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18500721
  • 上传时间:2022-09-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9.5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层办公室电梯问题摘要 本模型为解决高层办公楼在上行高峰期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问题,分别从改变系统中单个电梯的运行高度区间和控制系统中单个电梯的停靠次数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两种电梯系统的调运方案:分层高度递减安排和分流隔层停靠安排并代入某办公楼的实际数据得到两种方案在上行高峰期的运载率,通过比较运载率,确定适用于某办公楼的电梯系统调运方案并结合选用的方案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为了设计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模型将该办公楼以十层为一个单位,分成低层,中层,高层三个部分六台电梯都从底楼出发且每一楼层都停靠,部分电梯到达十楼就返回,部分电梯到达二十楼再返回,剩余电梯到达顶楼再返回基于运送到各楼层的人数与安排到各楼层的电梯数相匹配的基本思想三个部分所分配的电梯数比等于到达各段人数的比,即2:3:1利用牛顿第二定理,计算各部分电梯来回一趟所用的时间,得到40分钟内电梯的上下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064人,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34.7%为了设计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模型将29个停靠层平均分为6组,分别对应成A,B,C,D,E,F六个电梯的停靠层组利用相邻停靠层之间的高度和牛顿第二定理计算A,B,C,D,E,F六个电梯各自上下一次的时间。

      得到40分钟内来回的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476,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41.63%比较两个方案的运载率看到对于该办公楼,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优于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为了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针,模型先将低速,中速和高速电梯对于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算出在低、中、高速三种电梯下A,B,C,D,E,F类电梯在上行高峰的40分钟内把全部办公人员运送到指定楼层所需的电梯数为了节省成本,考虑到增加电梯数量的成本比对原电梯提速的成本更高,制定如下改造原则:首先选择需要台数少的某种电梯;在台数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较低速的电梯最后给出了关于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的建议:A电梯需要中速2台,B电梯需要低速3台,C电梯需要高速2台;D电梯需要高速2台;E电梯需要高速2台;F电梯需要高速2台一、问题重述对于一栋高层商用写字楼,如何利用楼内已有的电梯资源,将人们快速及时的运送到目的层,尤其是在8:20到9:00这段上行高峰期时将赶去上班的人群运送到相应的办公层,是写字楼管理者特别关心的问题现有一座高层写字楼的相关数据资料:各层楼的办公人数(不包括第一层楼)见表1(1) 数据表l 各楼层办公人数(个)一览表楼层楼层楼层人数楼层人数楼层人数12345678— 208 177 222 130 181 191 236910111213141516236139272272272270300264171819202l222324200200200200207207207207252627282930205205140136132132(2)第一层的高度为7.62m,从第二层起相邻楼层之间的高度均为3.9l m;(3)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是304.8m/min,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为1.22m/s2; (4)电梯的容量为19人.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如果考虑的话)为上面3部分时间总和的10%; (5)底楼最大允许等侯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请根据这些数据资料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问:假如现有6部电梯,请你设计一下电梯调运方案,使得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

      第二问:如果大厦管理者想重新安装改造电梯,除满足以上运行要求外,还考虑电梯安装的安装成本,比如用较少的电梯比更多的电梯花费少,一个速度慢的电梯比一个速度快的电梯花费少,能选用电梯分别有快速,中速,慢速三种,请给管理者写一个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实现(如需用数据分析说明,可设选用电梯的最大速度分别是243.8 m/min,304.8 m/min,365.8m/min)二、问题分析2.1 对问题中数据与资料的分析为了解决问题,本文先初步计算了三个量:在整栋大楼办公的总人数x为5948人;从8:20到9:00间,电梯的运行时间t0是40分钟;6台电梯全部运行的一次最大运载人数x0是114人据此得出若要在上行高峰期间将整栋大楼的全部办公人员运送到相应办公层,平均每分钟需运送b人b=x/t0=148.7因为b>x0,所以考虑电梯在理想状态(电梯内19人全部在同一层下,即电梯只停靠一次)下的运行时间t(该运行时间是在底楼乘客进入电梯开始到电梯再次回到底楼结束),运行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电梯在大楼内部垂直上下的时间t1和乘客上下电梯,开关电梯门等的损失时间即t=t1+根据资料该大楼第一层的高度为7.62m,从第二层起相邻楼层之间的高度均为3.9l m,由此得出从一楼到各楼层的对应高度h;结合资料里给出的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304.8m/min(即5.08m/s),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a=1.22m/s2,利用公式得到电梯在底楼到对应各层垂直运行的时间。

