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pdf
15页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1 何谓危险化学品?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如硫化氢有毒,可致人死亡,汽油易燃,硝酸有强烈腐蚀性,这些均属危险化学品 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年版〕 ,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3 看图识危险 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 〕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摘录如下 危险化学品事故回放—— 印度博帕尔事故:1984 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导致 20 万人中毒,其中 2000 人死亡,5 万人失明 开县井喷事故: 2003 年 12 月 23 日,某钻探公司川钻 12 队对“罗家 16H ”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而出,导致 243 人中毒死亡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 必须了解的几个概念 4.1 编号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 〔2002 年版〕中,每种危险化学品都有 3 个编号: 危险货物编号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给出的全国统一编号。
如硫化氢的危险货物编号为 21006 UN编号 是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对危险货物制订的编号,如硫化氢为 1053 CAS号 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物质登录的检索服务号,该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如硫化氢的编号为 7783-06-4,苯的编号为 71-43-2一种化学物质往往有多个名称,而 CAS号是某种物质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可用来判定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的信息 4.2 相对密度 ;危险化学品是液体或液化气体时,以水=1 为标准,如液氯为 1.47 ,苯为 0.8787 ,乙酸为1.05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危险化学品有了相对密度这个指标,在采取防护措施时可以考虑如何进行如要把一氧化碳从密闭的房间中排出,由于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即它比空气轻〕 ,排风口应设在房间的上部;而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即它比空气重〕 ,故排风口应设在房间的底部苯的密度比水小〔即它比水轻〕 ,苯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苯漂在水面上到处漂流,会扩大火情 4.3 闪点 又称闪燃点,是衡量可然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外表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
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在闪点温度,液体蒸发较慢,外表上积累的蒸气遇火瞬间即已燃尽,而新蒸发的蒸气还来不及补充,所以不能持续燃烧当温度升高至超过闪点一定温度时,液体蒸发出的蒸气在点燃后足以维持持续燃烧,能维持液体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着火点〔燃点〕 闪点是评价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4.4 自燃温度 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可燃物质不需火源的直接作用就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 4.5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指一种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如一氧化碳的爆炸下限为 12.5 %,爆炸上限为 74.2 % 浓度低于或高于此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当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不会发生爆炸,但却能持续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爆炸危险就越大爆炸极限低,泄漏出少量的气体就能到达爆炸极限范围引起爆炸;爆炸极限高,可燃气体系统中混入少量空气或氧气就具有了爆炸的条件。
5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危害 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5.1 燃爆危害 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害程度石油化工行业由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了解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害,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1997 年 6 月 27 日 21 时,北京东方化工厂操作工开错阀门,将本应卸入 B 罐的轻质柴油错误地灌到已经满载石脑油的 A 罐中,导致大量石脑油溢出,挥发形成可燃性气体,遇火引起 A 罐爆炸,并引起乙烯罐的爆炸和整个罐区的大火事故造成 9 人死亡,39 人受伤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5.2 健康危害 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 2〕通过暴露在外皮肤的吸收进入体内; 3〕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的病状不一样某些化学品长期接触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苯可致白血病,氯乙烯可致肝血管肉瘤等。
5.3 环境危害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废物,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毫无控制的随意排放及化学品其它途径的泄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 6 个人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危险化学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呼吸器,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案例:2008 年 11 月 6 日,某炼化公司仪表车间一名仪表维护工在丙烯腈装置现场处理故障过程中,物料泄漏,瞬间局部空间氢氰酸浓度超标,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如何脱掉沾染危险化学品的手套 下列图给出了脱掉被污染手套的正确方法: 运装危险化学品应遵守 哪些安全规定?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险特性,了解发生意外时的紧急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并应遵守相关规定: 〔1〕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专车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2〕运装危险化学品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案例:检修公司施工人员在更换废碱罐 V-602 至废碱泵 P-602 之间阀门,当施工人员将阀门两端螺栓全部卸下,用撬棒撬开法兰时,由于未佩戴防护眼镜,喷出的废碱液将施工人员右眼灼伤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 碰撞、 相互接触容易引起燃烧、 爆炸和造成其他危害的危险化学品, 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不得混合装运 〔4〕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5〕装运危险化学品时不得人货混载禁止无关人员搭乘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市区时,应当遵守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综合防毒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消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 用无毒物或低毒物代替有毒物, 改革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改造技术设备,实现生产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机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
