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会考必备重点知识点汇总宣贯.docx
7页学科教学资源 | Subject teaching resources初中生物会考必备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校生物考试面前,该怎么复习,复习什么内容?或者回到课本学问,将所学的学问点都讲得清晰,记得清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校生物会考必备重点学问点汇总,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初校生物会考学问重点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四周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普通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方案④实施方案⑤得出结论⑥争论和沟通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比试验几点考前须知: ①试验完毕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比试验:在讨论一种条件对讨论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条件没有同以外,其他条件都一样的试验对比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试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试验,可以削减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转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整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整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进土壤、蚯蚓松土 7、生态系统:在肯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假如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全部生物分别称重,在普通状况下数量做大的应当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没有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构造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养分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养分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能量流淌:单向流淌、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养分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普通状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力量,但这种调整力量是有肯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整力量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整力量强)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觉,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缘由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大气圈的底部:可飞行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外表:是所有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供应了根本条件:养分物质、阳光、空气和水,相宜的温度和肯定的生存空间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全部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靠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初一辈子物根底学问点 1、生物学时讨论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分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 绿色植物从外界汲取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展呼吸 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解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看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局部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搜寻;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根据形态构造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所有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供应了根本条件:养分物质、阳光、空气、水、相宜的温度和肯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养分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靠于肯定的环境(鱼离没有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普通过程:(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沟通 10、对比试验:在讨论一种条件对讨论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条件没有同以外,其他条件都一样的试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12、生物在生存开展中没有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转变着环境适应:骆驼适应酷热缺水的环境;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环境;旗形树是对大风环境的适应)(转变:植物的防风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肯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局部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 细菌、真菌—分解者 统组成 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和水等 1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 1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养分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织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7、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觉,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缘由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8、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力量在普通状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初二生物考点学问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拟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没有透水的角质层,起爱护作用;消化管的构造简洁,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殊兴旺,生殖力量强;没有特地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很多相像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没有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兴旺的肌肉,肌肉与刚毛协作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兴旺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潮湿,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瘦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很多彼此相像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帮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3、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其次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松软的身体外表包裹着如同外套普通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展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全部已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局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3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有3对足,擅长跳动;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外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初校生物会考必备重点学问点汇总 参考文档 | Word可编辑 页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