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地方禽种保种技术.doc
16页广西地方禽种保种技术陈宽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家禽专业委员会前 言广西是我国家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这些资源经过长期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具有体型外貌独特、生产性能突出、品种特性明显、适应性强等特点保护和维持这些贵重的种质资源基因对保持我国家禽产业可持续进展很有必要而且格外迫切地方家禽资源在原产地建有保种场或保护区然而,在各资源场及保护区保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局部品种的保护仅局限于维持有肯定数量的保种群体,尚存在保种措施不当、缺乏长远的保种规划、承受的保种方法科学性有待提高、保种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另外,由于在素材群的整理、重点性状和特性的保护及保种效果的监测等方面缺少必要的技术标准,造成家系混乱、血缘不清、近交系数上升过快,导致了局部保护品种的优良性状和特性严峻退化或丧失,处于濒危状态保种方案的主要内容1、保种方式和根本要求2、保种方案的制定1 / 163、保种群的组建4、保种群的继代生殖5、保种效果监测I. 保种方式和根本要求保种方式目前,我国禽类品种资源保护主要实行以下两种方式: 1、 原地保护 :保种场和保护区2、 异地保护 :基因库畜牧法明确规定,畜禽资源属国家全部,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保护,鼓舞企业和个人投资进展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保种场方式保种要求禽种遗传资源保种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场址在原产地或与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全都或相近的区域;2、 场区布局合理 ;3、 有与保种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4、 依据既定保种目标对每个保种群各世代的表型性状、生产性能进展监测 ;5、 符合种用标准的单品种根底禽种数量要求〔≥10 个鸡群, ≥30 个家系, ≥ 300 只母鸡〕;6、 有完善的治理制度和健全的饲养、繁育、免疫等技术规程保护区方式保种要求禽种遗传资源保护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设在鸡遗传资源的中心产区,范围界限明确 ;2、 保护区内应有 3 个以上保种群,保种群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3 公里 ;3、 保护区具备肯定的群体规模,单品种资源保护数量不少于保种场群体规模的 5 倍,所保护的资源质量符合品种标准 基因库方式保种要求国家级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除了应当符合保种场条件外, 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有固定的场所,所在地及四周地区无重大疫病发生史;2、 保存的禽种数量一般要求 6 个以上 ;3、 基因库保存的品种应定期采集、补充和更,并对保存的遗传材料进展备份 ;4、 有从事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5、 有相应的保种打算和治理制度,以及遗传材料制作、保存和质量检测技术规程;有完整系统的技术档案资料 ;6、 基因库必需具备分子水平监测条件 。
