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学与胚胎学:眼和耳.ppt
48页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 球附属器眼睑泪器结膜眼球壁内容物眼球壁 内容物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眼形如圆盘状,稍向前凸,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边缘与巩膜相连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前至后可分为五层一、眼球壁纤维膜角膜 (1/6)巩膜 (5/6)1.角膜(cornea)(一)纤维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5-6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包括基底细胞、翼状细胞、扁平细胞最浅层细胞表面有一些微绒毛基底细胞为柱状,有分裂能力,新生细胞不断从深部向浅部推移,故角膜上皮再生能力强角膜边缘上皮渐增厚,与球结膜上皮相连1)角膜上皮(corneal epithlium)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一层透明的均质膜,含胶原原纤维和基质前界层内无细胞,一旦有细胞出现,即为病变的早期现象,此层损伤后不能再生2)前界层(anterior limiting lamina)又称角膜固有层,是角膜中最厚的一层,约占角膜全厚的90%,为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大量与表面平行的胶原板层构成3)角膜基质(corneal stroma)胶原板层内含许多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相邻板层之间互相垂直,板层间隙中可见扁平并具细长突起的成纤维细胞-角膜细胞,有形成纤维和基质的能力。
基质充填在胶原原纤维及各板层之间,起粘合和保持水分的作用胶原板层角膜细胞单层扁平上皮胞质内富含合成蛋白质的超微结构,可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参与后界膜的形成和更新透明均质膜,较前界层薄,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组成后界层由角膜内皮分泌,其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4)后界层(posterior limiting lamina)(5)角膜内皮(corneal endothelium)2.巩膜(sclera)瓷白色,坚韧而不透明,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粗大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含少量血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内侧,巩膜组织略向前突出,形成一环行隆起的嵴,称巩膜距(scleral spur)即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处,又称角膜缘(corneal limbus)角巩膜缘内侧部一环行小管,管壁由内皮、不连续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称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e),腔内充满房水3. 角巩膜缘(corneoscleral limbus)巩膜静脉窦的内侧,此处由来自角膜基质深部的结缔组织形成不规则或薄板状的小梁,小梁分支并吻合成网,称为小梁网小梁之间为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 ,与巩膜静脉窦相通。
小梁中轴为胶原纤维,表面覆盖内皮位于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环形,外缘与睫状体相连,中央有圆形瞳孔(pupil)虹膜将眼房分隔为前房与后房,前、后房内的房水借瞳孔相通虹膜与角膜缘所形成的夹角称前房角虹膜主要由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自前向后可分为三层1.虹膜(iris)血管膜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二)血管膜位于虹膜前表面,与角膜内皮延续由扁平的成纤维细胞、色素细胞和少量胶原原纤维组成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色素细胞的数量和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虹膜的颜色差异2)虹膜基质(iris stroma)(1)前缘层(anterior border layer)覆盖在虹膜后表面,由前、后两层色素细胞组成,应属于视网膜盲部3)虹膜上皮前层特化为肌上皮细胞瞳孔括约肌环形,缩小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放射,扩大交感神经支配后层 立方或矮柱状色素上皮虹膜后方增厚的环状结构前与虹膜,后与脉络膜相连睫状体前部较厚并发出放射状的睫状突,内表面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后部平坦,与脉络膜连接处形成锯齿缘睫状突睫状小带晶状体锯齿缘2.睫状体(ciliary body)睫状体的结构自外向内可分为三层1. 睫状肌层(平滑肌):为三种排列方向的平滑肌外侧(纵行) 前端起始于巩膜距和小梁网,后端止于脉络膜。
