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氰呼吸文档.docx
2页抗氰呼吸(cyanide-resistant respiration):当植物体内存在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铁结合的阴离子(如氰化物、叠氮化物)时,仍能继续进行的呼吸,即不受氰化物 抑制的呼吸许多植物组织可以进行,一些真菌和绿藻、少数细菌和动物也可进行, 但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进行它在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上,从泛醌分叉,电子不经 过细胞色素系统,即不经过磷酸化部位II及III,直接通过另一种末端氧化酶一一交 替氧化酶传递到分子氧,故形成的ATP少要得到与呼吸链的主链产生同样多的ATP, 就需消耗较多的底物,这样呼吸作用加速,放出的热能也多对其生理功能,了解 甚少已发现某些植物的花序或花中有这种产热能力,如生长在低寒地带的沼泽植 物臭菘,其花序能通过抗氰呼吸产生热,温度可达30°C(当时气温5°C以下),促使 挥发物质挥发,吸引昆虫传粉• 电子传递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的电子传递• 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都可阻断电子由 NADH 向 CoQ 传递• 抗霉素 A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 b 向细胞色素 c 1 传递• 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 CO 等阻断电子从细胞色素 aa 3 向 O 2 传递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电子沿着氧化电子传递链传递的过程中所伴随的将ADP磷酸化为 ATP 的作用,或者说是 ATP 的生成与氧化电子传递链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是指 ATP 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如 PEP )上的磷 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糖酵解中 1,3- 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丙酮酸• 方程式:NADP+H + +3ADP+3Pi+l/20 2 — NAD + +3H 2 O+3ATP三个 ATP 的形成获取了呼吸链中电子由 NADH 传递至氧所产生的全部自由能的 42% 21.9/52.7 X 100% )• 几个概念:• P/O 比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至氧所产生的ATP的分子数NADH - 3ATP , FADH 2 - 2ATP• ATP 生成部位:三个部位由三个酶复合体催化:部位I: NADP与CoQ之间,NADH脱氢酶部位II: CoQ与CytC之间,CytC还原酶部位III: Cyta与O 2之间,CytC氧化酶• 呼吸控制ADP 作为关键物质,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称为呼吸控制• 解偶联剂,( 2.4—硝基苯酚)电子传递过程和 ATP 形成过程相分离,电子传递仍可进行,但不能形成 ATP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抑制 O 2 的利用和 ATP 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