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初稿.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65846038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自 1978 年末改革开放进程启动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我国在政治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助力.如今,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得三大引擎.若将目光观至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我们可以看到,在1950-1978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11.35亿元上升至206亿美元,实现了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到制成品为主的跨越,但是对外贸易的收支差额仍然表现出周期性的态势,且贸易对象单一的问题也使得我们不能全方位的发展我国的技术性,原创性产业.那么改革开放后呢,又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态势呢?数据表明,在1978-1990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281.4亿美元上升到了1154.4亿美元;在1990-2000年间,由1154.4亿美元上升至4742.9亿美元;2000-2010年间,从4742.9亿美元上升到了29727.62亿美元.如果从1978-2007年计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外贸易增长了104倍,即从206亿增长到21737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附图一).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0.4%和9.1%.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回落20.6个百分点.单看这样一组数据可能会给人误导—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是对全球的贸易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的确如此,但是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全球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仍够能以稳定的态势发展,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当我们细化的观察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n 第一阶段:1979-1987--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1979 年到 1987 年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增加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广开贸易管道,改革高度集中的贸易体制;二、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向结合;三、建立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四、探索促进工贸结合的途径;五、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在此期间,中国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开设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并打开了两省的贸易通道,更是由点及面的在全国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而到1987 年止,中国大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新体系(附图二)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初步建交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体系1978 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有效地运用关税政策一方面为避免因过快地实行贸易自由化而导致的进口激增、贸易赤字和通货债务,一方面也为了可以得到较高的关税收入.而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是对交易权利的严重限制国有外贸公司控制着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连通贸易公司往往只能在规定区域从事规定产品的贸易,有时还会被政府限制贸易伙伴的类别中央政府控制的一些比较大的外贸公司拥有某些敏感商品的垄断贸易权.此时的自由贸易,可以说是建立在一道无形的“安全门”中的贸易. 2.启动汇率改革改革开放之初,人民币被高估,1980 年 1 美元兑换 1.5 元人民币,这一汇率明显对出口不利此后整个 80 年代,随着经 济发展与一轮又一轮的对外开放,人民币不断贬值到了 1986 年,1 美元兑换 3.5 元人民 币,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人民币贬值约 60%。

      在 1988 年到 1993 年之间,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汇率体系,一个是官方的固定汇率体系,一个是市场决定汇率的外汇互换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进口商与出口商以及其他有外汇供给或需求的市场参与者按照市场决定的汇率进行交易,这就是“汇率双轨制”汇率双轨制推动了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这也为中国在1997-98年间的东亚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打下基础.此后,人民币曾于1994年一度贬值至8.6元,但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在此后的几年里不断升值,截止2013年9月28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至1:6.12.3.下放外贸经营权和进口定价  1978 年后,“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国家主要的大政方针相应地,国家放宽外贸公司数目同意各级工业部门设立外贸公司,原国有垄断外贸公司在各省的分公司变为独立公司,截至 1988 年底,全国有约 5000 家国有外贸企业,约 10000 家制造企业有直接出口权利政府也逐渐放开进口价格管制进口商渐渐能够决定进口价格,并通常是以世界平均价格加进口商的佣金进行定价 总的来说,在改革的第一阶段,中国的外贸体系是由完全的计划贸易体系转变为以高关税、多非关税壁垒的典型的实行“进口替代”的贸易体系。

      自 1985 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向东亚“四小龙”学习,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口,并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出口加工贸易制度,使得出口商得以摆脱原来中央对贸易的垄断到了 1987 年,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独立的贸易体系:改革后成长起来的出口加工贸易和传统的贸易体系而且前者已经超过后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n 第二阶段:1988-2001--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而中国在1986年正式申请重新加入 GATT,即所谓的“复关”(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议中的缔约国地位),但一直到 15 年后,2001 年 11 月 11 日中国才成为 WTO 的第 143 个成员,中国融入国际贸易的大家庭也从“复关”变成了“入世”2001年 12月 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史和世界谈判史上艰难的一次较量在漫长的谈判中,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主要是受到政治经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989 年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动荡大大加大了中国加入世贸的难度 在谈判进入第三阶段即复关/入世议定书内容的实质性谈判时,中国大大深化在外贸领域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二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三是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中国还取消了近千种出口商品的配额和许可证;四是改进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五是加强外贸政策的法制建设; 六,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给入世扫清障碍,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连续 9 次降低关税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出口稳步增长,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的一个贸易大国同时,它所面临的反倾销也越来越多自 1979 年 8 月,中国首次被欧共体控告倾销后,中国受到越 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中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伤害大的国家之一从 1979年 8 月至 2001 年底,共有 30 多个国家对中国提起了反倾销诉讼,累计案件达 480 余起针对中国的反倾 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为 3.6%,在 2006 年下半年新发起的 103 件反倾销调查中,有 36 件是针对中国的,占全部案件数量的三分之一强,远远超出中国在 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2007 年上半年新提出的 57 项反倾销制裁中,有 22 项针对中国产品,中国是遭遇反倾销调查多的国家反倾销案例的增加无疑也使得中国的入世之路更是举步维艰 总之,15年的谈判过程,既是中国不断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的 历程;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n 第三阶段:2001-2008--以 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2001年 12月 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外贸体制也进入了 一个以 WTO规则为基础进行全面改革的新阶段WTO的基本规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入世之后,中国至少在三个方面加快了改革首先,中国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修改了不符合 WTO规定的政策法规;其次,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尤其是允许私营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第三,转变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职能,从以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研究世界贸易发展趋势并向全社会提供相关信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来分配外贸资源 为了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国的要求,中国在入世谈判中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诺,主要包括降低贸易壁垒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两个方面。

      这些承诺具体体现在中国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等法律档中降低贸易壁垒是指: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包括关税的大幅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为外国商品和投资进入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承诺,到 2008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将由 2000年的 15.6%降至 10 %其中,工业品的平均税率由 14.7%降低到 11.3%,农产品的平均税率相应地由 21.3%降 低到 15.1%与 90年代初的 40%左右的关税率相比,中国关税的下降幅度很大,但是仍高 于世贸组织成员国 6%的平均关税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中国已经并且还将取消许多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进口配额、投标资格、贸易经营权、国产化要求、技术转让要求、政府采购等入世后,民航、医疗器械和 IT产品的所有进口配额立即被取消,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配 额也将以每年 15%的速度递增直到全部被取消自 2002年 1月 1日起,中国已取消了粮食、羊毛、棉花、晴纶、涤纶、聚酯切片、化肥、部分轮胎等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开放服务市场是指:入世后,中国的服务业将成为开放幅度大的领域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由管制较严的“试点”或部分禁入,到可预见的逐步准入,到完全开放。

      附图三)n 第四阶段:2008-现在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争夺战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爆发的这场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他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大跌.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偏于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我国出口11月开始负增长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下降13.9%,其中出口下降16.0%;进口下降11.2%;尽管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出口开始出现同比下降,但月度贸易顺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到2009年2月,由于出口的持续下滑,月度贸易顺差开始减少,2009年全年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2009年第四季度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开始呈现,我国出口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附图四,五,六)在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政策,而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则是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WT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