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童蒙养正论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279519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童蒙养正教育下的思考万娅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三字经》上开篇即是:“人Z初,性 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性本善,这个 善不是善恶的善,是纯善、纯净的意思《说文解字》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者, 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的目的在于一个善字,童蒙 教育便是养正孟子所谓:“教者必以正”,在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中,童蒙养正尤为重要三岁以后就进了儿童期,在 这个时期所学的习惯、知识都是正确的,就已经发展了他一生全部学习能力的 50%,将来的教育将变得极为容易,这是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正 人君子、具有一身正气的关键阶段在人生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恶习,由刚中之德的老师来发蒙,教他学 为圣人,学为圣人的入手功夫就在一个正字因此童蒙养正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教育孩了懂得礼仪进退之礼;一方面是开启孩子的记性和悟性,认字读 书,读书明理、明天地之大道《采子童蒙须知》中讲:“夫童蒙之学,始于衣 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所以,身、口、 意正而无邪,才谓养正如此慢慢培养,就具备了学圣的基础,也就是做人做事, 做学问,成就大业的基础。

      当下的社会,各种教育理念风行,都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但无论何种 教育理念都是术而不是道,传统国学教育的童蒙养正乃是固木培元的根木之道,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首先,童蒙养正顺乎自然,遵循人性《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由卦象所取的名称,义 为蒙昧,代表幼儿的童蒙童蒙应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蒙卦的卦辞和彖辞可作为儿童教育的原理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彖辞说:“蒙以养止,圣功也这些言辞都取 自卦象,而卦象又是取自天地间自然现象,因此儿童开蒙是顺乎自然的道理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出生时,每一个正常人会有140亿左右的脑神经元,脑 神经元经过精神和物质两种营养的刺激,而生出越来越多的树状突起(树突), 树突与树突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越多人越聪明,而75%的树突的生长在0-3岁 就完成,15-20%在3-6岁完成,有5-10%在7-13岁完成所以,0-13岁为人生 的黄金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开阔的胸 襟和气度,以后孩子基木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 正是这个道理其次、童蒙养正蕴含着中国古代2000多年教育的精华。

      历代都重视童蒙教育,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蒙学教材和蒙学教育方法识 字开蒙的韵语知识读物有《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训诫类 有《弟子职》《弟子规》,格言谚语类有《太公家教》《小儿语》《续小儿语》 《昔时贤文》,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的有《蒙求》以及各种“类蒙求”,《幼学 琼林》《龙文鞭影》等,介绍历史知识的有各种断代蒙求,韵语通史等民国以 后,我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童蒙教育法,以至于今人对这些书籍已相当陌生,而 这些养正遗规和童蒙教育法确确实实是培养大人才的基础再次、童蒙养正在当下这个喧嚣的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 而近百年西学东渐,传统文化中培养大师的浑元之气在西学分科中日渐消解今天的社会太过喧嚣绚丽,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童蒙养正已经变得非常艰难 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对于老子的智慧之言,人们也许根木没有听说过,我们每每看到父母在吃、玩、 乐上从激发孩子的欲望,给孩子充足的生活享受,严重地扰乱了他们的心性,致 使孩子不能安静下来,没有远大的志向,人生变得灰暗茫然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家一个孩子,往往几个大人宠一个小孩,什么技能都想 教给他,唯独不教给他怎样做人,在人生最黄金的时期,孩子不仅不能养正,反 而被宠惯出一身毛病,自私、贪婪、急躁、暴戾……这样的小孩教到四五岁,俨 然强盗一般,自私自利,娇蛮任性,受不得一点委屈,儿乎每一个新来家塾的孩 子,首先做的功课是花很大的力气去改掉他的坏毛病,并且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 家长配合,但收效甚微。

      教育原本是很容易的,但再教育却非常困难物丰则心乱,纵溺则无肆” 要想孩子有出息,有成就,父母首先要“去 物丰,去纵溺”!从养正开始,首孝悌,次谨信娇宠,溺爱,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最终将会毁掉孩子因此,少儿教育重在童蒙养正,没有这个基础其他都谈不上,家长一定要明 白这个道理童蒙养正教育之古代小学教育——张艳珍古代教育,小学是从七岁到十二岁,它的教学宗旨、目标,就是培养正知正 见,所谓的童蒙养正,这一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谚语里面常常说到:少成若天性一童子时候养成,就如同天性一样,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 虽然是老生常谈,细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小学的教育,在牛活教育当中,是要培养他的勤劳,洒扫应对,奉事长上, 知道怎样奉事父母,怎样友爱兄弟,都是从这时候培养的在德行、学问根木上, 是培养他的根本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这是佛法的名词现在能说这个名词的人 很多,但是这个名相所含的精义,能够说得出来的人就不多了什么叫根本智呢?根本智这个意思,就是真实的智慧,是从这个本生出來的 这是用植物来作比喻,植物有根有本,然后才能生出枝叶花果由此可知,根本 重要根木智的培养,实在讲就是真心、真诚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诚意、正心就是根本智。

