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分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61012
  • 上传时间:2017-08-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嘉祥县金屯镇中学 杨志昌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盐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钙” ,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2(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 、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 、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五)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六)教具、提供药品是:NaOH 溶液、Ca(OH)2 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二、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 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 ”理论 本节课主要采用 “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 等教学方法三、学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3下两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四、教学过程: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蓝天白云” 、 “青山绿水” , “被污染的水” ,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蚊虫叮咬怎么办?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产生认识冲突:酸和碱究竟能不能反应?(二)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课题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三)实验探究一:提供药品是:NaOH 溶液、Ca(OH)2、盐酸、石蕊、酚酞等,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自主选择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并记录本组所选药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4让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也可补充)交流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我这样设计的目的:1、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3、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四) 、交流与发现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1) 、有明显现象例(略)(2) 、无明显现象例(略)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我这样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2、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3、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

      五)继续实验探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点拨,并提出新的问题:“有的酸与碱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能否说明二者之间不反应呢?让学生通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从而再次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然后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5个问题” (这时给学生提供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六)再次交流与发现:证明 NaOH 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NaOH 溶液 →→→→ 溶液变红 →→→→ 红色变无色,方案二: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NaOH 溶液→→→→ 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学生的设计方案也许会有很多种,这些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提前预设,注意灵活驾驭课堂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将知识内容学习和方法学习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究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七) 、分析与总结:1、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自己总结规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在学生懂得“酸与碱反应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从而揭示中6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理解: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学——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提问:“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并书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解决所给问题,教师简单作以总结我这样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2、巩固所学的知识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八) 、课堂反馈: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NaOH+CO2=Na2CO3+H2OB. CaCO3+2HCl=CaCl2+H2O +CO2 ↑C. Fe2O3+6HCl=2FeCl3+3H20D. 2NaOH+H2SO4=Na2SO4+2H2O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7的硫酸?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5、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头皮不是太干燥,头发不易变脆、开叉。

      而我们用的洗发水一般呈弱碱性,护发素一般呈弱酸性,你认为正确的洗发程序是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进行巡堂,对于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我就一对一地指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分析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作业:课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 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 Mg(OH)2 和 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五、教学设计反思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8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由于科学探究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的备课必须更周详更严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