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docx
5页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668例急诊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给予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入院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发放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于院前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抑郁、焦虑状态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等满意状况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院前急救;满意度院前急救处在医院抢救病人生命的最前线,属于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与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保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突发性、风险性、不可预测性等显著特征【1】院前急救工作紧张而繁忙,在护患关系建立方面时间短、要求高,容易发生矛盾,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做好院前急救处理工作,还要求其关注病人的精神与心理变化,给予其全面护理【2】。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护理模式,其主张通过个性化护理,是病人在生理、心理与精神等等方面都获得舒适【3】本研究选668例急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668例急诊病人,其中男452例,女216例,年龄4个月~70岁,平均(39.346.56)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疾病情况等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基于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亲切与患者交谈,倾听其担忧和顾虑,获得患者信任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热情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成功的经验,增加患者的信心②对于身边无子女或失子丧偶的老人,护士应主动与其交谈,搀扶患者,帮助其盖被、穿衣握着患者的手,陪在患者身边,给予安慰,密切观察病情及心理状态;突发事件中大部分患者家属均未在其身边,护士给患者清楚污垢、洗脸、洗头,换洗衣服,给及生活上的照顾,亲切交谈,获知其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对于身心变故较大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家属、同事或领导多关心病人,减轻其心理负担。
③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陪伴在患者身边,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卫生知识,交流时语调要温和,语速适宜,进行各种操作务必轻、稳、准、快,使患者觉得安全、舒适④履行告知义务,每一项操作均告知患者目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病情,让其知道急救途中可能发生意外,避免纠纷1.3 观察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后病情平稳,应用Zung编制的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心理焦虑程度进行测评SDS或SAS标准分>50,表明患者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状态,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抑郁或者焦虑程度越高同时统计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度评分内容主要有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等,每方面10分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比较观察组抑郁与焦虑状态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比较类型例数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观察组36549.16.548.37.3对照组36555.58.256.67.4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满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类型观察组对照组服务态度9.40.48.10.3护理技能9.20.37.80.4沟通能力9.10.28.00.4健康教育9.00.27.90.5心理护理8.90.77.60.63 讨论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层次逐渐增强,也促使医学模式发生改变,护理服务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院前急救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其操作技术娴熟,时间观念强烈,以及沟通能力良好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中,是医务人员尊重生命、尊重病人的体现,也是医务人员对“以人为本,急诊病人之所急、向病人之所想”的最好诠释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服务态度、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满意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人性化护理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与精神状态,缓解了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根据不同的患者疾病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满足了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各种需求,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闫玉梅,林蔼云,李久菊,等人性化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138-138.[2]张胜萍,黄金英人性化护理优质服务在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28-529.[3]胡慧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科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11(11):975-976.-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