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及洋务运动.doc
9页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拟——第三小组组员分工如下:图片及视频材料收集:汪飞文字材料收集:*明敏、瞿美君、*诗陶PPT制作:朱衡天文字材料的整理与归纳:*佳玉感悟与反思:朱昌、*田欣、汪曼、*明敏、瞿美君审核与修改:*诗陶汇报:韩晗以下是我组汇报内容:〔一〕戊戌变法背景及原因:1、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2、思想上:维新思想的开展与壮大具体内容:1、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2、 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创造创造;注重农业开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3、 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影响及意义: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开展不充分,导致该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为〕①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③脱离广阔人民群众;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想 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进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二〕洋务运动背景及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分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利用资本主义开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进运动「洋务运动」目的 直接:改变在军事上落后于西方的状态;根本:维护统治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1866年:**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创立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场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翻开了窗口2. 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及意义: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具体表达在三个方面:生产方式,文化教育,军事引进了一些近代的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一局部官僚、地主、商人受到这些企业的影响,开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对外国的经济实力的扩*也起了一些抵抗作用〔三〕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及其原因: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各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开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开展,阶级矛盾更加锋利;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
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展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具体内容:1、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等人以天皇的名义,宣布诏书,废除全国的261个藩,免去旧藩主的藩知事官职,叫他们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到1872年1月2日,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东京、京都、大阪)、72县(后减为47县)府县之下设大区、小区、小区之下设镇、村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领土土地所有制,触及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经济根底,消除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加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实现了明治政权向近代资本主义政权转化的关键性一步2、在经济上,大力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扶持和保护资本主义企业,以促进资本主义开展三、改革教育采用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在日本开设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开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四、学习西方文化,革除传统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五、建立效忠天皇的武装——皇军影响: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四〕比拟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进派进展的一场救亡图存革命。
开明的维新派认识到中国的制度不如西方,甚至不如日本,因此要改进清朝的政治制度但仅仅是小修小补,本质上仍然拥护封建王朝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拟强大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上漠视广阔人民群众的力量,仅仅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在试图与统治者翰旋,尽管光绪帝也公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而且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畸形的改革注定了它百日后就不幸夭折的命运洋务运动是开明的官僚开展的一场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但是即使最开明的官僚林则*也认为中国“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千年延续的政治制度仍是最完美不可更改的而且清廷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竭力防止触及政治改革,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势力还根深蒂固,落后的土壤中怎么能孕育出文明的果实呢.所以洋务运动虽然在*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更没能改变中国领土被一步步蚕食的处境。
而日本的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当时身为旧势力的幕府已是众矢之的,尽管资产阶级不成熟,但是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成了倒幕运动的主力军,为改革扫清了障碍新政府成立之后,很快颁发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开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日本人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民族主义),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展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同时,由于日本是个蕞尔小国,西方列强并不太重视,加上当时世界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因此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是较为有利的〔五〕组员反思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们在这场战争**奉的是“武器决定论〞,认为武器是第一要素,他们寄希望与西方列强的调停,对战争的发生缺乏远见,同时也没有正确的作战策略这些正是洋务派妄图通过器物层的改革到达图强目的破产的表现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单纯的器物层改革是很难有实效性的并且由于制度上的腐化,使得具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和军官没有时机参与决策,而制度上的因素可以说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因素。
戊戌变法的失败其实与洋务运动是相似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仅仅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对世界的掠夺瓜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也在新一轮的瓜分中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而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反对改革的力量显得更加凶猛基于这些原因,戊戌变法必定走向失败——朱昌19世纪中国的两次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而在日本也兴起了明治维新运动却取得了成功两国国内当时都十分落后,根底条件都差不多,但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大相径庭呢.我认为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中国的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相适应其次,对外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盲目学习外国的科技,自己不懂得创新再次,管理的腐朽性,所有新建的企业都由官府管理,导致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充满了官场的种种恶习但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不同,它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化的下层武士集团,没有封建性质第二,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同时在国内实施科教兴国的政策,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最后,它考虑到了广阔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在我看来,要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对外开放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还要坚决不移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符合的道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才能促进中国的开展——瞿美君这三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本国国内的现状以及维护统治阶级政权但日本的明治维新无疑是个成功的改革运动,他成功的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后逐步废除了各种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了亚洲强国可是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却都失败了,这不仅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懦弱,也说明了中国的社会并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应该另寻一条适合中国开展的道路——*田欣我认为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而通过开展经济挽救清帝国的运动,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封建阶级统治的变法,而日本明治维新是废除封建阶级,开展资本主义变法,性质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但有一些客观原因,对于现在,我们是无法了解以前的历史的——*明敏以上三者共同点是都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开展不同点是中国的两次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日本变的强大起来了;他们的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也不一样,阶级根底不一样,主要依靠的力量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汪曼.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