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论纲.doc
10页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论纲 刘荣材摘要:马克思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时,是从研究企业这个微观经济主体开始的,并围绕企业及其资本来展开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组织载体企业的性质应当包括企业的社会性质和自然性质两个方面马克思企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运动为中心,以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主线,研究资本是如何实现增殖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组织制度、产权制度及管理制度,其发展演变是为资本增殖服务的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企业理论;企业性质;资本增殖运动;企业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理论课题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经济组织。
因此,构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成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性质问题是企业理论基本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对之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形成的不同的观点一)相关观点的简要评析在西方企业理论中,无论是科斯把企业性质看作是用企业组织代替市场价格机制以节约交易费用,还是其他学者把企业性质看作是团队生产、契约关系等,这些都很难说是企业的性质节约交易费、团队生产、契约关系等,与其说是企业的性质,倒不如说是企业所具有的一些特征1. 节约交易费用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能把节约交易费用看作企业的性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企业如何节约交易费用做了大量的论述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企业或资本家不仅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费用,还要尽可能地降低非生产费用,减少交易费用的发生例如,在计时工资下,一些企业实行小时工资制,企业不再承担支付工人日工资或周工资等基本工资的义务,而是按照工人劳动多少小时就支付多少报酬,这样一来,企业节约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支出在计件工资制下,劳动的质量和强度由工资形式本身来控制,对劳动的监督成为多余,企业因此而节约了对工人监督管理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当企业把一些半成品交由工人带回家进行加工时,甚至厂房、设备等不变资本的费用也得到了节约。
这一切围绕节约生产费用、交易费用而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究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2. 以企业组织的形式进行的团队生产是社會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的团队生产都是以企业的形式来展开,把团队生产看作企业的性质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企业出现以来,人类历史上就存在团队生产的方式因此,不能简单地抽象地把团队生产当作企业的性质企业作为一种现代商品经济的生产组织,不同于自然经济下分散的个体生产,它是由不同工种、不同职能部门的众多工人在既定的生产场所协同进行,每个工人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作用但是,这些较多工人组合在一起进行“团队生产”的方式,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制约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下,所谓的企业形式的“团队生产”也仅表现在形式上和表面上首先,工人团队和企业本身是对立企业组织工人组成团队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团队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二者在利益上是根本对立其次,工人团队依附于企业组织马克思认为,同一资本能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是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的起点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某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因此,团队生产是受资本控制而不是由工人自主自愿进行的,它依附于企业组织,成为企业生产所具有的特征之一最后,在团队生产内部,个人彼此之间也是对立的在私有制企业下的团队生产内部,个人之间也是彼此对立和分离的,他们是在私有制下社会分工及由此造成的阶级分化下进行生产活动的他们的这种生产劳动表现为一种矛盾的存在:即在连续进行的生产线上他们既需要协作,但在市场竞争中又互相对立当然,不同历史阶段,其对立的程度和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可见,把团队生产看成企业的性质,实质是在掩盖和抹杀企业的性质3.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展现出来的契约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契约特征或契约精神,契约关系并不是企业组织所独有的属性,因而契约关系显然也不是企业的性质企业在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契约关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所有者或出资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其次是企业组织或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契约关系在企业内部,企业和雇用工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方面,无非就是明确工人必须按照契约的要求进行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按照契约的规定支付工人的工资,并按照契约合理合法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马克思指出:“这种情况对买者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来说也绝不是不公平。
再次,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关系随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企业主或资本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马克思提纲挈领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中,“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变为单纯的经理人,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在现代社会,契约关系已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的契约关系下展开的,既受契约关系的约束,也受契约关系的保护卢梭等人甚至把国家也看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可见,契约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普遍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是企业组织所独有的属性因此,把契约关系看作企业的性质,并不能真正的揭示企业的性质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或经济主体,的确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契约关系,但是不能因此说契约关系就是企业的性质可见,西方企业理论并没有真正触及企业的性质,而是对企业在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把这些企业的特征当作企业的性质来认识,并不能从理论上揭示企业的性质二)企业的性质某一事物或社会组织的性质,应该是该事物或该组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而又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内在属性它是把某一事物和别的其他事物开来的主要标志。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既然节约交易费用、团队生产、契约关系等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或者说,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形式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应用或反映,而不是企业所独有因此,就不能把这些普遍存在的某种现象或特征说成是企业的性质从理论上看,企业是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性质应当包括企业的社会性质和自然性质两个方面首先,最基本的是企业的社会属性或社会性质企业的社会性质只能从企业的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形式去认识,或者说,生产关系的性质或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社会性质根据所有权关系或产权关系,人们可以判断某一个企业的性质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按其所有制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其次,也可以从企业的自然属性或行业属性来探讨企业的性质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企业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和生产生活资料的企业;根据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可以把企业分为第一产业的企业、第二产业的企业、第三产业的企业不仅如此,还可以对企业性质进行更具体的分类和定性,例如,生产的企业、生产汽车的企业、从事建筑的企业等。
因此,企业的性质无论是从其社会性质来考察,还是从其自然属性来考察,总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对资本家和工人经济利益关系的分析,对剩余价值来源的秘密的研究,以及对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的揭露,都是以企业作为组织载体的存在为前提的左大培认为,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并把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称为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二、企业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微观经济组织企业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微观经济主体和组织载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商品入手,而商品是企业或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确立后,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的商品主要是由企业组织进行生产,商品的交换和流通也是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得以实现因此,企业无疑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最基本的经济组织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所以,要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自然离不开对企业这个经济主体的研究。
在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时代,企业已经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主要主体企业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载体,是资本运动的组织载体,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定生产关系的组织载体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专门的篇章来阐述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的发展演变这表明马克思自己也是非常清楚企业组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之所以不直接用企业组织,而是用资本家来指代,因为资本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接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剩余价值而不用企业代替资本家,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异常激烈和尖锐的时代背景下,直接用资本家的提法而不用企业组织的提法,更有利于切中问题的实质,更有利于唤起和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三、企业资本增殖理论目前学术界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时,更多是倾向于抽象地分析企业的性质、产权、制度及其与西方企业理论的比较等相关问题,而缺乏对企业实质性问题即企业资本增殖运动的分析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系统而科学地分析了企业资本的增殖运动因此,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时,应当而且也必须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运动为中心,以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主线,分析企业资本的增殖运动。
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企业理论的核心内容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同样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家对价值、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行为的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是围绕商品价值、剩余价值来展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通过对简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得出了商品交换的一般公式;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从中认识到,马克思所谓的简单的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是指相对于现代经济而言的,指的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的状况;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指的是理論上的抽象,而非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即通过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形式的分析后得出的一般的抽象的商品交换公式,它适合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因而是一般的、简单的即使在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商品交换也是体现为W-G-W而以实现资本增殖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其商品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尽管如此,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换行为也是遵循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则和一般公式因此,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理论基础。
二)资本增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中心企业组织是资本存在的外壳,是资本的外在形式;资本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资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