II. 保种方案的制定制定保种方案目的是有打算地开展保种工作,有利于检查保种工作的成效保种方案应针对不同资源提出明确的保种目标和保种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种方法2、 保种规模3、需要保护的重点性状和特性保种方法建议承受以下几种方法进展保种: 1、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2、 家系等量轮回交配法3、 随机交配法4、 多父本家系保种法5、 群体保种法6、 保种区随机交配法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1、从根底群中选留公鸡 40~60 只,母鸡 300~600 只组建 40~60 个 0 世代家系,每个家系均由 10〔6~10〕只母鸡和 1 只与配公鸡组成;2、 记录各家系公母鸡翅号,建立各家系系谱 ;3、 保种群各家系世代间隔不少于 1 年 ;4、 0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时,承受家系等量留种 ;5、 将选留的鸡只合并成一个群体,承受随机选配重组的家系;6、 1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 2 世代时,仍依据上述方法操作 家系等量轮回交配法1、从根底群中选留公鸡 40~60 只,母鸡400~600 只,按家系等量分别组建 40~60 个家系,每个家系由 10 只母鸡和、1 只与配公鸡组成 ;2、 记录各家系公母鸡翅号,建立各家系系谱 ;3、 保种群各家系世代间隔不少于 1 年 ;4、 0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时,承受家系等量留种 ;5、 1 世代以后各家系继代生殖时,种公鸡与种母鸡按家系在家系间进展轮番配种。
随机交配法1、从根底群中随机选留 80~20 只与配公鸡、400~600 只母鸡, 组建 40~60 个家系,每个家系选留 2 只公鸡,10 只母鸡 ;2、 记录各家系公母鸡翅号,建立各家系系谱 ;3、 保种群各家系世代间隔不少于 1 年 ;4、 0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时,组成每个家系的 10 只母鸡和 2 只与配公鸡承受随机交配方式进展扩繁,记录每只母鸡所产种蛋号,系谱孵化 ;5、 选留的鸡只按保种群分别全部合并重组的家系 多父本家系保种法3、 1、从根底群中选留种用公鸡 60 只以上和母鸡 600 只以上,以 3-5 只公鸡和 30~60 只母鸡为一个家系,组建 15~20 个 0 世代家系 ;2、记录 0 世代各家系公鸡翅号 ;3、保种群各家系世代间隔不少于 1 年 ;4、 0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时,各家系内承受随机交配方式,各家系等量随机留种 ;5、 组建的 1 世代各家系,记录各家系公鸡翅号 ;6、 各家系继代生殖下一世代时,各家系间公鸡实行交换制度 ;7、 2 世代各家系继代生殖 3 世代时,依据上述方法家系间公鸡实行交换制度 群体保种法1、 从根底群中众选择符合品种标准的个体组建 0 世代保种群。
群体保种法一般要求公母比例 1:5~10 ;2、为延缓近交系数增量,承受群体保种法的保种群世代间隔建议延长至 1.5 年 ;3、 0 世代保种群继代生殖 1 世代保种群时,承受随机交配方式 ;4、 1 世代保种群继代生殖 2 世代保种群时,依据第 2 点介绍的方法操作以后各世代的继代生殖,以此类推保种区随机交配法1、在划定的保种区内,选择符合所保护品种标准的个体,建立 3 个以上的 0 世代保种闭锁群,每个闭锁群一般要求公鸡不少于 80 只,母鸡不少于 400 只 ; 2、 保种群世代间隔不少于 1 年 ;3、 各闭锁群继代生殖时,承受随机交配方式 ;4、 每隔 3~5 年,各闭锁群间进展血液更;5、 组建的保种群继代生殖时,闭锁繁育,仍承受随机交配方式留种方式可以是等量的也可以是不等量的 保种规模家禽品种保种群体数量的大小与群体的公母比例、留种方式、世代间隔、每世代把握的近交系数增量亲热相关各保种方法最低的保种规模如下:1、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母鸡群体数量≥400,家系数保持 40-60 个,每个家系等量选留 10 只母鸡,1 只种用公鸡,1 只后备公鸡 ; 2、家系等量轮回交配法:选留母鸡总数≥400, ≥40 只公鸡, ≥40 只后备公鸡,组成 40 个以上家系;3、随机交配法: ≥400 母鸡, ≥80 与配公鸡, ≥40 后备公鸡;4、 多父本家系保种法:母鸡群体数量≥450,家系数保持15-20 个,每个家系等量选留 30 只母鸡,15 只后备母鸡,3 只与配公鸡,2 只后备公鸡 ;5、 群体保种法:≥95 公鸡, ≥475 母鸡;6、 保种区随机交配法: ≥3 个闭锁群,每个闭锁群≥400 母鸡, ≥80 只与配公鸡, ≥40 后备公鸡;不同资源需要保护的性状和特性依据目前资源保种场的条件和技术水平,遗传特性的保护可依据资源的表型特征确定。
