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庄过节习俗相关解释.doc
4页枣庄过节习俗相关解释(枣庄论坛 )山东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过年的风俗同样也是丰富多彩,透过这些风俗,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新年的企盼,对新春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腊八 枣庄有“进了腊月都是年”和“过了腊八都是年”一说,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企盼之情 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这天早晨,家家要煮腊八粥煮腊八粥也讲究一定的学问, 将洗净的大米、豇豆、红枣、花生、莲子、栗子、菱米等放进锅里,要用文火慢慢熬制, 得经过一定的时辰,腊八粥才能被熬得香喷可口腊八粥熬好后,要施舍给乞丐,邻里间 要互送,还要敬老天、抹到果树上,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话说:“吃了腊八粥, 就把年来数 ”从这天起,人们开始筹备过年 何谓“腊八”?“腊”是古时十二月的祭礼,至少始于周代 《左传·僖公五年》:“虞不 腊矣 ” 《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戊,腊祭百神 ”由于“冬至后三戊”年年日子不 同,所以,汉代以后统定“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 ” 山东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过年的风俗同样也是丰富多彩,透过这些风俗,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新年的企盼,对新春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辞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这一天为祭灶日,民间的活动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 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这种仪式称为“送灶” 、 “辞灶” ,更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送灶老 爷上天” 枣庄地区关于“辞灶”的时间略有不同,北部如滕州、山亭一带为二十三,南部 一般遵循“官三民四”说法,在二十四“辞灶” “辞灶”仪式一般傍晚在灶间举行,人们 先往灶神的嘴上抹上糖,意思是叫他上天后不要乱说话,多替这家人美言几句然后在灶 前摆上供果和用秫秸芯扎的马,焚香燃炮,口中还念念有词,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最后揭下灶王爷的画像,连同秫秸芯扎的马一起焚烧,意寓灶王爷骑马升了 天相传“辞灶”后,百神上天,百无禁忌,天天大吉 辞了灶,年来到,闺女就要花,小子就要炮这是在民间过年前群众口头传唱的民谣 除夕 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 为了第二天的春节,这一天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民间有俗语“忙得跟没三十的样” ,说的就是“年三十”这一天之前,过年的事情一定都得 处理好,以免到了年根手忙脚乱而准备年货、打扫卫生、送节礼、凑份子杀猪、蒸馍馍、 烙煎饼、炸丸子、熬糖、上坟等等,则称为“忙年” 。
除夕一大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枣庄部分乡镇还有帖过门签、窗花(剪纸) 、年 画、门神的,均表达了辞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心愿有的还在门上插松枝,在院中放青竹 (意思是“竹报平安” ) ,将家中布置的焕然一新要将菜刀、剪子等“破财”的物件藏起 来,以免春节这天被孩童拿到乱动,但针线等是“聚财”之物,没有此忌讳另外,据说 正月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 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怕因此破财一般是大年夜扫干净,12 点之前将垃圾倒掉,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 