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应原暴露与咳嗽的机制-深度研究.docx
21页变应原暴露与咳嗽的机制 第一部分 变应原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 2第二部分 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炎症 4第三部分 咳嗽反射受炎症刺激增强 6第四部分 局部气道水肿和炎症加剧咳嗽 9第五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统激活加重咳嗽 11第六部分 小气道痉挛引发咳嗽 13第七部分 上呼吸道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咳嗽 16第八部分 变应原持久暴露加剧咳嗽慢性化 18第一部分 变应原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关键词关键要点变应原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1. 变应原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是特应性疾病和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步骤2. 变应原与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形成变应原-IgE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肥大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结合3. FcεRI介导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导致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产生二酰甘油(DAG)和肌醇三磷酸(IP3)DAG和IP3的作用1. 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PKC磷酸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酶Cγ(PLCγ)2. IP3结合内质网上的IP3受体,触发钙离子释放,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3. 钙离子结合钙调蛋白,激活磷脂酶A2(PLA2)和Myosin轻链激酶(MLCK)。
PLA2和MLCK的作用1. PLA2水解磷脂酰胆碱,释放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被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代谢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和半胱氨酸LT2. 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导致肥大细胞收缩和脱颗粒前列腺素、白三烯和半胱氨酸LT的作用1. 前列腺素D2(PGD2)是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主要介质,它引起支气管收缩和黏液分泌2. 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是强大的促炎剂,它们引起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支气管收缩3. 半胱氨酸LTC4、LTD4和LTE4是支气管哮喘发作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它们引起支气管收缩和黏液分泌其他促炎因子1. 脱颗粒的肥大细胞还释放其他促炎因子,如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促炎细胞因子2. 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和透 permeability 增加,导致局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3. PAF激活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促进炎症反应抑制剂和疗法1. 肥大细胞脱颗粒和变应原诱发的炎症可以被各种药物抑制,包括组胺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肥大细胞稳定剂2. 免疫疗法,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变对变应原的免疫反应,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变应原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结膜、鼻腔、肺部、消化道和皮肤等组织中,是过敏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
当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时,会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炎性介质脱颗粒的机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上FcεRI受体的聚集FcεRI受体的聚集激活了 свър合激酶 Lyn,从而磷酸化并激活脾酪氨酸激酶 SykSyk 进一步磷酸化和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从而产生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 (PIP3)PIP3 吸引 pleckstrin 同源性结构域 (PH) 含有蛋白,例如 Bruton 氏酪氨酸激酶 (BTK),到细胞膜BTK 被激活并磷酸化 phospholipase Cγ (PLCγ),从而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PIP2),产生肌醇三磷酸 (IP3) 和二酰甘油 (DAG)IP3 结合到内质网上的 IP3 受体,导致钙离子 (Ca2+) 从内质网中释放Ca2+ 激活了蛋白激酶 C (PKC),从而磷酸化髓磷质碱性蛋白 (MBP)MBP 磷酸化后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膜破裂和颗粒释放DAG 激活了钙离子敏感蛋白激酶 C (PKC),从而磷酸化并激活钙离子独立型磷脂酶 A2 (iPLA2)iPLA2 水解磷脂酰胆碱,释放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被环氧合酶代谢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这些介质也在变应原诱导的炎症中起作用释放的炎性介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包括:* 组胺:血管扩张剂,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三烯 C4 和 D4:支气管收缩剂,引起气道狭窄 前列腺素 D2:血管扩张剂和支气管收缩剂 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4 (IL-4) 和白细胞介素-5 (IL-5),这些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募集 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到反应部位 蛋白水解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纤溶酶,这些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趋化剂,放大炎症反应这些炎性介质的释放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收缩、粘液分泌增加、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咳嗽和其他过敏症状第二部分 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炎症关键词关键要点【组胺释放导致气道炎症】1. 组胺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主要炎症介质,在变应原暴露诱发的咳嗽中发挥关键作用2. 组胺与气道平滑肌上的 H1 组胺受体结合,导致平滑肌收缩、气道狭窄和咳嗽3. 组胺还可以通过激活感觉神经元释放神经肽,进一步增强咳嗽反应。