中间(放射)起自巩膜距,向后内作放射状行走,行程短,终止于睫状体内侧(环行) 为环形纤维2. 睫状体基质: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3. 睫状体上皮(视网膜盲部)外层立方色素上皮内层立方或矮柱状非色素上皮(分泌房水的功能 ) 为血管膜后2/3部分,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为含有丰富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脉络膜的血管为视网膜的外1/3提供营养脉络膜与视网膜间有一均质透明薄膜,称玻璃膜,由纤细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组成巩膜视网膜脉络膜3.脉络膜 (choroid)眼球壁最内层,一般指具有感光作用的视网膜视部,与视网膜盲部在锯齿缘相移行视网膜视部为神经组织,由色素上皮层、神经层组成从外至内分:外核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三)视网膜 (retina)锯齿缘睫状突角膜巩膜视网膜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色素上皮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视杆视锥层节细胞层视网膜最外的一层细胞,单层矮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构成血液与视网膜间的屏障;细胞基底部牢固附着于玻璃膜;顶部与视细胞接触,但两者间无连接结构,故临床上的视网膜剥离就发生于此1)色素上皮细胞(pigment epithelium cell)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黑色素颗粒。
强光进入时,色素上皮细胞顶部有许多细长的突起,伸入视细胞间,色素颗粒也移到突起内,以保护视细胞不受强光的损害功 能保护作用吸收光线,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吞噬作用吞噬视细胞的膜盘储存Vit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又称视细胞(visual cell),可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细胞由胞体向内、外两侧分别发出内突和外突,外突又分外节和内节视杆细胞的外突呈杆状,称视杆,视锥细胞的外突呈锥状,称视锥2)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 cell)人一只眼视网膜内约有1.1-1.2 亿个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黄斑以外的周围部,感受弱光;视锥细胞约有650万-700万个,集中在黄斑,感受强光和色觉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外节有许多平行的膜盘,由基部一侧细胞膜折叠而成多数膜盘与胞膜分离,形成独立的膜盘膜盘的膜上镶嵌着大量的视紫红质,能感受弱光视杆细胞(rod cell)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外节也有质膜内褶形成的膜盘,但大多不与质膜脱离,顶部膜盘也不脱落,膜盘上有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紫蓝质,由内节不断合成加以补充视锥细胞(cone cell)视干细胞视锥细胞弱光视紫红质(感光物质)视蛋白+11-顺视黄醛维生素A镶嵌在外节膜盘上电信号VitA缺乏夜盲症功能:感受弱光视蛋白+11-顺视黄醛红敏视色素蓝敏视色素绿敏视色素视色素红蓝绿存在于不同的视锥细胞中强光电信号视锥细胞缺乏色盲症视细胞功能图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细胞和节细胞的联络神经元。
树突与视细胞及水平细胞形成突触轴突与节细胞树突形成突触3)双极细胞(bipolar cell)侏儒多位于中央凹处,只与一个视锥细胞形成突触,轴突只与一个节细胞形成突触杆状树突分支多,可与多个视杆细胞建立突触;轴突则与1-4个节细胞体或树突及无长突细胞形成突触扁平树突与6-7个视锥细胞形成突触,轴突与节细胞形成突触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中央凹边缘处节细胞较小,排列成5-7层,其余部位的节细胞呈单行排列树突与双极细胞轴突、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突起构成突触轴突粗细不一,无分支,构成视神经纤维层,并向眼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巩膜4)节细胞(ganglion cell)侏儒节细胞胞体较小,存在于黄斑处,通过侏儒双极细胞与视锥细胞形成一对一联系,构成精确的视觉传导弥散节细胞胞体大小不一,树突呈弥散丛状,分散在内网层内,与三种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5)黄斑(macula lutea)1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和视锥细胞2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斜向外周排列3视觉最敏感区域中央凹(central fovea)1是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位2无视细胞,无视网膜结构,为盲点。
3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出入,营养视网膜6)视神经乳头( papilla of optic nerve )来源睫状体非色素细胞分泌睫状体血管内血液渗出循环途径房水 后房 瞳孔 前房小梁网间隙 巩膜静脉窦 睫状前静脉 导出作用1 为屈光介质2 营养晶状体和角膜3 维持眼压病理青光眼(房水回流受阻,眼压增高)无色透明液体,含极少量蛋白质1.房水(aqueous humor)(二)眼内容物晶状体囊由增厚的基膜及胶原原纤维构成晶状体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前表面)晶状体纤维构成晶状体的实质由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晶状体核组成有弹性的双凸透明体,内无血管神经,营养由房水供应2. 晶状体3.玻璃体 (vitreous body)玻璃体内无血管,以扩散方式与邻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除具有屈光作用外,玻璃体尚有维持眼球形状和防止视网膜内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的作用无色透明的胶状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间玻璃体流失后不能再生99%的水玻璃蛋白、透明质酸、胶原原纤维透明细胞(三)眼附属器官眼睑(blepharon)泪腺(lacrimal gland)结膜皮肤眼轮匝肌睫毛睫状腺睑结膜睑板腺睑板皮肤睑缘有2-3列睫毛。
