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冠肺炎隔离场所工作指引.doc
8页学校新冠肺炎隔离场所工作指引 学校设置新冠肺炎隔离场所工作指引 一、 隔离场所设置 要设立醒目的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 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场所 (一) 中 小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 应设置 2 个临时隔离室,分别用于发热、乏力、干咳及 胸闷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其他患病 教职工和学生的临时安置 (二) 大 专院校以及其他寄宿制学校 1. 应设置 2 个临时隔离室,分别用于发热、乏力、干咳 及胸闷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其他患 病教职工和学生的临时安置 2. 应设置相对独立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用以接纳返穂 人员或其他需要医学观察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 (学校暂不设 置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建设 要求: (1) 学校应根据本校医疗条件,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 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联系,在当地疾控部门 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集中医学观察场 所尽可能满足学校集中医学观察需要,可征用学校酒店、 招待所作为医学观察场所 (2)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设置在校区当季主导风向的 下风向,应独立于人群密集场所,位置尽量远离学生教学和 生活区,当与校区内其他建筑合并设置时应设独立出入口。
(3)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要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包括工 作人员的活动区域及观察室区域,这两个区域不应毗连,宜 设置过渡区域 (4)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 光,必要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5)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 活的基本设施,保证隔离人员的饮食、饮水卫生,饮食采取 集中配送;有独立卫浴 (6)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 应急药品、器械、各类防护用品等物资 二、隔离场所管理 (一) 校医负责对接受集中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每天体温 检测登记及 随访 (二) 配备适量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工作人员,专人负责, 职责明确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三) 对疫情重点地区返穂人员,抵穂后进行 14 天的 医学观察;其他需要医学观察人员的观察时限,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 (四) 严格对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加强个人防护 (五)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及胸 闷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应由专用车转运至辖区指定 定点医疗机构。
(六) 被隔离者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医学观察区 内的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 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 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 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七) 被隔离者应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不随地吐 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 养,勤运动 (8) 隔离场所统一由专人送餐,送到隔离区域后由卫生 保健人员逐间分发餐饮具每次使用后应严格按消毒―清洗 ->消毒的程序操作,及时消毒 三、消毒隔离措施 (一) 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二) 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区域相对独立 (三)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不分 类、不分拣,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打包好 后外层喷洒有效氯 500 mg/L — 1 OOOmg / L 的含氯消毒剂,再 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其它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集中 医学观察场所 (四) 被隔离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 互探访。
(五) 原则上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 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七)对隔离场所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如若有可疑 病例或发热人员进入,需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对隔离场所进 行规范消毒处理被观察人员的呕吐腹泻物、生活污水、垃 圾等处理或接触过的所有物品都应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 排放或继续使用患者离开后,卫生保健人员需对区域进行 彻底消毒同一室内不能同时安排不同病种的病例 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环境的消毒要求 (一) 个人防护要求 1. 进入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 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戴一次性工作帽 2. 接触从隔离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和处理其分泌物、排泄 物、使用过的物品的工作人员,转运隔离者的医务人员和司 机,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 套,如实施近距离操作时需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每次接触隔离者后立即进行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 手和手消毒) (二) 严格对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 1. 日常消毒方法 (1) 居住环境采用湿式清扫,卫生间、桌椅、水龙头、 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 方法 。
一 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 500 mg/L —1000 mg / L , 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30 min (2) 对复用食饮具采用消毒碗柜消毒 加含氯消毒剂按终浓度有效氯 10000 mg / L —20000 mg / L 混合 作用 2 h 后排下水道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 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含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 污染物,作用 30 min ,同时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成分) 或有效氯500 mg/L —1 OOOmg/L 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 (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 为呕吐物周围 2 米,建议擦拭 2 遍) (4) 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 250 mg/L 一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lh ,或采用煮沸 15 min 消毒 (5) 转运医学观察者的车辆,可用有效氯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 60 min 后清水冲洗 2. 终末消毒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触 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 末消毒。
采用含%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 mg/L 二 氧化氯,按 20 ml / 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 空间均匀喷雾,作用 60 miri 后开窗通风喷雾消毒后,按日 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篇二 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校属各部门: 根据 xx 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关于做好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教疫控组发[2020]36 号),现将我校做好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1. 动态调整根据疫情发展趋势,确定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目前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德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制定科学有效措施,及时果断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2. 一视同仁对境外来陕返陕的外国公民和我国公民无差别地执行相应措施 3 3 合理关切照顾当事人合理诉求,尊重相关的宗教和防控工作效果 二、主要目标 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扩散,进一步巩固当前我省防控工作效果 三、组织领导 校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对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分管国际合作交流、港澳台事务、国际教育工作副校长负责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协调,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处长作为联络员,协助校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
四、重点工作流程 (一)审批程序与门禁管理 1.境外来校返校外国公民、教职工(含共同生活家属)应提前在国际合作交流处申报,经分管校领导审批方可来校、返校 (责任部门:国际合作交流处) 2.各校区、家属区加强门禁管理,做好境外来校返校外国公民、教职工(含共同生活家属)体温检测工作,做好登记 (责任部门: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 (二)境外来校返校人员分类 1.对境外来校返校人员进行判断分类,是否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其他人员(分为 14 天内有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旅居史和无相关旅居史人员),提出防控措施和意见 (责任部门:医疗救治组) (三)信息收集及报告 校属各部门向国际合作交流处报告境外来校返校外国公民、教职工(含共同生活家属)信息——国际合作交流处收集汇总后报送校疫控医疗救治组——校疫控医疗救治组提出防控措施和意见报送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分类管控 1.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上级疫控指挥部门转运、隔离排查 2.密切接触者:上级疫控指挥部门转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3.一般接触者:上级疫控指挥部门转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4.其他人员 (1)14 天内有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旅居史人员上级疫控指挥部门转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4 天 (2)14 天无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旅居史人员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由校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督促其落实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等健康管理措施 五、工作要求 1.密切关注仍在境外教职工(含共同生活家属)、外籍教师、留学生具体情况,落实责任、告知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申请登记与报告 2.严格做好境外来校返校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专人每日了解相关情况,提供必须生活保障服务 3.做好出境人员健康提示,提醒我校即将前往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教职工推迟出行;如须前往,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可疑人员,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4.因失职失责或违反规定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