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古城建筑.docx
3页大理古城建筑 大理古城建造有哪些呢?大理文献楼、大理五华楼最为出名,都是大理古城建造的标志性建造之一详细内容如下: 大理文献楼简介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ldquo;文献名邦rdquo;匾额,故名文献楼ldquo;文献名邦rdquo;匾两侧有清代文人周仁所写的长联:ldquo;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攮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rdquo;这幅时联容易明白地推荐了大理古国风情楼上楹联还有佚名氏的ldquo;百二山河双鹤拓;千秋文献一楼存rdquo; 另有ldquo;文献楼rdquo;、ldquo;南诏故都rdquo;等匾额楼的东墙上还镶嵌着一块刻有ldquo;张叔盛览故里rdquo;六字的石碑,传奇汉代大理人张叔盛览负笈外出求学,是大理最早的汉文化传扬者这些碑刻楹联都是张扬大理人杰地灵的,使外来者未进城即感触到大理文化之风,建楼者颇具匠心 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造特色,它耸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宏伟壮美。
文献楼历史上几毁几修,文献楼重建工作于1998年11月28日开工,1999年4月29日竣工重建后的文献楼东西宽60米、南北长30米,主楼高24米,建造面积1600平方米 大理五华楼简介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分兵三路攻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日的云南丽江,既历史上出名的ldquo;元跨革囊rdquo;忽必烈接受姚枢等人的建议,转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见坚定抵挡,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35年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兴智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绝 元世祖忽必烈攻下羊苴咩城后,把大军驻扎在五华楼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忽必烈赐重金重修五华楼 从南诏到元朝灭绝,大理发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发火灾,五华楼三次被火烧毁,又三次得到重建,因为苍山巨大的树木已越来越难以找到,五华楼也越建越小,在新建或重建五华楼工程中,剑川木雕是必不行少的剑川素有白族木雕之乡美称,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唐代,剑川白族木匠就担当了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 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又被烧毁,明洪武年间,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时,将城中的钟鼓楼改称五华楼,但其规模格局已远远不如南诏时期的五华楼 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资重修五华楼,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觉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