真皮为富于弹性的结缔组织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Zeis腺),炎症时形成麦粒肿皮下组织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肌层骨骼肌,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睑板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睑板腺(皮脂腺)导管堵塞时,可形成霰粒肿睑结膜(睑结膜与球结膜总称结膜)眼睑最内层,与睑板连接紧密,不能移动粘膜上皮在近睑缘处为复层扁平上皮,近睑板处为复层柱状,有杯状细胞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收集和传递声波中耳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将声波传入内耳内耳骨迷路膜迷路位觉和听觉感受器耳是感受位觉和听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外淋巴骨半规管前庭耳蜗膜迷路内淋巴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内耳(Inner ear):椭圆囊与球囊借“Y”形椭圆囊管通连,并延伸成一条盲管,称内淋巴管椭圆囊与膜半规管相通,球囊通连膜蜗管1. 膜半规管和壶腹嵴 三个互相垂直的膜半规管与椭圆囊相连处各形成一个膨大,称壶腹壶腹、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的黏膜局部增厚,呈嵴突状或斑块状隆起,分别称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是位觉感受器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位觉感受器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因半规管互相垂直排列,无论头部作任何方向的旋转,其开始和停止时均能导致半规管内淋巴位移,使壶腹帽倾倒,从而刺激毛细胞,兴奋经前庭神经传入脑。
壶腹嵴黏膜上皮为高柱状,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2. 前庭与位觉斑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合称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为较平坦的圆锥状隆起,表面上皮由支持细胞与毛细胞组成壶腹嵴毛细胞的毛较短,在最长静纤毛的一侧有一根长而粗的动纤毛斑顶覆盖一片均质蛋白样胶质膜,称耳石膜或位砂膜,膜表面有极小的碳酸钙结晶体斑接受直线运动开始和终止的刺激,以及头部处于静止时的位觉因两个斑的位置互成直角,位砂的比重大于内淋巴,这样无论头处于任何位置,位砂膜可因地心引力作用而刺激毛细胞,并经前庭神经传人纤维传人脑人的膜蜗管围绕蜗轴盘旋两周半,切面呈三角形膜蜗管的顶壁为前庭膜,膜的中间为结缔组织,两面衬有单层扁平上皮膜蜗管外侧壁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内有血管分支穿入,故称血管纹,内淋巴由此处分泌而来前庭膜血管纹3. 耳蜗与螺旋器(1)耳蜗(2)膜蜗管血管纹下方为增厚的骨膜,称螺旋韧带膜蜗管的底壁由内侧的骨螺旋板和外侧的膜螺旋板构成膜螺旋板又称基底膜,内侧与骨螺旋板相连,外侧与螺旋韧带相连前庭膜血管纹螺旋韧带骨螺旋板膜螺旋板螺旋神经节骨螺旋板是蜗轴骨组织向外延伸形成,起始部骨膜增厚并突入膜蜗管形成螺旋缘(spiral limbus)。
膜蜗管底壁的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3)螺旋器支持细胞柱细胞内柱细胞两列柱细胞中间部分离形成三角形的内隧道胞质内含张力原纤维,起支持作用外柱细胞指细胞内指细胞高柱状,底部位于基底膜上,顶部伸出的指状突起与胞体间形成凹陷,凹陷中间坐落着毛细胞外指细胞毛细胞 分内、外毛细胞,数量比为1:4,感受听觉毛细胞 (hair cell)顶部:静纤毛“V”或“W”排列基部:与螺旋神经节双极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螺旋器上方覆盖着盖膜-由螺旋缘表面上皮分泌,由胶样基质和细纤维组成基底膜中有听弦—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排列的胶原细丝蜗底短,共振频率高;蜗顶长,共振频率低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液前庭膜内淋巴盖膜毛细胞兴奋蜗神经中枢鼓室阶外淋巴盖膜与毛细胞的静纤毛接触基底膜听弦听觉的产生1 1、角膜为什么透明、折光性一致?、角膜为什么透明、折光性一致?2 2、归纳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归纳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 3、当你坐车或在摩天轮上闭眼的时候为什么仍、当你坐车或在摩天轮上闭眼的时候为什么仍会有位置感?会有位置感?4 4、螺旋器是如何帮助你欣赏美妙的音乐的?、螺旋器是如何帮助你欣赏美妙的音乐的?思思 考考 题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