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外文翻译-外文文献-英文文献-扩频通信系统的介绍.doc
13页外文出处: 扩频是香农定理的典型: C=B×log2(1+S/N) 公式(1) 在公式中,C为信道容限,单位是比特/秒(bps),意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中无差错传输的最大信息量B为信号频带宽度,单位是Hz,S/N为信噪比也就是说,C为信道允许通过的信息量,也代表了扩频的性能带宽(B)是代价,因为频率是一个有限的资源信噪比体现了环境条件或物理特性(如障碍、干扰器、干扰等)上式说明,的情况下,在无差错传输的信息速率C不变时,如果信噪比很低,则可以用足够宽的带宽来传输信号,即使信号功率密度低于噪音水平公式可用!) 改变公式(1)中对数的底数,2改为e,则为In=loge 因此, C/B=(1/ln2)×ln(1+S/N)=1.443×ln(1+S/N) 公式(2) 根据MacLaurin扩展公式ln(1+x)=x-x2/2+x3/3-x4/4+…+(-1)k+1xk/k+…:C/B=1.443×(S/N-1/2×(S/N)2+1/3×(S/N)3-…) 公式(3)在扩频应用中,通常S/N很低。
正如刚才提到的,信号功率密度甚至低于噪音水平假定噪音水平即S/N<<1,香农公式可简单表示为:C/B≈1.443×S/N 公式(4)简化为:C/N≈S/N 公式(5)或者:N/S≈B/C 公式(6)向固定了信噪比的信道发送错误的信息,只要执行基本扩频信号的传播操作:增加传输带宽尽管这一原则看起来很简单明确,但实现她却很复杂,主要是因为展宽基带的电子设备必须同时存在展宽和解扩的操作过程二、定义 不同的扩频技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密钥(也称为代码或序列)依附于传输信道以插入代码的形式准确地定义扩频技术,术语“频谱扩展”是指扩频信号的几个数量级的带宽在有密钥的传输信道中的扩展以传统的方式定义扩频更为精确:在射频通信系统中,将基带信号扩展为比原有信号的带宽宽得多的高频信号(如图1)在此过程中,传输宽带信号产生的损耗,表现为噪声。
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称为处理增益扩频过程的处理增益大都在10dB 到60dB之间 要应用扩频技术,只需在天线(接收器)之前加入相应的扩频码相反,你可以删除一个点的扩频码(称为解扩操作)接收发射链路数据恢复解扩过程是重新恢复原始带宽的过程很明显,同样的代码必须在事先知道在传输通道两端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在调制和解调的过程中代码应该是知道的) 输电链扩频代码接收链扩频代码数据输入射频输出射频输入RF IN射频连接相同的配置序列数据输出图1.扩频通信系统扩频的优点抗干扰性能和抗干扰的影响扩频技术有很多优点抗干扰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优点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和干扰信号都是不希望存在的因为它们不包含扩频密钥只有期望信号才有密钥,在解扩过程中才会被接收器接收,如图5输电链扩频代码接收链扩频代码数据输入射频输出射频输入RF IN射频连接数据输出数据 干扰数据扩展和干扰扩展数据扩展数据扩展和干扰图5.扩频通信系统注意,解扩链路中数据信号被传输的同时干扰能源也被传输无论在窄带或宽带中,如果它不涉及解扩过程,你几乎可以忽略干扰这种抑制反应也适用于其他没有正确密钥的扩频信号因此不同的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工作在同一频段,例如CDMA。
值得注意的是,扩频是宽带技术,但反之则不然:宽带技术不涉及扩频技术抗截获抗截获是扩频通信技术的第二个优势由于非法的听众没有密钥用于原始信号传播,这些听众无法解码没有合适的钥匙,扩频信号会出现噪音或干扰扫描方法可以打破的这些密钥,但是密钥是短暂的甚至更好,信号电平可以低于噪声水平,因为扩频传输降低了频谱密度,如图6总能量是相同的,但它是广泛存在于频率的因此信息是无形的,这一影响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上有充分的体现在下文的DSSS作更详细说明其他接收机无法“看到”这种传输,它们只能出现在整体噪音水平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噪声基准扩展后的数据噪声基准数据传播之前图6.在被噪音水平之下的扩频频谱信号 在没有正确的扩频传输密钥的情况下,接收器不能“看到”传输过程抗衰落(多径效应)无线信道通常具有多径传播,即有一个以上的信号从发射机传到接收器(如图7)这种多路径可以通过空气的反射或折射以及从地面反射或物体如这些路径建筑物引起RxRDTx图7.信号是如何通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的这种反射路径(R)可干扰直接路径(D)的现象称为解扩过程的同步衰落因为解扩过程使信号D与信号R的同步被拒绝,即使它们包含了相同的密钥。