家禽品种鲜亮的体型外貌性状、突出的生产性能性状、独特的品种特性及较强的适应性均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内容融水香鸭体型小和特别的肉质风味〔糯米香〕特征品种特性及适应性我国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差异较大,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形成了我国地方家禽品种诸多特别的优良遗传特性,主要表现在耐粗饲、抗病8 / 16力强、对特别气候环境具有良好适应力量〔高原缺氧、高寒、干旱、炎热潮湿等〕等方面,同时也包括性早熟、斗性、能飞善跑等特性, 这些特性在地方家禽品种保护中均需要重点保护10 / 16素材群的收集III. 保种群的组建素材群收集与整理素材群要求来源于 3 个以上不同行政区的 10 个以上收集点,参与收集的工作人员必需具有资源的根本学问,在对保护资源的充分理解的根底上,依据品种标准制定资源收集细则,包括收集的资源的的来源,根本的外貌特征特性,体型体重及生产性能等同时留意保证各个收集点的总数量根本一样,公母比例相近,杜绝有外来血缘污染鸡进展素材群素材群的整理体型外貌性状的整理针对不同品种的根底群,依据本品种要求的体型外貌标准和体型外貌性状遗传规律,对羽色、冠型、胫长、胫色及特别性状进展选择、提纯对于个体间羽色、冠型等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应按不同的羽色、冠型组建保种群〔品系〕,逐代进展提纯,直至纯合到符合品种要求。
品种特性及适应性的整理1、对于具有重要品种特性及适应性的品种,在根底群中应充分考虑每个品种的特性进展个体选留,淘汰特性不显著的个体群体均匀度的整理测定根底群个体的 70 日龄〔大体型鸡种〕或 90 日龄〔小体型鸡种〕体重、44 周龄体重,淘汰对体重过大和过小的个体选择的比例依据群体均匀度状况具体确定,要求选留平均体重上下10%范围内的个体通常第一次选种时选留率在 30%左右,其次次选留率母鸡在 80%左右,公鸡在 20%左右产蛋性能的整理对于蛋用型或兼用型保护品种,测定根底群个体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44 周产蛋数、66 周产蛋数和平均蛋重,对开产日龄较迟、产蛋较少的个体予以淘汰保种是一项根底性工作,产蛋性能的选择压不能太高,只是依据品种标准进展适当的整理生殖性能的整理测定根底群个体继代生殖时的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淘汰不产蛋过少、过多和蛋重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观测根底群母鸡就巢性,可适当进展选择,降低就巢率家系保种群组建当根底群整理工作完毕以后,选留的符合品种特征特性且遗传性能稳定的个体可以组建家系保种群,确定保种方法,制定保种方案III.保种群的继代生殖个体家系保种群的继代生殖种蛋收集:依据家系号和产蛋母鸡号标记种蛋; 排蛋:按母鸡个体入孵种蛋;孵化:把登记好的种蛋送进孵化器,消毒后按常规孵化;出雏:雏鸡出壳后进展系谱登记,佩戴翅号,并称测初生重;育雏:育雏期为 0-6 周龄,按常规育雏期饲养方法进展饲养治理; 育成:育成期为 7-18 周龄,按常规育成期饲养方法进展饲养治理; 产蛋:产蛋期开产至 66 周龄 ,按常规种鸡产蛋期饲养方法饲养; 整理资料:45~46 周龄整理资料 ,为个体的选留供给依据;家系组建与继代生殖:47 周龄组建家系,每个品种 40~-60 个家系,每个家系 1 只公鸡 10 只母鸡,另留 1 只公鸡和 5 只母鸡备用; 鸡群淘汰:通常在 66 周龄淘汰保种鸡群 。
多父本家系保种群的继代生殖种蛋收集:连续收集 7-10 天种蛋,每个品种按家系选留种蛋 2022 个以上 ;排蛋:把每个家系的种蛋归类,依次排进蛋盘,做好入孵记录 ;孵化:把登记好的种蛋送进孵化器,消毒后按常规孵化 ;出雏:雏鸡出壳后佩戴翅号,并称测初生重;育雏:育雏期为 0-6 周龄,按常规育雏期饲养方法进展饲养治理; 育成:育成期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