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复兴立论.doc

1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7597263
  • 上传时间:2023-07-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感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讨论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辩题,首先我们特别感谢对方辩友辛苦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是我必须指出你们的几点错误第一,网络不等于网络文化,对方很辛苦地论证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传播,但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传统文化依然是传统文化,而并非网络文化因此对方的说法不成立第二,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发展都不叫做复兴何为复兴,是衰落后的重新兴盛因此,传统文化必须是衰落并退出主流社会,重新以其原有形式回归主流才叫做复兴仅仅保持其不灭或是与现代思想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而回归,都不能叫复兴第三,对方辩友片面的论证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就盲目的认为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忽视了反面影响,过于片面下面我将阐述我方观点,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传统文化的衰落中,网络文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6亿,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娱乐性、大众性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传统文化相比于网络文化,更加封闭保守、因循守旧而愈发不被现代网民所接受比如,中国人民网2014年对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显示08到14 年传统古语流行用语比重从08年的50%降到14年的0 而网络自制流行用语比重逐年上升到14年已经是百分百。

      显而易见,人们对传统古语的流行热度明显随着网络文化流星雨的火热一步步走向低谷再比如,淘宝通过网络文化的营销将今天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11月11日做成了一个购物节,多少人对双十一趋之若鹜,在他们心中其隆重程度远远超过一个和双十一形似的节日 99重阳节 其次,部分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了消极作用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是其重要优势,然而在部分低俗网络文化中,传统文化被曲解或被恶搞,近年来网络上对古诗词的篡改尤为热衷,(#这里你可以加上一个例子,不要太长)这是由于网络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庄重、中庸、敬畏之心等等都格格不入,可见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主旨上存在矛盾第三,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突破了地理区域的束缚,可以实现无国界的传播,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以及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汲取而已经加工并包容了传统文化中精髓,并植入了全球化、现代化观念的现代文化,必将加速其取代传统文化的脚步在此前提下,又怎会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呢?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网络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