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务段标准化设备科、设备车间检查评比办法.doc
19页机务段标准化设备科、设备车间检查评比办法为了规范机务段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机务段设备工作的达标标准,评比得分是对机务段设备工作全面、综合的评价本“办法”检查内容分为23项,附表分为标准化设备科评分标准及标准化设备车间评分标准,每表总分1000分,单项检查不给负分,总得分900分及以上的为标准化设备科或标准化设备车间,机务段设备工作总得分为标准化设备科和标准化设备车间两项得分的平均分设备发生责任重大事故或人身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单位,取消当年标准化设备科、设备车间评比资格第一条 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素质1.各机务段要成立由段长任组长,主管段长任副组长的设备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其他相关段领导和车间、科室负责人组成,日常办事机构(兼职)设在设备科2.各机务段要独立设置设备科、设备车间,设备科负责全段规划、能力、基建、信息、计划、计量、工具、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工作,设备车间负责设备现场维修管理工作3.设备拥有量为200台及固定资产原值为500万元以上的单位,设备科应配备有8~10名技术人员,设备车间应配备3~5名技术人员(不含车间行政管理人员)设备拥有量为200台及固定资产原值为500万元以下的单位,设备科应配备有5~7名技术人员,设备车间应配备2~3名技术人员(不含车间行政管理人员)。
4.设备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第二条 方针目标管理1.在全段年度方针目标中,设备管理目标为: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95%及以上 大修计划兑现率:80%及以上 安全指标:消灭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 消灭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2.根据段方针目标设备科、设备车间、班组逐级分解,在年、季、月度工作计划中具体贯彻落实第三条 计划、基建、环保管理1.按时提报各项计划报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形象进度达到上级要求2.做好段内改、扩建工程以及段内零小工程的基建工作3.编制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报表,环保指标达标第四条 全面质量管理1.设备部门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小组2.每年有QC成果发表第五条 标准、规章、制度管理1.各项标准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且以“企业标准”正式下达对制度和标准的管理要规范化:装订成册,集中管理2.工作标准:⑴ 设备科科长岗位工作标准⑵ 设备科技术人员岗位工作标准⑶ 设备车间主任岗位工作标准⑷ 设备车间技术人员岗位工作标准⑸ 设备车间工班长岗位工作标准⑹ 设备车间各工种岗位作业标准⑺ 定置管理标准3.技术标准:⑴ 各类设备检修技术标准(检修范围、技术标准、工艺、验收标准)⑵ 工序(作业)质量控制标准(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对拆、检、修、装、验主要工序作业质量进行控制的标准)⑶ 锅炉房标准化规定⑷ 设备自检自修范围⑸ 设备操作规程4.主要规章:⑴ 铁机[1990]31号《铁路机务段设备通过能力查定办法》⑵ 铁机函[1993]436号《N1002型铁路起重机大修规程》⑶ 铁机(1994)26号《机械动力设备修理和鉴定办法》⑷ 铁机函[1996]156号《N1002型内燃铁路起重机段修规程(试行)》⑸ 机设[1997]38号《关于内燃铁路起重机型号编制的批复》⑹ 机设[1998]35号《机务部门设备状态修实施细则(试行)》⑺ 铁运[2000]91号《N160t铁路起重机大修规程》⑻ 铁资金(2000)39号《铁路企业机械动力设备管理规定》⑼ 设办(2000)3号《铁路局(集团公司)设备综合管理规则》⑽ 铁运[2004]137号《160t铁路起重机中、小修规程(试行稿)》⑾ 铁运[2008]210号《铁路救援起重机生产和维修及进口许可实施细则》⑿ 成铁机〔2009〕472 号《铁路起重机力矩限制显示器精度鉴定办法》⒀ 成铁机〔2009〕474 号《机务系统推行设备状态修管理办法》⒁ 成铁机〔2009〕477 号《救援起重机吊臂平车管理权限规定》⒂ 机函〔2009〕164号《成都铁路局机务设备修旧利废品名目录(试行)》5.主要制度:⑴ 固资设备管理制度(前期管理、调拨、报废、封存、租赁)⑵ 设备资料管理制度(台帐、资料、档案、记录)⑶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人身、设备安全管理,事故管理等)⑷ 设备使用、操作制度⑸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⑹ 设备检修制度⑺ 设备交接班制度⑻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⑼ 红旗设备评比检查制度⑽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⑾ 技术培训制度⑿ 设备备件管理制度⒀ 奖惩制度⒁ 特种设备管理办法⒂ 工具管理制度⒃ 吊索具管理办法⒄ 计量管理办法⒅ 信息化管理办法⒆ 应急预案 第六条 设备前期管理及能力查定工作1.设备科负责机务段各项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设备各项前期工作,做好设备购置规划、选型、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
