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数学上册目录.docx
11页初二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篇:初二数学上册目录 初二数学上册目录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 轴对称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2.3 等腰三角形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 实数 13.1 平方根 13.2 立方根 13.3 实数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 变量与函数 14.2 一次函数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4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15.2 乘法公式 15.3 整式的除法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初二数学下册目录 第十六章 分式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19.4 课题学习 重心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9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代表 20.2 数据的波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0 第二篇:初二生物上册目录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技术与“蓝色革命”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生物学与艺术 动物与造型艺术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科学家的故事 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防治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养殖专业户 生物学与文学 借动物以言志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以菌治虫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科学·技术·社会 抗生素今昔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科学家的故事 林奈和双名法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篇:初二数学上册总结 王牌家教中心 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是其对称轴;(只有1条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 ; ②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 (6)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有3条对称轴)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8)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 (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第 1 页 共 1 页 第四篇:湘教版初二初二上数学目录 第一章 1.1分式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3整数指数幂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二章 2.1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5全等三角形2.6用尺规作三角形 第三章 3.1平方根3.2立方根3.3实数 第四章 4.1不等式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五章 5.1二次根式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篇: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11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