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区域旅游经济效益与游客旅游购物及餐饮消费行为分析.docx
15页2011~2014年北京市区域旅游经济效益与游客旅游购物及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一 引言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优越区位条件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206家A级景区、15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十一五”时期面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北京城乡旅游业仍逆势而上,呈现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把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北京市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转方式、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战略中发挥更大功能”分析比较北京市城乡旅游经济效益,可以看出城乡旅游产业格局是否符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游客旅游购物及餐饮消费额占旅游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分析游客旅游购物及餐饮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市场需求,为今后国际性旅游城市建设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二 北京市旅游市场发展概况根据北京市旅游统计公报数据,北京市旅游总收入五年来持续递增:2010年,旅游总收入2768.0亿元,同比增长13.3%;2011年,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同比增长16.2%;2012年,旅游总收入3626.6亿元,同比增长12.8%;2013年,旅游总收入3963.2亿元,同比增长9.3%;2014年,旅游总收入为4280.1亿元,同比增长8.0%;2015年,旅游总收入为4607.1亿元,同比增长7.6%北京的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国内来京旅游和市民在京旅游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的旅游者人次及旅游消费的发展不尽相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奥运的良好效应使得北京入境旅游者人数逐年递增,2011年达到顶峰,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推动北京入境旅游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尽管,2012年开始入境旅游者人数略有下滑,但2012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落户北京;2013年在北京香山举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峰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联合国国际环境与健康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首次推出了由中国城市主导制定的世界旅游城市服务指南,首次发布了引导世界旅游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评价体系;2014年APEC峰会和2015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些都使北京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
从图1可以看出,2014年入境旅游者人次下滑幅度趋于平稳,北京市旅游委最新公布的2015年入境旅游者人次也接近420.0万,旅游外汇收入46.0亿美元,仍然高于2008年前后的水平,可以说北京入境旅游业进入新常态图1 入境旅游者人次统计图2 国内外省市来京旅游与本市游客人次统计图3 国内游客在京旅游收入统计“十二五”期间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北京作为中远程旅游者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2010~2015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实现旅游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累计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7.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32.8亿元;北京市民在京旅游者累计4.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16.4亿元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含北京市民在京游)7.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三 城乡旅游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大力构建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东城区重点开发北京中轴旅游、京味文化旅游和国际会议等特色主题旅游产品;西城区重点开发古都文化(六海水系)旅游、现代金融商务公务旅游和都市观光旅游产品;朝阳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奥运旅游;海淀区以高端为引领,重点建设西北部(海淀西山)高端文化休闲旅游区,发展皇家园林游、科教体验游、商务会展游、生态休闲游和都市风情游;其他区开发各具特色的休闲度假、乡村与民俗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一)各区旅游业综合收入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2011年各区旅游业综合收入较2010年均有大幅度提升,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中除了昌平区原有旅游业综合收入较高外,其他各区的旅游业综合收入都实现了翻番,涨幅最高的是大兴和通州两个区地铁大兴线于2010年12月30日全线开通,并与4号线实现贯通运营,这无疑带动了大兴区的旅游经济;2011年5月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也为大兴区的旅游业增添了活力通州区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保护和修缮了一批文物古迹,2011年4月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将现代风格与郊野风情融为一体,构建了“一河、两岸、六景区、十八景点”;台湖国画院、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落成开放,这些都吸引了大量游客表1 各区旅游业综合收入情况(二)各区旅游星级酒店收入比较分析对外地来京游客来说,东城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西城有皇家花园北海、老北京民俗风情,海淀区有皇家园林颐和园,朝阳区有奥运会场馆和798艺术区,延庆有八达岭长城,昌平有明十三陵,这些无疑都是最具吸引力的而这些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多数位于城区,再加上交通和购物的便利,游客选择住宿酒店位置自然偏重于城区。
