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课新环境新挑战.docx
6页七年级 第一课 新环境 新挑战【主题说明】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以及新的文化环境适应等问题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情绪每一个初一新生都需要面对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并且学校适应状况是综合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中学生活,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的区别,了解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和周围同学、老师的积极态度,乐于接受新环境3.行为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难点: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学生准备:教材、纸、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 节目 标过 程建 议心动时刻(热身暖心)我是一名中学生啦!通过案例及其分析,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升入中学后的内心感受,引出本课的内容1、教师陈述案例并做分析。
案例:王琼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以前一直都很开朗活泼,喜欢跟爸爸、妈妈撒娇但自从上了初中,爸爸、妈妈发现她的话越来越少,喜欢独自坐在自己的卧室里,面对书本发呆从前开朗、活泼、可爱的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而且经常无故对爸爸、妈妈发脾气,甚至偶尔会对爸爸、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父母有些担心,就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王琼比较内向,上课不愿说话,与同学的交往也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有时班级搞活动,她总是不知不觉地成为旁观者案例解析:王琼同学表现出来的现象,实际上是学校环境适应障碍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一时难以适应,出现情绪变化经了解,王琼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集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使她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还有,小学时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有父母照顾,上下学由父母接送,家人帮助整理书包进入中学后,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父母也不再接送她上下学,生活上的许多事情需要自理,因此出现生活环境的不适应2、由案例联系到学生自己,请同学们写下自己升入初中后的内心感受,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3.教师引出课题:新环境,新挑战通过老师给出的案例及其分析,学生的参与,引出主题。
时间:5分钟心路星语(体验分享)活动一: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二:熟悉新环境,发现新乐趣活动三:找一找中学与小学的不同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学会交朋友通过活动二,让学生对新的校园环境有些感性印象,加深对新学校的热爱通过活动三,让学生对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活动一: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导入语:为什么有的人每到一个新环境就很的融入其中,而有的人则较难融入其中呢?这主要与各人的交友能力有关为了使同学们尽快地融入新环境,我们设计了“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的活动1.请同学们在表格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2.请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并认真聆听他人的自我介绍;3.了解同学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之后,与感兴趣的同学发展成为新朋友活动二:熟悉新环境,发现新乐趣4.让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所知道的校园草图,并标上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常去的地点;5.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比比谁对校园更熟悉活动三:寻找不同处,交流新体验6.请同学们找出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并写下来;7.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讨论怎样应对这些不同1. 活动一重在引导同学们之间彼此熟悉,建立友谊;活动二重在使同学们增加对校园的熟悉和热爱;活动三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2. 在活动三中,教师对于学生们找出的初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要注意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初中适应的应对办法要注意点评归纳时间:25分钟心理导航(总结提升)1.迎接新生活2.学会交朋友1.迎接新生活使学生懂得中学生凡事积极主动,减少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学会自我管理2.学会交朋友让学生们懂得交友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交友1.迎接新生活初中生活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要求我们凡事积极主动,减少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按时起床,自己整理房间、书包;主动完成作业,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在学校关心同学,爱护校园环境2.学会交朋友人们说,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朋友是永久的财富朋友像一本书,通过这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3. 怎样才能交上朋友呢?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比如,你希望别人赞美自己,你就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你希望别人帮助自己,你就要学会帮助别人4. 谨记人际交往的“十二字方针”:宽容友善,以诚相待,乐于助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待人,你的朋友一定会很多5. 师生之间做简单的沟通与互动1.从具体行动上说明怎样适应新的中学生活,强调积极主动,减少依赖。
2.强调交朋友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交朋友的正确方法,帮助中学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间:5分钟心灵牧场(拓展延伸)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为青少年的健康、幸福成长提供更宽泛的视角1.介绍《中国少年儿童成长幸福宣言》产生的相关背景;2.请一位同学朗诵《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3.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诵《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4.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幸福成长宣言如有条件,可以请同学们收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时间:5分钟【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2.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能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练习题】1、与小学相比,你觉得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可以多选)A 、科目增多,难度加大 B、学习任务增多 C、学习方法不太适应 D、与同学之间不太熟悉 2、你觉得自己能否接受并适应这种变化呢?( )A 、非常有信心 B、有一些困难,但可以克服 C、有较大的困难 D、完全不能适应3、在新班级中你结交了多少新朋友?(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没有【教学参考素材】一、《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首次向社会发布2011年08月30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现场嘉宾发布幸福12条2011年《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强调“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幸福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幸福的能力,针对今年“幸福”的主题,节目组开展全面征集《儿童幸福成长宣言》活动自《开学第一课》新闻发布会举办以来,节目组联系百家媒体总编征集幸福方法,十多位教育类专家也为节目组提供了幸福金句,同时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参与到这场幸福大讨论中,为《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献言献策在节目现场,成龙、杨利伟、邓亚萍、郎朗、于丹、张译、撒贝宁、王小丫、董卿等社会知名人士隆重向全社会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国际巨星成龙在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时,几乎落泪:“以前拍戏时常常摔,骨头都摔断过,导演问能不能行,我说能行,等到拍戏结束,然后赶紧送我上医院从头、肩、指甲、脚指头,全身我都受过伤,真的,每一寸我都受过伤,我比他们付出更多,我付出,我是用生命换回来的今天最后,成龙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一条幸福宣言“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邓亚萍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一个矮个子、不适合打乒乓球的女孩到登上世界冠军的舞台,然后上清华大学,到哈佛念博士,每一次突破,都是自信拼搏的结果,她的经历讲述幸福的另一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于丹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深情讲述了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好的成长是快乐的,是健康的,从孩子的心灵到身体,都蓬蓬勃勃,而且充满自信的成长,比一个阶段性结果,标准答案式的成绩更重要!”航天英雄杨利伟则通过自己的感受,总结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们去作一份奉献,去贡献一份爱心,去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生活在幸福当中”法网冠军李娜在节目中通过自己经历和感受总结出幸福来自于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这份宣言,虽然没有办法涵盖所有对“幸福”的定义,但是满含来自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殷勤期盼,主持人撒贝宁也在现场倡议全中国所有的中小学生一起来完成这样一份“幸福”的作业二、初一新生入学教育:如何快速适应初中生活来源:中国教育 2012-08-24网址: 逃避或喜欢)以及学生在学校背景下的人际关系( 同伴接纳 )被看作学校适应的重要指标二、生活适应性 生活适应性,就是指个体在面对日常生活环境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有效地通过调整身心状态或改造生活环境,使自身和生活环境协调起来的行为反应倾向 。
生活适应性作为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品质,对个体的适应于发展具有功能意义根据现有研究,生活适应性可以分解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观念、生活习惯 、生活技能和生活方式生活适应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适应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1. 宋爱芬,张向葵,高丽.青少年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4)2.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3)3. 张廷艳,江琦,蹇琼. 中学生生活适应及其内容探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