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市政设施综合养管制度构建研究公共管理论文.doc
3页数字化市政设施综合养管制度构建研究_公共管理论文 摘 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集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即时通讯技术、GIS技术、网格化管理等多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构建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较传统组织管理方式有着及时、全面、标准化程度高、管理信息数据链完整,可溯性强等优势借助该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市政、绿化设施的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水平将起到强力助推作用,并将城市设施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平台上本文旨在通过对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职能及现状分析,结合数字化城管模式对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适用范围、工作流程再造、原有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工作转变等方面探讨数字化城管对市政养护水平提高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式 关键词:数字化城管 市政设施 养护管理 一、对传统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情况说明 1、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职能的简要说明 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及结果评价性的工作,其总体目标是通过法律规范约束、技术支持、管理措施落实、养护经费的保障,通过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排水通畅,充分发挥城市道路、排水设施功能,提供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促进城市市政、绿化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管理;2、绿地及绿化设施养护管理;3、河道及泵站的养护管理 2、结合数字化城管系统的适用及监管范围,可对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的范围及程度作如下划分为: 1)设施维护,即对市政、绿化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保养、疏浚、保洁清理以及绿化的日常养护、保洁清理工作在这部份工作中可以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年度、季度等有计划的全面专项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现阶段的全区养护状况,通过筛选、分析结合市相关养护计划制定相应的阶段养护计划,并通过系统流程监督问题的处理情况,在下一普查周期前对计划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 2)维修出新,即市政设施中小面积的破损修补(其工程量或工作量小于大、中修规定的范围),使之处于完好的状态以及绿化养护中零星补植、附属设施的小型维修工作,通过专项普查工作,非专业人员即可完成对全区80%左右的设施养护问题的判断和发现,其余漏报问题,以及新增问题可以通过专业部门引导、在日常巡查工作进行上报,实现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按时审核 3)工程项目,即市政养护中的大、中修项目、新增项目以及单独立项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包括出新以及新增项目)。
该部分项目因有一定计划性、面积较大、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监督员一般无法判别,由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跟踪实施更为便利 二、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工作平台的特点说明 数字化城管平台利用机械化、规范化的巡查机制既能实现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又可通过专项普查手段在短时期内对全区范围内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收集,外部干扰小,属性信息全,客观公正可利用率高,数据链完整并可持续性强通过一事一档的核查机制对每一问题的处理实现闭环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较佳形式 三、数字化市政综合养护工作流程构想 依据以上的系统运行及综合养护特点,可将数字化系统对市政综合养护的监控、支持分两种手段实施 1、日常案件依据《鼓楼区城市管理部件派遣部门及处理时限表》要求,对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立案处理,直接进入系统流程,按系统考核规定进行评价 2、普查案件借助定期综合养护专项普查结果,制定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养护计划,限期更新维护,随清随结,期末统一评价,案件要求的处理时限需要更长 结合两类案件的特点和市政综合养护工作的计划性和操作性,拟定有针对性地系统运作流程,达到整合系统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养护水平提升。
普查案件应注重养护问题处理的计划性、可控性及案件的梳理性,通过不断明晰相关养护权属,加强对无主和无养护经费的市政、绿化设施的管理,为逐步强化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权威性打下良好基础 日常案件的办理强调案件办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过程控制加强对设施维护的双层监管作用,实现对过程负责,对结果负责 四、围绕数字化市政综合养护监管体系需做的准备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市政综合养护工作的实质性结合将有力的推动两方面的良性发展,实现数字化城管的大城管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和市政综合养护的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作应由点入面,逐步深入,通过总目标的确定与分解,落实做好每一个节点任务,总体需做工作的基本构想如下: 1、初级阶段 利用绿化专项普查工作成果,以数字化市政、绿化养护管理为切入点,通过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机制的转变及结合、相关工作常规化,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高、各类养护标准的完善落实,实现数字化养护作业的双层监管体系的机械化、标准化运作到达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初级目标 2、中级阶段 主要通过对体系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完善措施,通过两个方面的考核体制的完善,明晰工作目标,量化工作成果,宏观管理与分片管理相结合,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考核奖惩及淘汰制度,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实。
实现数字化市政设施管理初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3、高级阶段 在基本实现初级、中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公平、公正、公正的市场规范管理是实现多、快、好、省实现养护管理目标的最佳形式,但同时也是对管理者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种形式,没有好的基础,只能事倍功半同时,针对养护经费的稀缺性本性,逐步探索分级管理的方法与标准,做到资源效益最大化配置,实现重点确保,零星管到的全面的、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 五、实现数字化市政具体措施 1、 统一思想认识数字化市政设施管理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推广与运用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需要以开放的思维重新定义市政、绿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宣教、奖惩措施的制定;提高系统内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对本职工作有认同感,辅之以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内、外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框架 2、 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借鉴监督中心对于监督员业务能力考核设计相关考试系统,结合岗位能力竞赛活动以监督中心和综合所为单位,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将业务能力的掌握熟悉程度进行亮化和指标化,参与相关考核评比,将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3、 工作标准化将普查工作设计为标准化模式,从人员培训标准化、作业流程标准化、数据统计标准化,数据使用标准化等方面提高专项普查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全面性。
相关标准也应根据专业管理的要求转化为可以被监督员识别的亮化指标,便于工作对接 4、 基础数据方面的完善采取市场化、专业化、第三方的方法对监督中心市政综合养护基础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和不断完善,作为养护的原始参照系和基础工作平台 5、 沟通与协调及相关职能的整合借助行政执法管理的力量,加强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各类行政许可活动,由结果控制和事后控罚向全程控制管理过渡,在规范自身管理行为的同时提升管理的权威性通过与建设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大对老旧、问题设施的整改与出新,借工程项目改善设施现状加大与媒体、公众的沟通,借助外部监督力量,通过外部压力,促进自身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常态化管理格局,促进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设施状况不断改善,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6、 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设施养护管理最终要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因而,应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由监督中心对综合所的考评体系以及综合所对养护企业的考评体系,将外部监督、评价引入考核体系,由政府系统内部的封闭自我考核向对社会的开放的考核转变,将考核与社会职能的实现完整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论城市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迟小华,山东大学,2005年 2.《城市管理科学与研究?》,毛昌五,《城市》,1988年 3.《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城市管理科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孙吉民,《城市管理与科技》, 4.《关于加强现代城市管理的思考》,韦修仁; 苏华清,《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6期 5.《对北京城市管理的几点思考——美国城市公共管理理念及经验之借鉴》,张宝秀,《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仇保兴,《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 7.《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陈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1期 8.《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邱珏,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9.《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实践》,范况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 10.《道路桥梁养护手册》李世华,张建辉 ,《道路桥梁工程系列丛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谢学锋(1975-),男,南京市鼓楼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副所长,园林专业本科、党校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工程师,国家二级园林工程项目经理,长期从事工程设计、预算与管理工作,参与鼓楼区数字化城管模式的创建、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建设部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现主要从事市政、绿化设施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