将反射路径的信号应用于解扩是个有用的方法扩频技术在CDMA的应用请注意,扩展频谱不是一个扩频调制方案,不应与其他调制方式相混淆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扩频技术发射一个由PSK或BPSK的已调信号感谢调制的信号的编码基础,使扩频频谱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多址实现(即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通讯联系和实际或表面上相同的物理介质共存)到目前为止,有三个主要的方法可用FDMA-频分多址FDMA分配一个特定的载波频率给通信信道不同用户使用频谱的切片数是受到限制的(如图8)在已有的三种多路存取方法中,FDMA在频带利用方面是效率最低的FDMA的方法包括Methods包括无线电广播,电视,高级移动系统AMPS等用户1 用户2 用户3 用户N频率(kHz,MHz,GHz) Fc1 Fc2 Fc3 FcN图8. FDMA系统中不同的用户的载波频率分配TDMA-时分多址TDMA的不同用户彼此间发言和听取信息时,是根据定义的时隙分配来处理的(如图9)不同的通信信道可以建立一个唯一的载波频率TDMA的例子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DECT,TETRA和IS - 136用户1 用户2 用户3 用户N 用户1 用户2 用户3 用户N时间段时间段时间(ms,us)图9.在TDMA系统中不同用户的时隙分配。
CDMA-码分多址CDMA的传播是由密钥或代码决定的(如图10)在这个意义上说,扩频就是一种CDMA 在发射器和接收器密钥必须提前被定义和确定它的例子有IS - 95(DS),IS- 98,蓝牙和无线局域网 用户1用户5用户4用户3用户2图10.CDMA系统中相同频带有独特的钥匙或代码当然,人们可以结合上述存取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结合了TDMA和FDMAGSM定义了不同的载波频率(细胞)的拓扑领域,并设定时段内每一个细胞扩频和(的)编码密钥 在这一点上,值得重申的是扩频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代码或密钥必须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前就是已知的现代通讯的代码是数字序列必须长期存在和随机出现的,尽可能地显示为“噪音像”在任何情况下,代码必须确保是可再生的或者接收器不能提取已发出去的消息因此,该序列是几乎是随机的 这样的代码被称为伪随机数(PRN)或序列最常用的方法来产生伪随机是基于反馈移位寄存器的 许多书籍都在介绍伪随机码的发展与特征,但是,实际的发展已超出了这些教材所叙述的注意的是,建立或选择适当的序列或序列集并不是微不足道的为了保证有效的扩频通信,伪随机序列必须尊重一定的规律如长度、自相关、互相关、正交。
比较受欢迎伪随机序列有Barker码,M序列码,Gold码,Walsh码等考虑到存在更复杂的序列集,给它提供了一个更强大的扩展频谱链路但是这产生了成本问题:扩频和解扩都需要在速度和性能都更复杂的电子产品,数字扩频解扩芯片包含几百万个等效的2输入与非门在几十兆赫间切换An Introduction to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Abstract:This application note is a tutorial overview of spread-spectrum principles.The discussion covers both direct-sequence and fast-hopping methods.Theoretical equations are given to allow performance estimates.Relation direct-sequence spread-spectrum(DSSS) and frequency-hopping spread-spectrum(FHSS) methods.Introduction As spread-spectrum techmique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electrical engineers outside the field are eager for understandable explanations of the technology.There are books and websites on the subject,but many are hard to understand or describe some aspects while ignoring others(e.g.,the DSSS technique with extensive focus on PRN-code generatio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covers the full spectrum(pun intended).A Short History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as first described on paper by an actress and a musician!In 1941 Hollywood actress Hedy Lamarr and pianist George Antheil described a secure radio link to control torpedos.They received U.S.Patent #2.292.387.The technology was not taken seriously at that time by the U.S.Army and was forgotten until the 1980s,when it became active.Since then the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application that involve radio links in 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