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试论“沉浸式”语文教学视听训练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doc
5页试论“沉浸式”语文教学视听训练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试论“沉浸式”语文教学视听训练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摘要:听力与说、读、写三种能力一样,是构成学生整体语 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听”居首位语文教学理应把听与说、 读、写三种能力同等看待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视 听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求施教者具备 相当的能力和索养 关键词:沉浸式 语文教学 教师素养197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了沉浸理论所谓沉浸,是指 一种当个人完全进入一项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个人因为自身兴趣 所在,专注于某件事情或问题,丧失其他不相关的知觉,好像被活动 吸引进去一般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沉浸”状态 语文教学中的“沉浸”,是指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沉浸在纯粹的、经典的学习语 文的氛围中,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不知疲倦地在文学殿 堂中汲取营养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沉浸理论, 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讣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智力的 快乐和心灵愉悦,获得学习的最佳体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 不同发展同时,教师通过“沉浸”教学带动学生在课外也能主动、 自觉地进行沉浸式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索养。
语文教 学中的视听训练,为沉浸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耍求初中语文重视听话教学,培养学生“做一个 能理解、能思考的听众” o具体如下:“1•注意倾听、边听边思考、 能听懂别人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倾向在听中获取信息,分辨事实 与观点,对内容的真实性和观点做出分析,能听出讨论的焦点等;2. 培养学生听文学作品的兴趣,能记住主要情节,通过对人物事物的评 议,了解人物特点和事件意义;3•通过聆听,对讲话内容进行归纳和 分析,把握耍点;4•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在,有针对 性地表述个人观点"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在注重多 读多写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视听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多读多写已为人们所重视,然而语文听力教学却长期没有得到 应有重视,导致有些同学在同人们交流和沟通中总是出现一些不该出 现的影响交际的障碍如不能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更难辨明对 方话语中的深层涵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80%的信息由眼 睛和耳朵获得,所以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 的责任而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进行视听能力训练,恰是一个 很好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传统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张 嘴,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 学起來枯燥荀了早就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大 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事物是核心,词是外壳,在教学时应当使 一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 触觉所以在语文视听课堂中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融为一 体,让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到声情并茂的录音,欣赏到品味 形象的词句,视听感官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情绪受到感染,才能使他 们的求知欲得到彻底激发,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 问题,还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 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 则 打铁须得自身硬,为了很好地指导视听能力训练,语文教 师应该加强以下儿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教者要有一定的视 听理论素养 很难设想,一个听说理论匮乏、聆听技巧拙劣的 语文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视听训练施教者没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就不能理解视听教学的实质性要求,往往总是在形式上花力 气,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 进行视听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尽管现实当中视听理论和视听教材都比 较缺乏,但是只要我们尽力而为,投入一定的吋间和精力,还是能找 到一些理论方面的资料,用以努力武装口己,从而提高口己的理论素 养的 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给学 &播放录咅材料,仅是单纯为了调动学纶听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 氛,或者只是让学生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并未制订训练计划,设置 训练目的有的教师对听力训练课程的安排没有计划性,只是兴Z所 至,随手拈来儿篇文章朗读儿遍,然后叫学生回答儿个问题就草草结束教师在观念上不重视听力训练必然影响训练效果而具有先进教 学理念的教师,则会口觉把培养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 地位,尽量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他们的非智力 因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在进行视听训练中,施教者的表达力求做到语言美 语言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首先,语文教 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当、准确鲜明、简洁明了、 富于逻辑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形象性,在对文学作品的美 读、描述、点拨中,要能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能引 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