      有已知的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这3部分时间总和的10%得到电梯在理想状态下乘客上下电梯,开关电梯门等的损失时间=(19*(0.8+0.5)+2*3)*110%=33.77s分别计算底楼到对应楼层的数据,得表2:底楼到对应楼层高度h(m)t1(s) (s)t(s)在相应楼层办公的人数相应楼层可装满的电梯数量y剩余未能装满的人数z1-27.622.4991833.7736.2691820810181-311.533.07421933.7736.84422177961-415.443.5574933.7737.3274922211131-519.353.98254433.7737.752541306161-623.268.74322333.7742.513221819101-727.179.51290833.7743.282911911011-831.0810.2825933.7744.052592361281-934.9911.0522833.7744.822282361281-1038.911.8219633.7745.59196139761-1142.8112.5916533.7746.361652721461-1246.7213.3613333.7747.131332721461-1350.6314.1310233.7747.901022721461-1454.5414.900733.7748.67072701441-1558.4515.6703933.7749.4403930015151-1662.3616.4400733.7750.2100726413171-1766.2717.2097633.7750.9797620010101-1870.1817.9794433.7751.7494420010101-1974.0918.7491333.7752.5191320010101-207819.5188133.7753.2888120010101-2181.9120.288533.7754.058520710171-2285.8221.0581833.7754.8281820710171-2389.7321.8278733.7755.5978720710171-2493.6422.5975533.7756.3675520710171-2597.5523.3672433.7757.1372420510151-26101.4624.1369233.7757.9069220510151-27105.3724.9066133.7758.67661140771-28109.2825.6762933.7759.44629136731-29113.1926.4459833.7760.215981326181-30117.127.2156633.7760.98566132618利用表2中的t和y计算将各层办公人员19人为一组从底楼运送到对应楼层的总时间T得到T值为14586.14s>6*2400,所以在40分钟内不能将30层的办公人员从底楼送达到30层,同时各层也有不够19人一组的办公人员没能乘坐电梯。

      计算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不能乘坐电梯的人数Z从而得出在理想状态下,在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载率α所以在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载率只能尽量提高,不可能达到100%同时考虑在低楼层的办公人员可能选择走楼梯,而且每天来上班的人不可能是满员(总会存在病假和出差的情况),电梯在上行高峰期间的运载率也不用达到100%2.2 对问题一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模型对于问题一的考虑就是怎样使上行高峰的40分钟内电梯的运载率尽量提高为了使电梯在40分钟内运载的人数尽量多,就要使电梯在40分钟内运行的次数尽量多,这样就要尽量缩短电梯运行一次的时间由表2可看出,主要影响电梯运行时间的两个因素是电梯的运行高度和电梯的停靠次数(因为电梯开关一次门所需要的时间为3s)联系排队论的知识,认为现在该大楼的电梯群是服务站之间无差别的多队列多服务站模型而电梯在理想状态下运行到30楼需要一分钟,可见在正常状态下,电梯运行到30楼往往会超过一分钟这样如果6台电梯的运行无差别,那么每台电梯随时都有可能运行到30楼,这势必会减少电梯在上行高峰期间的运行次数,从而减少运载人数同时,如果6台电梯都无差别的运行到30楼,就有可能出现同一台电梯内的19人分别在不同楼层工作的情况,电梯运行时必须停靠19次,这也会大大增加电梯运行一次的时间,减少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行次数。

      所以设计新的电梯运行方案时,要让不同服务站服务不同楼层2.3 对问题二的分析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分析,可知6台电梯并不能完全满足问题中提出的五个运行要求,所以对于该楼的电梯改造肯定要对现有的电梯提速或者增加电梯本模型考虑在解决问题一的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6台电梯提速或者增加电梯的做法,使原方案能够完全满足问题中提出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