2.设备科负责新购设备及大修设备的组织验收工作,验收时须由主管段长主持,相关部门、车间人员参加,并填写《设备安装试运验收交接单》,新购设备还需填写《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相关资料同时归档3.设备科负责全段能力查定工作,每5年组织查定1次,段基本情况有重大变化时,则应在情况稳定后重新查定一次,并根据段能力情况做好发展规划、更改、大修等工作4.设备车间要全程参与设备前期管理第七条 未安装及封存设备管理1.预计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办理封存2.建立封存设备台帐,封存设备按《封存设备管理办法》进行管理3.未安装设备超过半年的,要开箱重新做防腐处理第八条 设备技术档案1.文件资料:⑴ 上级和机务段的文件⑵ 各种规章制度⑶ 年、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⑷ 各种报告批文⑸ 各种报表⑹ 工作会议记录2.设备履历簿中记载和保存的资料包括:⑴ 设备概况⑵ 设备外形图或照片⑶ 附属设备及随机工具记录⑷ 运转台时(公里)记录⑸ 设备鉴定评定情况⑹ 技术资料登记⑺ 设备评比及检查评定情况⑻ 设备动态(调出、调入、报废)⑼ 事故记录(设备事故分析报告及处理情况)⑽ 设备大修、项修(中修)记录⑾ 设备出厂合格证、装箱单、工具清单、使用说明书、易损件清单等。
3.技术资料⑴ 设备保养内容及标准⑵ 点检、定检内容及要求⑶ 设备修理规定⑷ 润滑手册⑸ 图纸第九条 设备报表及台帐记录⑴ 机械动力设备季报于季后5日前,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前报送,在网上报送的同时报送1份纸质报表⑵ 每年5月20日前将机务段技术履历簿一式三份报机务处审查要求履历簿数据、图、表完整、准确,每5年绘制一次附图,如段基本情况有重大变化,则应在情况稳定后的次年重新绘制一次附图⑶ 设备鉴定表于8月31日前报送机务处,要求数据真实,无漏项⑷ 年度检修计划于12月10日前报机务处审批⑸ 各项台帐齐全,固资设备台帐、ABC分类台帐、两定三包台帐、特种设备台帐、专用设备台帐、工具仪器台帐、吊索具台帐记录完整、准确⑹ 帐、卡、物相符第十条 设备鉴定(评定)1.各种设备鉴(评)定标准齐全2.无漏鉴(评)定设备3.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达到95%及以上第十一条 设备检修1.实行设备包修制,有包修分工台帐2.计划管理⑴ 对实行计划修的设备,必须认真执行年、月度检修计划,每月25日前下达次月检修计划,检修计划须经主管段领导审批后方能下达⑵ 季度中修计划兑现率达到100%,月度小修计划兑现率达到95%及以上。
⑶ 实行状态修的设备,下达检修计划后,应在5日内安排修理⑷ 实行状态修的设备,按项修修程统计⑸ 对有大修资格认可要求的设备进行大修时,承修方必须具备经国家规定的部门认可的大修资格(包括自办大修)3.检修记录⑴ 检修记录齐全,记录完整,填写规范⑵ 检修单妥善保管⑶ 制定巡检路线图,巡检记录完整,填写规范第十二条 设备状态修1.制订了推行设备状态修的3~5年规划和当年实施计划2.设备状态修的管理制度:⑴ 设备点检制度⑵ 设备定期检测制度⑶ 信息管理制度⑷ 故障预报及修理管理制度⑸ 设备状态检测安全制度⑹ 状态监测仪器使用、保管及定期检定制度3.成立了状态检测组,状态修工作进度符合部、局要求第十三条 设备使用和保养1.严格执行“两定三包”、凭证操作制度,使用人应熟知“三好四会”内容2.设备交接班记录、运转记录和点检卡填写清楚、完整、准确3.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并于设备处就近悬挂,使用人熟知操作规程内容4.设备各部技术状态完整,附件和工卡量具齐全,设备零部件齐全完整,照明设施良好,仪表定期效验5.有设备润滑图,设备润滑良好6.设备外观清洁,无油垢、腐蚀、黄袍,场地干净整齐7.设备自检自修范围明确并于设备处就近悬挂,使用人熟知并认真执行。
8.红旗设备评比活动按照月检查、季评比、年总结进行,有记录、有奖惩,原始记录完整、齐全第十四条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1.设备事故、故障记录资料齐全完整,有统计分析资料2.对设备事故、故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处理3.对于发生故障较多的设备和惯性故障及带有普遍性的故障,制订了整改措施第十五条 特种设备管理1.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2.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并按要求在地方政府注册登记3.特种设备按规定定期检验,检验合格证张贴在设备醒目处4.建立吊索具管理办法及台帐第十六条 设备安全设施1.设备安全设施齐全,作用良好,有定期检查记录2.消灭电力临时线,流动设备的动力接线绝缘必须良好3.安全通道畅通,标志明显第十七条 各种管道质量各种管道全长漏泄不超标风管道10分钟内压力下降不超过0.03MPa,蒸汽管道不见白汽,油管道每分钟漏油不超过5滴第十八条 备件库管理设备备件库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建立备件台帐,备件定置、防腐存放,库内清洁,帐卡物相符第十九条 工具管理1.有齐全的工具卡片,工具保管手册2.工具定置摆放3.工具帐、卡、物相符第二十条 技术培训教育1.每年有技术业务培训计划。
2.有培训、考核记录第二十一条 计量管理1.制定计量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2.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帐物证相符3.按期进行计量器具检定,计量标准器必须按周期接受上级计量技术机构的量值溯源4.检定人员持证上岗第二十二条 信息化管理1.制定信息化管理办法,有安全防病毒及保密措施2.建立台帐,定人定责管理3.计算机仅作为办公使用,计算机中无与工作无关内容4.耗材管理有序,台帐清楚,消耗不超标5.无安全漏洞,计算机中无病毒6.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 定置管理1.制定定置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2.制定定置管理图、定置管理标准附表一 标准化设备科评分标准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评 分 标 准l管理机构30未成立段设备管理委员会及独立设备科的不得分,设备拥有量为200台及固资原值5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配备8~10名技术人员的给满分,每少一名技术人员减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