同吋教师要利用视觉化语言强化听觉语言的 形象性,如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势乃至简笔画、图片等, 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立体感再次,教师的语言还要有情感性饱 含热情的教育口语让学牛感受到教育者心中的阳光雨露,使他们振奋, 促使他们在学习道路上奋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如果教者语言枯 燥乏味,缺少情感感召力,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欢快的情感,不能 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难以收到上佳的聆听训练效果最后, 语言要有咅乐美,一 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而发声清晰、咅色清和、 质地纯正、情韵俱出,具有听觉美再加上停顿的运用、声调的抑扬 顿挫、重音的使用都可使聆听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三、施教者还须有一定的演讲技巧 这是驾驭聆听课堂必备的技能有吋候,在课堂上老师总要运用一些方法和学生接近,激发他们的情感, 引发他们的联想,使得训练能够进行下去这些方法包括:趋同法、 求异法、对比法、想象法、激趣法和反问法等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 的内容、形式、语境、对象等,选择恰当的手法,叩击学生的心扉, 震撼学生的灵魂,引发学生共鸣,使学生乐于聆听,从而获取最好的 聆听效果〈!--endprint--> 四、施教者要给学生以示范。
口语交际活动总是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的指导工作应同吋兼顾听和说双方只要不是教师担 任说话者,教师就必须以听者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参与视听训练, 集中注意力迅速做好记录、及吋做出良好反应给学生以示范,这是最 好的指导教育同吋教师应认真观察听和说的双边活动,尤其注意巡视学生听说情况,对学生及吋进行教学指点教师担任说话者,要努 力在口语规范化和口语表达技巧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还应参与 到学生活动中,在视听活动中实现合理的师生角色互换教师还要和 学生一起进行情境口语交际练习,这对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 生乐于表达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五、施教者在进行视听训练时,必须做好通盘考虑,胸有成竹地设计 好整个流程 在进行听力训练前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听力训练要有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训练程序教师进行每一次听力训练,都 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要求、题目、材料、对象、吋间、程序、指导 和检测等方面的内容并能告之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激发兴趣乌 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 的愿望精心选择听力材料,听力材料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听” 的积极性及效果。
因此教师选择材料应木着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 则,尽量使所选材料形成系列,如可以先从辨咅入手,然后逐步过渡 到短句、长句、段落及篇章结构还要注意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 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语言材料…则好的听力材料,不仅能让学生 得到一次听的训练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语文重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听力材料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 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來,让学生通过训练听这种能力,掌 握一种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多掌握一项木领,同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 思想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山活是广阔无垠、丰富无比的,犹如…座宝 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创作材料來源于 生活,我们应精心选择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富含时代气息的材 料作为听力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鼓舞,以塑造其良好品质如此 才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新课程目标 教师切勿认为随便找一些材料就可应付了事,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为 准绳,有的放矢由于口头语言的难控性、紧随性、同步性,材料的 呈现和学生的听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听力技巧 如学生听话时要紧随说话者的思路;听话时要抓住要点,捕捉关键句, 注意说话人的停顿Z处;注意说话者的无声言语和体态语言,根据语 气、语调推断说话者的意图。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接下來的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在视听训练中,教师还要听懂学生 的心声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应该面带微笑,用眼睛注视着对方在 听的过程中,还需不时点头示意对方“我听懂了” O无论学生说对了 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心倾听,不 能有半点不耐烦,徜尔可做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努力在倾 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牛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或创新的观点, 适时给予有价值的点评长此以往,教师总是以专心致志听别人讲话 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模仿老师的样了倾听 了最后,还要善于做好听后讲评工作材料呈现、练习完成后,教 师要进行适当讲评,指出学生较为成功和薄弱之处以后可以针对薄 弱环节有意识地训练教师还要根据学工的表现适吋调整训练计划, 使计划切合实际 视听训练用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纶的心灵,努力为他们搭建传递人文精神的平台,努力为他们输送厚实的文学养料 唯有如此,语文课才会有滋有味,品之如洌泉,食之如甘醴,才能发 展他们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才能让视听的过程美不胜收 参考文献: [1]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 [2]李宇明等•语言的理解与发生.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62-363. [4]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0, 2. [5]田慧牛,李臣Z,潘洪健编著•活动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1). [6]林崇徳,郭以实•陶行知论解放儿童的创造九学习与发展[L] •人民教育•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0. [7]李伯棠•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L]•湖南教育,1988, 7. [8]陈忠•针对心理特点培养听说能力[L] •陕西教育,1987, 11. [9]黄慧•语文教学应重视听力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2003, (08)・ [10]周要全•听力训练点滴谈[J]•安徽教育,1997,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