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的祖先》教学设计2.doc
2页第 3 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黄帝、炎帝的传说、华夏族的来源及华夏文化等基础知识2.了解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迹分布图,重点掌握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姜寨遗址、大汶口遗址以及卡若遗址,需要知道这些遗址分布在今天哪些省份的哪个地方3.中华群星璀璨的文化是由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二、重点难点重点: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难点: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完第 2 课《原始农耕文化》 ,知道我国原始聚落遗址中北方和南方有许多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知识,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13 页讲授新课:给同学们 5 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要求根据前几节课的对历史学习的了解,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板书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原始农耕文化,主要以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和南方长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聚落遗址为代表,除了这两个文化遗址之外,我们许多地方的文化遗址,像满天的星斗一样,请同学们看第 13 页的图“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 ,要求学生知道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并指导学生看第 14、15 页的图片解释:部落是与一定的婚姻形式相联系的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构成原始社会后期,因军事活动增加,有些地区又由若干亲近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因此,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传说和史实:要求学生回忆我们前面在“人类的起源”部分讲到的神话传说,利用已知的内容,完成教学炎帝和黄帝: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距今 5000 年” (引导学生说出中华五千年、上下五千年等词) ,在第 16 页的图“传说中的主要部落分布图”中找出炎帝、黄帝、颛顼、尧、舜、九黎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到底有没有黄帝这个人,很难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其实底气是不足的。
同中国一样,有 5000 年文明史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早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就有 5000 年前的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现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史比其他文明古国少了约 1000 年寻找和发现有关考古学上的证据,用事实、证据,理直气壮说出中华文明的起源,还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还要一大批有志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的人不懈努力黄帝”与“皇帝”和区别:指导学生看教材第 42 页,他(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尊号,新创“皇帝”名词,宣布自己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皇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小结: 华夏族大约是在周朝形成,相传夏朝、周朝的统治者是黄帝的后裔,他们尊黄帝为祖先,也就是说黄帝部落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在传说中人们把许多东西的发明权都归于了炎帝和黄帝,他们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现在炎帝和黄帝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看图“黄帝画像砖”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及“黄帝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