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地道药材滇重楼的研究进展.docx
17页云南地道药材滇重楼的研究进展 赵东兴等摘 要 滇重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道药材综述近年来滇重楼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同时,对滇重楼的研究进行展望,为滇重楼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 滇重楼 ;研究现状 ;展望分类号 S567.5+3Abstract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is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precious medicine. In the present paper, recent advances in its chemical constitute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breed on new variety and utiliz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some research of this important plant were also prospected. The paper would help in researching of this plant.Keywords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 genuine medicinal plant ; research situation ; prospects重楼(Paris polyphylla)是一味传统的珍贵中药材,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蚤休味苦微寒,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一名蚩休,生山谷。
民族药学典籍《滇南本草》中以重楼作为其正式药名,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1]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Fr.) Hand. Mass.]为延龄草科(Trilliaceae)重楼属(Paris)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2],其生境的年平均气温为12.6℃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826~900 mm,气候凉爽,土壤酸性,腐殖层丰富[3]滇重楼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甾体皂苷、黄酮等药用成分,是名贵中药云南白药、宫血宁、季德胜蛇、热毒清等的主要组成成分《中国药典》将其规定为中药重楼的基源植物(Origin plants),临床上用于止血、抗肿瘤、腮腺炎、扁桃腺炎、喉头炎及上呼吸道感染,为国家基本药物[4]目前,滇重楼的消耗主要依靠野生重楼,而滇重楼的自然繁殖率很低,周期长,且随着价格的上涨导致采挖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速度,使滇重楼资源已面临稀缺状态,急需大规模的人工驯化栽培本文对近年滇重楼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滇重楼的研究进行展望1 化学成分研究重楼属植物药用价值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大量研究,现己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50余种化合物,主要有C27甾体皂苷、C2l孕甾烷苷、脂肪酸酯、甾醇及其苷、黄酮苷、β-蜕皮激素及多糖,其中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约占总化合物的80%滇重楼作为中药重楼的基源植物,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周立刚等人[5]首次从云南重楼根茎中分离得到了两个低聚糖HS(heptasaccaride)和OS(octasaccharide),并发现两者低浓度时有植物生长调节的功能,可以促进重楼根的形成,而且对珠子参(Panaxjaponicus var. major)的生长和皂苷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赵玉[6]从滇重楼中分离得到了24个甾体皂苷单体化合物,其中6个新化合物,3个为首次从滇重楼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甾体皂苷王羽[7-8]从滇重楼的醋酸乙酯层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并首次从滇重楼根茎中分离得到糖偏诺皂苷元-3-0-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苷,其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滇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9],苷元主要为异螺甾烷醇类的薯蓣皂苷元和偏诺皂苷元,而且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生长年限的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不同[10-11],其中薯蓣皂苷元在营养生长期含量最低,授粉期含量最高,果熟期与衰老期含量次之;该成分在3、4年生滇重楼中含量较低,5、6年生滇重楼中含量明显升高,6年生含量略低于5年生含量,7年生滇重楼中含量骤升,且升幅最大。
此外,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滇重楼中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Ca、Mg、Fe等[12-14]2 药理研究2.1 抗肿瘤研究刘翊等[15]对滇重楼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发现7个单体化合物对小鼠肺腺癌细胞蕴LA795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末端鼠李糖连接在葡萄糖的2位时,细胞毒活性明显强于连在4位上此外,在糖链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含有鼠李糖较多的皂苷细胞毒活性更强一些王羽[7]从滇重楼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Parispolyside F(1)和Parispolyisde G(2),药理研究发现这两种新化合物对LA795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颜璐璐等[16]采用滇重楼皂苷对小鼠肺腺癌细胞株LA795、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等10种肿瘤细胞进行细胞毒研究,结果显示,滇重楼皂苷体对10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增殖效应,其中对LA795、CaCo-2、A549、Hela细胞抑制效果最为显著Zhang Y等[17]从滇重楼中提取出两种新的呋喃甾醇皂苷、一种新的螺旋甾烷醇皂苷及18种已知皂苷,并对其对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毒性进行研究,发现苷元的螺旋甾原烷结构及连接在C-3位的糖链末端的1-2个a-L-吡喃鼠李糖对其高细胞毒活性有重要作用,而苷元的C-12或C-17位的羟基置换会降低苷元的细胞毒活性。