如表2所示,仅有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四个区的旅游星级酒店是有利润的,其他各区的旅游星级酒店年入住率很低,利润基本是负值表2 各区旅游星级酒店收入情况类别行政(三)农业观光与民俗旅游北京市居民特别是城区居民在京旅游,多以京郊森林公园、百花山、灵山、妙峰山、松山、十渡风景区等自然旅游资源和农业观光与乡村民俗为旅游目的地,而且,市民的乡村旅游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如表3所示,全市1300个农业观光园每年接待人次1900万其中,怀柔、平谷、密云三个区农业观光园的经营总收入逐年提高,怀柔的农业观光园个数最多,2010~2011年有234个,2013~2014年缩减到217个,但其接待人次和经营总收入居中;密云的农业观光园个数一直保持在150多个,生态环境优越,接待人次不断增加,经营总收入2014年最高;平谷的春季桃花节和秋季大桃采摘吸引了众多游客,历年都是接待人次最多的,2014年接待人次超过了400万人次朝阳和昌平两个区农业观光园距离市区较近,2010~2011年的经营总收入位居第一、第二,但朝阳只有16个农业观光园,2014年减少到11个,其接待人次和经营总收入也仍然相当可观;昌平区2012年接待人次猛增,2012~2013年的经营总收入均位居第一。
表3 各区农业观光园(店)经营总收入情况如表4所示,全市乡村民俗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逐年稳步提高,位居前四位的是平谷、延庆、密云和怀柔房山区的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在“十一五”期间收入一直很可观,2012年的721大暴雨对房山的乡村旅游还是有一定影响表4 各区民俗旅游总收入情况四 旅游餐饮及购物消费行为分析2013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业的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得到加强,北京在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做出了努力,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游客的旅游消费日渐成熟且理性旅游六大要素概括为吃、住、行、游、购、娱,2014年,北京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达到2142亿元,超过旅游总收入的5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5%尤其是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的花费构成中,购物占28.2%,餐饮占22.1%,交通、住宿、景区游览等花费所占比重都低于购物与餐饮消费一)旅游餐饮及购物消费行为调查样本分布调查对象为2014年入境旅游者、国内外省市来京游客和北京市本地游客对入境旅游者都是在首都机场离京方向随机进行拦截问卷访谈;对国内外省市来京游客的抽样调查采取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口岸、景点以及住宿设施等调查地点随机对游客进行问卷访谈;对北京市市民则根据2013年各区常住人口比例抽取进行问卷访谈。
总体样本量及年龄分布如表5所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外地来京和北京市内交通都十分便利,因此,游客更愿意选择个人、家庭或与亲朋结伴游玩的旅游方式,故散客比例较高表5所示样本中,国外入境旅游者的散客比例为61.8%;国内外省市来京游客的散客比例达91.5%;北京本地游客的散客比例为83.1%表5 总体样本量及年龄分布在国内外省市来京游客中,北京周边省市来京游客较多,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分列前5位如表6所示,在2014年随机抽样的外省市游客中,华北省份游客来京人数仍然最多,占31.8%,其次是华东、华中和东北省份,黑龙江和辽宁游客人数都超出了内蒙古表6 国内外省市来京游客客源地样本量分布如表7所示,在访谈的2400名北京市本地游客中,既有出境旅游的游客,也有到外省市旅游的游客,但在游客为去外省市或出境旅游做准备有购物行为的占比为72.4%,因此,旅游餐饮行为问卷访谈的样本量为1150,购物消费行为问卷访谈的样本量为1250表7 北京市本地游客样本量情况(二)旅游餐饮消费行为分析近几年,北京旅游客源表现出以国内散客为主的特征,2014年国内外游客以个人、家庭或与亲朋结伴旅行的散客占总体的84.7%,尤其是国内外省市散客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
游客旅游期间选择饮食场所更为自主,主要看重是否符合饮食习惯与口味,其次是有北京特色、食品卫生更有保证如图4所示,入境游客以中高档饭店、咖啡店为主,其次是连锁快餐、小吃街与饮食广场;国内游客以家常菜馆为主,其次是连锁快餐、小吃街与饮食广场如表7所示,北京的中高档饭店、咖啡店地处东城、朝阳、西城、海淀等中心城区的旅游住宿地及周边,这也是入境游客在朝阳、海淀、东城、西城等中心城区住宿较集中的原因之一图4 游客选择饮食场所的类型分布外地来京游客一般都是由住宿酒店提供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就餐花费差异不大,入境游客人均午餐花费232.6元,人均晚餐花费249.1元;国内外省市游客人均午餐花费301.2元,人均晚餐花费303.9元;北京市本地游客人均午餐花费142.2元,人均晚餐花费133.8元主要差异在于:入境游客每餐花费1~200元所占比例最高,约占35%,其次是201~400元,约占23%;国内外省市游客每餐花费1~100元所占比例最高,约占35%,其次是101~200元,约占25%;北京市本地游客每餐花费101~500元的所占比例最高,约占43%,其次是501~1000元,约占26%国内外游客对旅游用餐较为满意,尤其是北京市本地游客满意率为97.3,外来游客不满意率也不足10%。
个别国内游客主要对价格过高不满意,国外游客主要对用餐地拥挤、秩序不好不满意,国内外游客都认为旅游餐饮需要提高食物、用餐环境卫生质量三)旅游购物消费行为分析入境游客在北京旅游期间有购物计划的近30%,有42.5%的游客会购买北京特产,购买服装、茶叶和工艺品的游客比例都超过了20%;女性游客购买北京特产、化妆品、茶叶、服装类商品的比例略高于男性,而男性游客购买钟表、烟酒类商品的比例略高于女性;70岁以上的游客除了购买北京特产外,比较感兴趣的是茶叶和服装类商品,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