电源,不良事件登记事件登记强点风险防范二、强电风险防范二、强电风险防范(一)个人防护(一)个人防护(二)实验室供配电要求(二)实验室供配电要求三、培训和监督三、培训和监督第四节 消防安全管理一、消防安全组织一、消防安全组织二、消防安全程序二、消防安全程序三、消防设施维护和使用三、消防设施维护和使用四、消防通道四、消防通道五、消防演习五、消防演习六、消防监督六、消防监督 一、消防安全组织一、消防安全组织 消防安全组织的职责是贯彻消防安全组织的职责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的消防工作方针。
消防工作方针二、消防安全程序二、消防安全程序 消防安全程序一般是由相关制度和记录表格等组成的管消防安全程序一般是由相关制度和记录表格等组成的管理性程序,程序将指导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过程理性程序,程序将指导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过程三、消防设施维护和使用三、消防设施维护和使用1 1. .由义务消防员等专门人员负责消防器材的分布管理、检由义务消防员等专门人员负责消防器材的分布管理、检查、保管维修和使用查、保管维修和使用2 2. .定期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巡视,确保消防设施是否在位定期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巡视,确保消防设施是否在位并完好有效,完整准确记录并存档并完好有效,完整准确记录并存档3 3. .保障消防疏散指示图中的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和人员所保障消防疏散指示图中的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和人员所在位置等说明文字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在位置等说明文字的准确性和清晰性4 4. .由义务消防员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所有成员必须明确由义务消防员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所有成员必须明确各类消防设施的组成和部署位置,并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设各类消防设施的组成和部署位置,并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特性和注意事项施的使用特性和注意事项。
四、消防通道四、消防通道1 1. .全体成员必须明确本实验室的消防通道的布局,一全体成员必须明确本实验室的消防通道的布局,一般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等,对般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等,对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直升飞机停机坪和消防电梯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直升飞机停机坪和消防电梯等;并人人有责任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性等;并人人有责任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性2 2. .每天由专人负责巡视和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每天由专人负责巡视和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五、消防演习五、消防演习 消防演习的意义在于增强实验室成员的消防意识,消防演习的意义在于增强实验室成员的消防意识,保障发生火情时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发生火情时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消防监督六、消防监督 本章小结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等管理 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病原体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科研工作的特殊场所这些病原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周围人员及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它甚至可以造成疾病的流行,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妨碍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验室中大型电气设备繁多、耗电量大和火灾荷载高,易引发电气火灾;同时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也众多,如有操作和保管不当,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所以实验室必须时刻保持消防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实验室内外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实验室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掌握实验室安全的相关知识,对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至关重要THANK YOU ! THANK YO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