      培养的方法,就是如何防止他的妄念诸位要晓 得,小孩子也有妄念,如何把他的妄念给打断,保持他的正念,这是教育的功能 正念是什么呢?正念是无念,无念才是正念,现代很少人懂得,古时候人知道 换句话说,无念就是心地的真诚、清净所以在小学童蒙教学,老师只教句读,把这些中国的古籍,古圣先贤这些经 典,经典就是教科书教科书为什么称之为经典呢?教科书里头字字句句所讲的 这些道理,都是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称它作经,古时候教科书是 经典譬如宋朝以后,朱熹新编一套教科书,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四书》, 《四书》是朱熹编的,编得好,有理论、有方法,还带示范的,这个教科书就很 圆满了我看这本书,我很怀疑朱夫子这个灵感,是不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因 为他编《四书》这个形式、模式,非常像《华严》《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 后面五十三参,是做岀榜样來给我们看,这在教科书里头才是最完美的《四书》 就是有这个模式,《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举 出孔夫子跟孟夫子来表演,就是把理论、方法落实到生活上,做出来给我们看, 就如同《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一样这个教科书我们不能不佩服童子的时候就教他读,不讲解只教他读,利用他天赋的记忆力,童年的记忆 力最好,让他熟记。

      而过去教学的方法,的确合乎现在科学的理念老师教学生 因材施教,有些学生聪明的,一天能够念三百字到五百字,这个念就是他一定要 能够背诵他每天能够背诵三百字到五百字的,这算是中上的人才,中上的天赋 如果能够一天背到七百字的,这是上根但是还有根性劣的,一天只能背几十个 字,不能超过一百个字的所以从前老师教书是算行数的古时候的书,你不能说它不合科学你看我们看古书,古时候木刻的刻版书, 每一页十行,每一行二十个字,换句话说,五行就是一百个字根性劣的,老师 每天教你念五行,五行要念到能背诵,念多久能背诵才算数呢?不能超过十遍, 超过十遍以上就太吃力了,就是十遍能够背得下来譬如说一般比较根性劣一点 的,一百个字他念十遍就能够背得下来,这就可以教了;中上根性的能够三百到 五百字,十遍也能背下来;上上根性的人,大概七百字他十遍都可以背下来教 他背如果十遍背不下来的,字数减少,减少到他十遍能够背得下来,以这个为标 准背下来Z后,老师再督促他,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根性利的人、聪明的 人督促他背一百遍;根性差一点的人,教他念二百遍到第二天,先把前面教的 背一遍之后,然后再教新的经文这是童蒙教学用这个方法,天天教他朗诵、教 他熟记,目的在那里呢?目的是把他的妄想打掉,这个方法妙绝了,使他心地纯 正,把古圣先贤这些教训统统记在心里。

      因为这个时候,他智慧没有开,不需要 讲解,讲他也未必能理解,只是教他背,教他背诵到十三、四岁,智慧开了,懂事了,再开讲所以中国古吋候没有中学,只 有小学太学,太学就仿佛现在讲的大学太学里面就是讲解,小时候所背的这些 经论,要在太学里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讨、讲解辩论,所以读书乐!上太学有许多 老师,当然每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并不很多,十个、八个,用现在话讲都是小班 制老师带着学生去旅游,游山玩水,走到那个地方讲到那个地方,一面走着一 面就是研究探讨,不需要带书,参考书都不要老师背过的,说到第几页、第几 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都背得滚瓜烂熟,那里还要带书,还要带什么参考 书,都不必要一面旅游就一面讲解,因为典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地理,所 以在旅游当中,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考察,成就后得 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真实的学问所以他那里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这 叫真正的学问,真实的智慧,这才能解决问题今天科技发达,我们在美国遇到许许多多读博士学位的我有一年在旧 金山讲经,那时候甘贵穗居士告诉我,听众当中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她说你在旧 金山开博士班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什么还那么迷信,还走入这些邪教? 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他没有接受过根本的教育,他所接受的是现代科学知识。

      知 识不是智慧;智慧,这就回过头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完 全是现实的生活首先给你讲伦理的道理,也就是教你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子 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用现代话来 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什么身分、什么关系, 你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这是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