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教程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pptx
2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胆囊癌为肝外胆道系统中的常见恶性肿瘤胆囊癌的发病率较低,早期诊断困难,通常做出临床诊断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阶段此外,胆囊癌术后复发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数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尤其是瓷器胆囊关系密切,胰胆管走形变异、胆囊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胰液逆流至胆管、胆囊癌家族史为发生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其中,前两者为主要危险因素,胆囊癌以,腺癌,为主,约占80%以上,中分化腺癌最常见,鳞癌或腺鳞癌约占5%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仅有慢性胆囊炎症状,晚期可有右上腹痛、消化道症状、黄疸、发热及右上腹肿块等表现,超声表现,典型胆囊癌可根据其不同超声表现分为 4 种类型:,结节型:胆囊腔腔内结节状凸起,基底宽,边缘不规则,内回声不均质,可见结石、空气或坏死物产生的中心异常回声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呈高回声(多见)或低回声,整个胆囊僵硬、变形,壁粗糙或不规则实块型:整个胆囊表现为杂乱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实性肿块,胆囊腔内暗区消失,常伴有胆囊结石混合型:厚壁型和结节型同时存在,具有上述两种声像图表现。
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性病变,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为 70%90%,通常认为直径2cm、单发、无蒂或合并结石的息肉样病变为恶性有报道指出,在肿瘤大小、回声高低、是否单发、是否有蒂、是否伴有结石、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中,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最具诊断价值,若将 RI0.6 和峰值流速30cm/s 作为诊断标准,其准确率可高达95%,病例 1,患者查体时发现胆囊底部实性结节,不随体位改变移动,CDFI示其内可见血流信号后经手术证实为胆囊癌典型病例 2,患者男,82 岁,胆囊结石病史 5 年,上腹痛 5 天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壁局部连续性中断,近底部见凸向腔内的略强回声结节,CDFI 示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胆囊腔内见多个强回声结节,后伴声影超声考虑为胆囊占位并胆囊结石,后经手术证实为胆囊癌并胆囊结石典型病例 3,患者男,25 岁,上腹隐痛半年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底体部可见中等回声团充满囊腔,CDFI 示其内可见血流信号,PW示最大峰值流速约 40 cm/s,RI 0.80后经病理学证实为胆囊癌患者女,53 岁,腹痛 3 天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体积明显增大,囊腔内可见一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CDFI示其内可见血流信号。
经病理学证实为胆囊癌典型病例 4,病例 5,患者为老年女性,因疲乏无力并右上腹疼痛就诊,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胆囊,而在肝门区胆囊窝处可见一较大的中高回声实性肿块,其边缘与邻近肝组织分界尚清晰,可见低回声晕环,肿块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超声考虑为胆囊占位并累及肝脏,胆囊结石后经病理学证实为胆囊癌,鉴别诊断,1,胆囊腺瘤,:多为胆囊颈部或体部的乳头状或类圆形小凸起,向胆囊腔突出,一般直径1.0cm,基底较宽,偶有蒂,常为中等回声较大胆囊腺瘤与早期胆囊癌不易鉴别,通常认为较大胆囊腺瘤有恶变倾向,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引起重视: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体积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原发性肝癌侵犯胆囊,:晚期胆囊癌常与原发性肝癌侵犯胆囊超声表现相似若病变软组织内见结石影,常支持胆囊癌诊断;原发性肝癌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的几率高于胆囊癌;此外,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检测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2,治疗预后,胆囊癌预后差,易发生肝脏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通常发现时已为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 20%早期首选手术治疗,因其转移扩散较早,故一般认为当病变累及囊壁肌层时应进行扩大清扫术。
晚期胆囊癌视转移情况具体分析治疗方案,一般一般认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扩大切除手术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提高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