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天要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棍子,意思一是栏财,不让家财外流;二是放上棍子后,就可以将债主挡在门外,不必担心有债主再来 讨债,可以安心地过个好年 除夕之夜,阖家欢聚,一家人围坐一起把盏对酌,吃一年到头最期待、也是最丰盛的“年 夜饭” ,然后一起包饺子“守岁” ,静候春节的到来点着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 ,象征 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据说“守岁”有两种含义,一是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的寿命。
现 在则流行吃罢“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 刚过,燃放鞭炮庆祝春节 春节 春节是从正月初一的零点开始的放完鞭炮后,老人净手摆供桌,焚纸上香,祭神祭祖, 祝愿一年发福发财五更时,喊起睡梦中的儿童,让他(她)一声不响的到院中搂住椿树, 连念三句:“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解木板,我长长了穿衣裳 ”据 说,这种方式祈祷长个子很灵验,但千万记住可别说错了,不然就白祈祷了另外,民间 还有五更天观天相,卜丰欠的习俗即让孩子站在院子里,观看东方天空的颜色,如是白 色,代表今年麦子丰收,如是红色,则代表高粱丰收,若是黑色则可能欠收 相传“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夜,它便出来挨家挨户的残食人群人们只 得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 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在枣庄,春节这天,晚辈向长 辈磕头拜年是一道风景天一亮,同一家族的年轻人就结伴同行,相互到各自家中拜年, 如果家族大,有时会组织几十人、上百人,拜年时前面的已进屋跪倒了,可后面的还没进 院子,待全部跪倒后,院子中黑压压一片,一起行礼磕头,颇为壮观。
同一辈分的男人和 女人们,也会分别结队串门拜年,见到长辈后,男人们会行磕头礼,女人们一般问声好就 行了,不必跪倒磕头拜年后,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压岁钱”和礼品、食物等,表示一下 同辈的在这一天见面都会作揖道声“过年好” ,另一人则回应“见面发财” “过年吃饺子”是全国普遍的习俗,枣庄人也不例外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交” 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 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春节这天,枣庄人习惯于 吃素馅的饺子,意思是一年素素净净,家庭和睦平安在包饺子时,会包几个带麸皮、钱 币的饺子,谁先吃到,表示其今后有“福” 、有“财” 春节期间,枣庄人对吃食格外讲究, 哪一天吃啥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如初一吃素馅的饺子,初二才吃荤馅的;初三中午净手焚 香,祭神祭祖,全家团聚共饮,称为“圆年” ;初四吃馒头;初五再吃饺子,谓之“捏嘴” , 教导幼童不骂人、不妄语、尊长敬老,告诫青年少说多做、勤业为先,提醒中老年不吵嘴、 不骂人;初六喝绿豆沫,煮菜为餐,尊古俗,敬火神;初八为谷日,吃豆腐,谐音“都熟” , 祈祷丰年;初九为果日,吃鲤鱼,盼“剩余” ,山乡果农尤为重视;初十包饺子吃;十五 “小年”吃得丰盛;十六喝面条。
在民间习俗中,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正月初五是 “破五”日,意思就是过了初五就没有什么忌讳了另外初五还是财神的生日,现在不少 商家选此日开业,以求发大财 春节期间,各行业均放假歇业,人们欢聚一起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猜灯谜,欢庆新 春的到来 元宵节元宵节是“灯节” ,俗称“正月十五”或“小年” 枣庄有“正月十五前都是年”的俗语, 意思是从初一到十五,没来得及拜年的,这期间还可以去元宵节这天晚上,人们除了燃放烟花爆竹外,还走出家门,观看花灯会,但更多的却是自己动手轧制花灯,并利用面粉、 萝卜等制作形式各样的灯民间的萝卜灯别具一格,人们利用萝卜的自然颜色,雕成各种花样,十分美观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当天晚上,人们将萝卜灯放在大门口,老人举灯照遍住宅内外, 以求驱妖避邪除百病孩子们则拿着萝卜灯相互照,并说道“照照眼,不害眼” ,祈祷不害 眼病另外农村的孩子还会将积攒下来的刷锅用的废刷束头,在麦地里点燃了或挥舞成一 条火龙,或向空中扔去,比赛谁耍的好看另外人们还会根据灯花的变化,去判断种啥庄 稼能有好的收成等在民俗中,乡村已婚妇女不能在娘家看花灯,有“看了娘家灯,死她 老公公”一说,当然这是迷信。