其他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炎症】变应原暴露与咳嗽的机制: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炎症引发变应性咳嗽的炎症介质变应原暴露可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包括组胺、白三烯(LTC4、LTD4、LTE4)、前列腺素D2(PGD2)和细胞因子这些介质共同作用,导致气道炎症和咳嗽症状组胺:气道炎症的主要介质组胺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活性胺,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变应原暴露后,组胺通过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多种促炎作用:* 气道收缩:组胺与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引起气道收缩,导致喘鸣和咳嗽 血管舒张:组胺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导致血管舒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气道黏膜水肿和渗出 黏液分泌增加:组胺刺激杯状细胞,促进黏液分泌,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加重咳嗽症状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除了组胺,其他炎症介质也在变应性咳嗽中发挥作用:* 白三烯:白三烯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气管收缩剂,可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导致咳嗽 前列腺素D2:PGD2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但它也具有促炎作用,可增强组胺释放和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促进免疫球蛋白E(IgE)的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从而加剧气道炎症。
气道炎症与咳嗽的关系变应原诱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气道炎症,其特点是黏膜水肿、渗出、气道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些变化共同导致气道敏感性的增加,从而引发咳嗽反射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旨在清除气道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然而,变应性咳嗽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咳嗽,即使在去除触发因素后仍持续存在这是由于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气道对其他刺激物(如冷空气、烟雾或运动)高度敏感结论变应原暴露导致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引发气道炎症,从而导致气道敏感性增加和咳嗽症状了解这些炎症介质的作用机制对于制定针对变应性咳嗽的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第三部分 咳嗽反射受炎症刺激增强关键词关键要点气道炎症与咳嗽反射增强1. 气道炎症导致气道上皮细胞产生黏液,刺激咳嗽感受器2. 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释放,促使咳嗽感受器对刺激更加敏感3. 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引起气道收缩,进一步加重咳嗽神经元活化与咳嗽反射放大1. 气道炎症激活咳嗽感受器神经元,释放神经肽(如缓激肽、神经激活肽),增加咳嗽敏感性2. 咳嗽反射通过迷走神经传送到咳嗽中枢,引发咳嗽3. 炎症介质可以促使迷走神经元兴奋,增强咳嗽信号传输。
细胞因子与咳嗽反射调控1. 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咳嗽感受器,促进咳嗽2. 抗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可以抑制咳嗽感受器活性,减弱咳嗽反射3. 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可能会加剧气道炎症和咳嗽反射气道感觉纤维化与咳嗽增敏1. 慢性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感觉纤维增生和肥大2. 纤维环绕咳嗽感受器,增加其与刺激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敏感性3. 纤维化改变气道机械性质,加重咳嗽咳嗽反射调节的生物反馈机制1. 咳嗽反射通过生物反馈回路调节炎症反应2. 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减轻炎症诱因,从而抑制咳嗽反射3. 咳嗽过度可能会加剧气道损伤,导致慢性咳嗽现代免疫治疗与咳嗽抑制前景1. 生物制剂靶向关键炎症途径,抑制咳嗽反射2. 免疫调理剂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少气道炎症和咳嗽3. 生物治疗有望改善变应原性咳嗽的预后,降低对传统止咳药的依赖性咳嗽反射受炎症刺激增强咳嗽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有助于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和分泌物当呼吸道受到变应原刺激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反射增强炎症介质的释放:* 变应原暴露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
这些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粘液分泌增加 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肺部组织水肿和充血 粘液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和气流受阻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加:* 炎症介质直接刺激呼吸道中的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使其对刺激更加敏感 炎症水肿和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进一步增强其敏感性 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将信号传递给延髓中的咳嗽中枢,触发咳嗽反射咳嗽反射通路增强:* 炎症增强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咳嗽阈值 咳嗽中枢接收来自增强的神经信号,增加其兴奋性 增强的神经信号触发更强烈的咳嗽反射,表现为更加剧烈的和持久的咳嗽神经递质的变化:* 炎症导致神经递质释放模式的变化,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神经肽Y的释放增加 这些神经递质增强咳嗽反射通路中的神经元兴奋性,进一步增加咳嗽频率和强度呼吸道平滑肌痉挛:* 变应原引起的炎症可导致呼吸道平滑肌痉挛,进一步阻塞气道 气道的阻塞使咳嗽难以清除气道分泌物,从而加剧咳嗽持续的咳嗽:* 炎症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咳嗽 持续的炎症会不断刺激咳嗽感受器神经末梢,保持咳嗽反射增强 长期的咳嗽会进一步损伤呼吸道组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严重的咳嗽症状参考文献:* Barnes PJ. Cough. In: Murray and Nadel's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5th ed. Philadelphia, PA: Saunders Elsevier; 2010.* Chung KF, Ho TS. Mechanisms of chronic cough. In: Panerai AE, ed. Cough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New York, N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Lee LY, Kelsall HL, Deering AJ. Update on the neural regulation of cough.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7;18(1):127.第四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