endprint另外,从滇重楼茎叶中提取的的滇重楼茎叶皂甙Ⅱ(DRGⅡ)可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HL60凋亡[18];茎叶总皂甙可以抑制髓系白血病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19]2.2 抗菌、抗病毒研究王强等[20]用试管法测得滇重楼溶液最小抑菌浓度(MIC,mg/mL),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为25.00,粘质沙雷氏菌为50.00,大肠杆菌为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25.00李静等[21]对滇重楼内生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发现滇重楼内生菌菌液对大肠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大约60%滇重楼内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LRBll抑菌效果较明显[22]李艳红[23]研究了滇重楼对口腔病原菌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滇重楼对致龋菌和牙髓根尖周炎、牙周病的常见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MIC值均为20 mg/mL另外,滇重楼的乙醇提取物对痤疮的主要致病相关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在已知的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中草药中,滇重楼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居于前列[24]。
3 滇重楼栽培技术研究3.1 滇重楼种苗繁育3.1.1 滇重楼种子繁殖滇重楼种子产量较大,通过种子繁殖是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的有效方法但滇重楼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两冬一夏才能萌发,15个月的出苗率仅为46.2%,大量的种子在漫长的休眠期丧失了生命力[25]孟繁蕴等[26-27]将滇重楼种子的二次发育归属为形态-生理后熟休眠类型,认为温度和萌发抑制物等都是影响其休眠的关键因素滇重楼果实成熟时,里面种子的种胚生长停留在球形期[28-29],种子从采集当年的9~12月到第二年冬季之前完成形态成熟及各器官的发育,大田表现为种子只发根不出苗,且种子成熟与生长环境无关[30],发育完全的胚芽需经过第二年冬季低温打破胚轴的休眠到第三年春季才出苗,且出苗率很低陈翠等[31]研究表明,重楼种子胚根的最适萌发温度在18~20℃,高温或低温都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重楼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研究发现通过变温处理、光照等手段可以缩短种子的休眠期[32],滇重楼种子在结果4℃低温层积4~5个月、红外光照射30 min、二次变温(4℃~40℃~20℃)处理、混合液(19 mmol/L KNO3+800 mg/LGA3)保湿7天后,能使种子的休眠期缩短;另据报道[33]经过15~25℃的变温培养能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率高达55.3%,部分种胚能突破种皮生长发育成子叶;750~1500 lx弱光照培养适宜种子萌发,种萌发率达58.3%以上。
另有文献表明,通过超声处理能增强种子的活力,加快种子萌发速度[34]此外,种皮及低温对滇重楼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滇重楼种子育苗过程中,要选择成熟果实的种子,去除种皮和利用赤霉素赤霉素处理均可提高滇重楼种子发根率和发根速度[35]3.1.2 根茎切块繁殖根茎切块繁殖分为带顶芽切块和不带顶芽切块两种方法,主要以带顶芽切块繁殖为主,生产上往往把滇重楼的根状茎横切成2~3 cm的小段直接作为种茎栽培,切块繁殖3年后即可采收根茎入药,缩短滇重楼生物生长周期,增产效果明显,切割伤口用草木灰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切块表面干燥,加速愈合[36];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滇重楼根状茎第二横切段芽的发生,其中ABT不仅能促进不同切段不定根的产生,而且对潜伏芽的萌动有显著促进作用,出苗率为98%,还能提高不带顶芽切块繁殖繁殖系数[37]李绍平等[38]比较了带顶芽切块繁殖和不带顶芽切块繁殖的生长情况和增产效果,发现带顶芽切段能于种植的第2年成苗,并开花、结实,其地上茎一般为单轴,出苗率可达100%;不带顶芽的切段于种植的第3年4月份才萌发出土形成苗,出苗率达92%左右经3年种植后,顶芽切段根茎鲜重达42.3 g,年平均增重12.03 g;无顶芽切段根茎鲜重达8.20 g,年平均增重2.73 g;种子繁殖根茎鲜重仅2.20 g,年平均增重仅为0.73 g。
根茎切块繁殖是目前最为成功的繁殖方式,但带来的问题是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茎切块生产种苗耗种量大,推高了生产成本[38],同时存在种苗退化,切面大易感染病害等问题3.1.3 组织培养繁殖组织培养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解决重楼无性快速繁殖的途径之一,但利用组织培养来繁殖滇重楼的难度很大,文献报道中只有芽段可成功诱导培养出植株,根茎、子房虽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的增殖受到限制,其他重楼外植体(根、叶片等)的组培技术尚没有成功的报道杨丽云[39]通过将云南重楼的芽切块接种到培养基MS+6-BA 2 mg/L(单位下同)+NAA 0.1上,40 d后形成质地较坚硬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接种到愈伤组织和分化培养基MS+6-BA 2+NAA 0.5+KT 0.5 MS+6-BA 2+NAA 0.5+KT 0.5上,约450 d可长成幼苗,愈伤组织的增殖周期为210~240 d ,每个周期可繁殖不定芽1~2 倍,将分化的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5+IAA 0.5上培养60 d左右,生根率为76.3%熊海浪[32]选取胚根长至2 cm以上的种子,在22℃、每天光照12 h (1 000 lx)的条件下,将去除胚乳的幼芽接种在0.5 mg 6-BA和0.5 mg I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即可长成具有单叶的完整植株。
3.2 滇重楼栽培技术研究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滇重楼的需求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