对逸散到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3〕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4〕加强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5〕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毒物的作业场所作业,应使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6〕提高机体免疫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 〔7〕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垃圾分类好处多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珍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燃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 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在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厨房垃圾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自觉性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硫化氢呼吸防护器的种类及选用 常用的硫化氢防毒面具有三种: 1〕过滤式呼吸器使用时作业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 50 mg/m3。
注意选用的滤毒罐型号功能、气密性和吸气时阻力是否合适需要强调的是:过滤式呼吸器在缺氧的环境中无效! 2〕空气呼吸器属于隔离式呼吸器使用前一定要先打开呼吸器的气瓶阀门 3〕长管式呼吸器属于隔离式呼吸器,长短根据使用者不感到气量不足为宜,一般 5~6 米 硫化氢呼吸防护器的选用原则: 当硫化氢浓度低于 50 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 50 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用具,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进风口应置于清洁空气处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选用防硫化氢型的滤毒罐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1〕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门地点,不得与其他物资混合储存 〔2〕危险化学品应该分类、分堆储存,堆垛不得过高、过密,堆垛之间以及堆垛与墙壁之间应该留出一定的间距、通道及通风口 〔3〕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及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该隔离储存 〔4〕遇水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潮湿或容易积水的地点受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阳光照射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或者高温的地方,必要时还应该采取降温和隔热措施。
〔5〕容器、包装要完整无损,如发现破损、渗漏,必须立即进行安全处理 〔6〕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和变质,以及混有杂质而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化学品,应该按规定进行检查、测温、化验,防止自燃及爆炸 〔7〕不准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内或露天堆垛附近进行实验、分装、打包、焊接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操作 〔8〕库房内不得住人工作结束时,应进行防火检查、切断电源■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危险化学品对人体会造成的伤害有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急性中毒后现场抢救不及时或处置不恰当都会引起死亡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 当有人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1〕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2〕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误服危险化学品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 〔4〕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 室内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来源 及处理措施 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吸烟、取暖设备及厨房。
一支香烟通常可产生大约 13 mg的一氧化碳,对于透气度高的卷烟纸,可以促使卷烟的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量会相对较少取暖设备和厨房产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 消除室内一氧化碳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有害气体散发和排出对于依赖空调系统的密闭空间,必须改善空调系统,保证新[ 专家提示] 一旦误食化学品, 应立即设法催吐 假设误食的化学品为酸性, 则可服用大量牛奶和水,促使其呕吐;假设误食的化学品为碱性,则可服用大量牛奶、水和醋紧急处置后及时送医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风量与换气量 采用空气净化装置:可选用确有效果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保持室内空气的净化,这是清除室内有害气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窒息性毒气,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它常伴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冬季燃煤、燃气采暖等〕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同时也是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石油化工、合成氨、合成甲醇、炼油、炼钢及煤的开采等过程,都可能接触到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不易被人发觉,所以它能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立刻使人致命。
