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pdf
4页农村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农电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 现就农电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同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农电发展的宏观思路和要求, 论述农电系统应着力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思路 一、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归纳起来,经过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期间的建设,农电系统取得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 (2)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 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实现开关无油化的35kV 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到 58.8%;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装置占有率达 90%以上,无人值班的 35kV 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 49.5%;35kV 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 25.6%。
(3)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 613 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 538 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 25 个 (4)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95598 客户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 (5)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 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 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十五”期末农电系统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 95%;供电可靠率 RS1 达到了99.2%,RS3 达到了 99.6% (6)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 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 6.19 个百分点。
2、存在问题 (1)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3)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 (4)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二、农电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发展目标、“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与农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密切结合“县供电企业创一流”及“同业对标”工作安排,明确提出了以切实提高农网在电网建设、供电质量、节能降损、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四新”技术应用、企业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目标 1、电网建设 电网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推广应用农网 10kV 及以下工程和 35~110kV(66kV)变电所典型设 计;推广应用 10~110kV(66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转贴 (6) 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 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 10kV 大容量调容变压器; (7)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自动化建设 自动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 FTU 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 (2)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 (3)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 (4)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 3、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②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 ③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 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4、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推广应用供电可靠性评估技术 (2) 研究推广以状态检修为特征的设备优化检修、主设备监控和诊断技术,开发适应农网的事故诊断装置 (3)推广应用高电压等级带电作业技术和带电作业设备,努力提高中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4)推广应用降损节能新技术; (5)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6)开展电网故障、负荷控制、运行方式、运行状态、经济运行和环保状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7)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8)研究推广中低压配电网防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9)研究推广农网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和防盗窃的技术措施。
5、营销管理和服务 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制定营销信息管理规范;完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95598 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系统等数据整合平台②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建设具备电能计量、电费回收、业扩报装、决策分析等综合功能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③全面推广具备用户咨询、查询、事故报修、投诉举报、停电预报、业扩报装等功能的 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农网服务的信息化和社会化 三、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电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标准,当前的农村电气化技术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农电系统的特殊性,农电科技发展必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农电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推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