灯节第二天,即正月十六,有家家接闺女的习俗,但必须 在二月二之前赶回娘家民间有“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接妮子,接了妮子不是客, 自己做饭自己追(吃) ”的民谣,很有意思近年来,枣庄城里的人们在元宵节的晚上除了到光明广场看烟花外,就是到人民公园看花 灯会,春节许多民俗的东西已距离人们越来越远,不少市民期待着能有一个地方,在春节 期间集中地展示一下枣庄的过年风俗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历史上早有“滕国、薛国” (现辖滕州市、薛地区)之称,南临古 城徐州,北望齐鲁与孔孟之乡的曲阜邹县,相距甚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鲁南广大劳动人民在祭天地庆丰年,办婚丧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了众多 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尽管现在科学进步,工业发达,一些新的 和现代化的工艺美术品层出不穷地问世,然而植根于劳动人民生活中的传统工艺品如:刺 绣、印染、纸扎、玩具、剪纸、木版年画等,依然流传至今,颇受大众的喜爱 纸扎(1)花灯花灯在枣庄市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早在汉代,每到这一天就有燃灯以祭祀道教太乙神的习 俗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灯节,群众称为小年,它是春节的继续,也是节灯活动的最高潮 这一天白天,狮子、龙灯、旱船、高跷、跑驴、秧歌等活动,声震街巷,热闹非凡。
黄昏 后,鞭炮齐鸣、焰火四起,人们把自己扎制的彩灯悬挂起来有兰花灯、荷花灯、金鱼灯、 元宝灯、狮子灯、龙灯、以及塔灯、山灯、走马灯等儿童习惯端着豆面灯(十二属相灯) , 萝卜灯(把萝卜中间挖空,用刀子在皮上刻出各种图案、文字,中间放油点燃后,透明好 看) ,走街串巷互相比美元宵节的灯彩活动是劳动人民及民间艺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一盏 走马灯的制作,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那雄武生威的龙灯,栩栩如生的狮子灯、凤凰灯, 都渗透着艺人们的辛勤劳动花灯活动几经兴衰,它随着经济基础、年景好坏而起落据 业余花灯艺人赵洪君说,他扎的“百鸟朝凤”灯、及“群龙戏珠”灯,在结构上力求牢固、 美观,在装饰效果上,做到丰富多彩,在灯穗、灯座上变化无穷,一盏灯上出现不同形象 的图案一百余种,能做到玲珑剔透,形态逼真2)扎彩枣庄市民间扎彩艺术颇为丰富,遍及各集镇民间艺人除在传统节日制作狮子、龙灯、竹马、旱船及各式花灯外,亦为财主婚丧等迷信活动扎制一些物品赖以糊口度日品种有: 结婚用的轿顶八仙人子、麒麟送子,嫁妆上的剪纸、洞房窗花、顶栅花等殡葬用的纸幡、 天鹅、把门将军、对狮、对虎、十二美女(弹唱歌舞妓) ,人子花(所谓四老四少、四盆花) 、金山、银山等,节日文娱活动用的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花车、花篮云灯及各种花 灯等。
民间扎彩艺人,峄城区的陈培祥、吕干臣、吕长青等已去世,活着的仅有八星屯的宋永胜 老艺人3)风筝风筝在枣庄市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春节过后、清明节前,群众多爱扎糊一些风筝,到河 滩上或城墙上试放眼看风筝随风扶摇,高入云霄,的确是一种赏心乐事枣庄风筝品种 繁多,有的是银燕对对,有的是大雁成行,还有什么蝴蝶翻飞,彩凤展翅,嫦娥奔月,舞 女散花,刘海戏金蟾,以及月亮、七星、八角、哨筒、大蜈蚣等为了加强放飞效果,还 有的在风筝上安放绦带、竹条做的响号子在高空嗡嗡作响,更精致的是自己在已放起的大 风筝上挂上一只专做蝴蝶风筝(翅膀可以闭合)上扎小爆竹 1 个,点燃后借风力上滑,当 小蝴蝶升到大风筝处,爆竹爆开由于爆竹捆在翅膀的哨子处,爆炸后哨子弹开翅膀合拢, 蝴蝶从高空顺线迅速下降,这一技法,人们叫做蝴蝶送食其中的佼佼者老工人韩广举, 从事风筝制作多年,他的遗作蝴蝶、凤凰两件 1983 年 2 月曾参加“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 展览”进京展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