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doc
15页2010 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笫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答卷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 I 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H:1 O:16 C:12 N:14 Fe:56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式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下列最可靠的依据是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否改变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改变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 2.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中 a 点转向 b 点时,叶绿体中 C3浓度降 低B.曲线中 d 点转向 b 点时,叶绿体中 C5浓度升 高C.ab 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 段影响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 等 其他条件 3.下列对生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B.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若为 1 可能导致种群灭绝C.若没有天敌存在,种群将无限制的生长D.大种群灭绝的几率比小种群高 4.用某种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测得其生长曲线如图 A 所示谷氨酸是谷氨酸棒 状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合成途径如图 B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培养基是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含有五大类营养物质B.由于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故无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现象C.在图 A 中的 3 时期,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种内斗争最剧烈D.在图 B 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此种 调节方式具有快速、精细的特点 5.肠道病毒 EV71 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 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 侵入人体后经 T 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 EV71 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 EV71 入侵的细胞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 EV71 后,通常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6.当前,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热点,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下列行为中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宗旨的是:①推广利用微生物 发酵技术,将植物枯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②利用硅材料制成 光伏发电装置发电;③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④大力发展潮 汐能、风能、核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 D.②④ 7.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8.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加入铝粉有氢气生成的溶液中:Mg2+、Cu2+、、K+2 4SO-B.在水电离出的 c(H+)=1×10-13mol L-1的溶液中:K+、、、CH3COO-4NH+ 3NOC.c(H+)=10-14mol/L 的溶液中:Na+、、S2-、 2AlO2 3SO-D.水电离出的 c(H+)与 c(OH-)乘积为 10-28的溶液中:K+、Na+、、Ca2+3HCO-9.现有 X、Y、Z 三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 M(X)N(Z)>N(Y)C.标准状况下,三种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均相同,分子质量也相等D.20℃时,若 2molY 与 1molZ 体积相等,则 Y、Z 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 2:1 10.右下图表示反应 N2(g)+3H2(g)2NH3(g) ;△Hc()>c()>c(OH-)=c(H+)2 4SO- 4NH+B.0.1 mol·L-1NaHCO3溶液:c(Na+)>c(OH-)>c()>c(H+)3HCO-C.Na2CO3溶液:c(OH-)=c()+c(H2CO3)+c(H+)3HCO-D.25℃时,pH=4.75、浓度均为 0.1 mol·L-1的 CH3COOH、CH3COONa 混合溶 液:c(CH3COO-)+c(OH-)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 14. “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其内部的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 (称为子核)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且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 人们最早就是通过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 道电子俘获” ,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母核的质量数小于子核的质量数 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C.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15.1990 年 4 月 25 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 600 km 的高空,使得 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 行已知地球半径为 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 3.6 ×107m 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 的是A.0.6 小时 B.1.6 小时 C.4.0 小时 D.24 小时 16.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半径为 R、均匀的玻璃球,频率一定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 BC 传播,从 C 点经折射进入,并经出射点 D 折射出去,已知∠COD=120°,玻璃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3的是A.激光束在 C 点的入射角 α=60° B.此激光束在玻璃中穿越的时间为 t=3R c C.一个光子在穿过玻璃球的过程中能量逐 渐变小D.改变入射角 α 的大小,细激光束可能在球表面 D 处发生全反射 17.两根不同金属导体制成的长度相等、横截面积相同的圆柱形杆,串联后接在某一直流 电源两端,如图所示,已知杆 a 的质量小于杆 b 的质量,杆 a 金属的摩尔质量小于杆 b 金属的摩尔质量,杆 a 的电阻大于杆 b 的电 阻,假设两种金属的每个原子都提供相同数目 的自由电子(载流子) 当电流达到稳恒时, 若 a、b 内存在电场,则该电场可视为匀强电 场,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两杆内的电场强度都等于零B.两杆内载流子定向运动的速度一定相等C.两杆内的电场强度都不等于零,且 a 内的场强大于 b 内的场强D.a 杆内载流子定向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 b 杆内载流子定向运动的速度 18.均匀介质中两波源 S1、S2分别位于 x 轴上 x1=0、x2=14m 处,质点 P 位于 x 轴上 xp=4m 处,t=0 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由平衡位置向 y 轴正方向振动,振动周期均为 T=0.1s,传播速度均为 v=40m/s,波源 S1的振幅为 A1=2cm,波源 S2的振幅为 A2=3cm,则从 t=0 至 t=0.35s 内质 点 P 通过的路程为A.12cmB.16cmC.24cmD.32cm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固定容器及质量为 m 的可动光滑活塞 P 都是不导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 Q,Q 的上下两边盛 有 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同种气体甲和乙,现用外力 F 将活塞 P 缓 慢 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在移动 P 的过程中 A.外力 F 对活塞做功,甲的内能不变B.甲传热给乙,乙的内能增加 C.甲气体与乙气体相比,甲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隔板 Q 碰撞的 分子数一定较少D.甲气体与乙气体相比,甲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隔板 Q 碰撞的分子数一定较多 20.如图所示,带有长方体盒子的斜劈 A 放在固定的斜面体 C 的斜面上,在盒子内放有光 滑球 B,B 恰与盒子前、后壁 P、Q 点相接触。 若使斜劈 A 在斜面体 C 上静止不动, 则 P、Q 对球 B 无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 C 的斜面光滑,斜劈 A 由静止释放,则 Q 点对球 B 有压力 B.若 C 的斜面光滑,斜劈 A 以一定的初速度 沿 斜面向上滑行,则 P、Q 对 B 均无压力 C.若 C 的斜面粗糙,斜劈 A 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P、Q 对 B 均有压力 D.若 C 的斜面粗糙,斜劈 A 沿斜面加速下滑, 则 Q 点对球 B 有压力 21.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宽度为 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一电阻为 R 的梯形导体 框 (上、下底长度分别为 L、5L)从图示位置沿水 平 向右方向以速度 v 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规定电流逆 时针方向为正,在下图中线框中感应电流与线框移 动距离 x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 6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 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Ⅱ卷共 13 题,共 174 分。 22. (8 分)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 的 长木板(如图) 、木块、计时器一个、 米尺1)请填入适当的公式,完善以下实 验 步骤: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D 从静 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 处,记下所 用 的时间 t ②用米尺测量 D 与 A 之间的距离 s,则 木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 B 相对于水平桌面 CA 的高度 h 和长木板的总长度 l.设木 块所受重力为 mg,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 F=_______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μ=___________,代入测量值计 算求出 μ 的值⑤改变长木板的倾角(或长木板顶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 ,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⑥求出 μ 的平均值(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 的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 ( )A.选用总长度 l 较长的木板B.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C.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 D 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D.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23. (10 分)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 某同学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 压 U 与总电流 I 的关系,电路见图甲,图中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