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特性和防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预防和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它比空气稍轻, 相对密度为 0.97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为 12.5%~74.2% 〔体积〕 一氧化碳极易燃烧,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明火或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 【危险性类别】 2.1 类 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为携带和运输氧,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缺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轻度者出现头疼、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全身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加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氧化碳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味,不易被人发觉而中毒! 【急救措施】 迅速将吸入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及镇痉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在实施救助前,要保证所有的救助人员都已经配备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 ! ! 【包装与储运】 高压钢瓶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损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假设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防止容器受热爆炸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案例:某厂施工员李×一人进催化剂车间换702 容器内检查管束试漏情况时,中毒倒在容器内,被催化车间设备员发现检修车间主任吴××情急之下,一人下去抢救,结果也倒在了容器中把二人救上来后,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现场急救,最终无效死亡 经调查分析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遵守有关规定是事故的主要原因盲目救人致使事故后果扩大 案例:某油田治安消防中心驾驶员汤某〔外聘人员〕和史某在 AD 井值班,用消防照明车为井场照明。
16 日凌晨 3 时 30 分左右停止照明,回到照明车驾驶室休息10 时左右,消防中心送饭人员到现场,发现汤某坐在驾驶座位上,口鼻有血迹史某躺在驾驶室后排座位上呈昏迷状态有关人员迅速组织抢救经检查确认汤某已经死亡,史某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是发电机长时间运转振动、排气管脱落,大量尾气在发电室聚集并逸散到驾驶室,导致值班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泄漏处置】 根据毒气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应急人员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使用防爆等级到达要求的通讯工具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气源,并用雾状水保护抢险人员紧急排入系统火炬管网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在有一氧化碳存在的环境中,必须佩戴正确的呼吸器! 【防护措施】 〔1〕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措施是设备严加密闭,加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罐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须有人监护北方家庭冬季煤炉取暖时,一定要安装排烟管道,并在窗户上方安一个风斗,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2〕人体防护具体如下。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防止高浓度吸入进入罐、受限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案例:某石化公司操作人员在检修甲酸合成反应塔前,只是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也没进行通风换气,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塔,当操作人员进入反应器检修时,遂发生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故,再加上救护人员不戴防护器具进塔救人,导致事故扩大,2 名作业人员及 9 名抢救人员先后中毒,其中 2 人死亡,2 人重度中毒,7 人轻度中毒 案例:某煤气厂回收车间工人陈某准备调换压送机一个损坏的阀门陈某未戴防毒面具即拆除了损坏的阀门,阀门拆除后,有煤气逸出,陈某感到头晕头痛,就戴上防毒面具继续作业不久,陈某又感到呼吸困难,但他依然没有引起警觉,而是脱下防毒面具继续工作新阀门尚未安装完毕,陈某即感到身体非常不适,方才感到情况不妙,赶紧离开作业场所,可是刚走出十几步路就昏倒在地。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关闭阀门不能代替安装盲板!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进行家庭救护? 当发现或疑心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①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② 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③ 头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④ 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因为高压氧不仅可以降低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增加一氧化碳排出和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外,并能增加氧的溶解量,降低脑水肿和解除细胞色素化酶的抑制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目前,燃气热水器和用燃气煮饭已相当普遍,部分家庭用煤或蜂窝煤炉做饭、取暖,在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一氧化碳〔煤气〕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对一氧化碳中毒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 热水器或煤气不应放置于家人活动的房间内; ★ 经常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况,尤其是在冬天、雨天; ★ 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随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假设产生红色火焰则呈不完全燃烧的现象较多,假设产生蓝色火焰则大部分为完全燃烧;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 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切勿放置易燃品; ★ 自动点火的煤气具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 煤气热水器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 ★ 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 ★ 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和通风良好; ★ 吃火锅用木炭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 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使用 ◎打开气瓶阀,检查气瓶的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格之内〔压力应大于 20MPa 〕 ◎背上呼吸器,气瓶阀门朝下,拉紧肩带,调整上下位置,感觉舒适为止 ◎插入腰带插头,然后将腰带两侧的伸缩带向后拉紧 ◎佩戴面罩时,要由下向上戴,不要让头发或其他物体压在面罩的密合框上如果呼吸阀是与面罩连在一起的,在收紧系带之前打开气瓶阀,然后收紧系带;如果呼吸阀与面罩是不连在一起的,在收紧系带之后打开气瓶阀,将呼吸阀接口与面罩接口吻合,然后握住面罩根部,把呼吸阀向里按,当听到“咔嚓”声即安装完毕 ◎进行深呼吸,应感觉舒适 ◎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气瓶压力, 当压力下降到5 MPa 或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撤离现场 ◎使用结束后, 关闭呼吸阀, 用手抓住呼吸阀向上推脱下面罩, 松开颈带和头带, 放松肩带,将仪器从背上卸下,关闭气瓶阀,放掉余气 ◎使用后的空气呼吸器各部件要仔细地擦拭干净,放入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和无腐蚀性的专用箱内,防止日光曝晒■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