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pdf
15页古代文学》本科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文学》课程编号:总学时: 278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概况,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熟悉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提高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文化和人文素质修养,为从事高级中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和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2、教学任务: 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 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先秦文学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本章要求掌握古代文学的学习角度、影响文学演进的因素,了解文学史的分期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本章要求掌握文学的源头、形态、作者的流变了解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第一章原始歌谣与远古神话第一节歌谣的特点与中国神话第二节神话的定义、神话和传说的区别、神话保存、分类、特点和影响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本章要求掌握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了解神话的产生及思维特征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一般常识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色第四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本章要求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了解《诗经》的一般常识及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先秦散文概况及历史散文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本章要求掌握《左传》“春秋三传”、《左传》的思想内容和倾向、《左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国语》的内容和特点;《战国策》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了解《左传》的体例和记事规模《左传》的地位和影响;《国语》的体例;《战国策》名称、作者、体例、影响第四章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概况第二节《论语》第三节《墨子》第四节《孟子》第五节《庄子》第六节《荀子》第七节《韩非子》本章要求掌握《论语》的内容、特点;《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艺术特色;《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诸子散文的发展和繁荣、春秋、战国时诸子散文的时代背景及原因、春秋、战国时诸子散文的地位和影响;《论语》的成书注本,孔子生平和思想;墨子生平和思想,《墨子》的主要内容及论辩艺术;孟子生平和思想、《孟子》的成书、内容和注本;庄子生平和《庄子》的成书注本;荀子生平和思想、《荀子》的主要内容、《荀子》的艺术特色;韩非子生平和思想、《韩非子》的主要内容、《韩非子》的艺术特色;寓言的涵义、先秦寓言故事的保存、先秦寓言故事的产生和作用、先秦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影响第五章楚辞和屈原第一节楚辞和《楚辞》第二节屈原第三节楚辞和其他作家本章要求掌握楚辞的两种涵义、楚辞产生的基础和原因;屈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离骚》的写作时间、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了解楚辞和《诗经》作用的区别、、《楚辞》及其注本;屈原生平和思想、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楚辞的其他作家和作品、宋玉及其作品附:先秦文学 精讲篇目原始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诗经》《关雎》、《氓》、《东山》、《采薇》、《七月》、《生民》《君子于役》《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国语》《邵公谏弭谤》《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墨子》《非攻上》《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庄子》《逍遥游》屈原《离骚》阅读篇目:原始歌谣《弹歌》、《伊耆氏腊辞》原始神话《黄帝擒蚩尤》《诗经》《伯兮》、《蒹葭》、《卷耳》、《黄鸟》《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子产相国》、《郑伯克段于鄢》《郑子产相国》《国语》《勾践灭吴》《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鲁仲连义不帝秦》、《庄辛说楚襄王》《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有关学习的论述《墨子》《公输》、《兼爱上》《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鱼我所欲也章》《庄子》《秋水》《荀子》《劝学》《韩非子》《难一》屈原《湘夫人》《橘颂》秦汉文学第一章秦代文学第一节秦代社会和文学第二节李斯本章要求掌握李斯的散文作品,了解秦代社会特点、文坛概况、文坛寂寞的原因、李斯生平第二章两汉文学概况第一节两汉社会概况第二节两汉文学概况本章要求掌握汉赋概况、散文概况、诗歌概况品,了解两汉社会特点及对文学的影响、第三章汉赋第一节汉赋的发展第二节汉赋的作家和作品本章要求掌握汉赋的涵义、特征和渊源、汉赋发展过程和作家作品了解汉初骚体赋阶段、西汉中叶散体大赋阶段、东汉中末叶抒情小赋阶段、汉赋兴盛的原因、汉赋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两汉散文第一节政论散文第二节司马迁与《史记》第三节班固与《汉书》本章要求掌握汉初政论散文的主要作家作品及特征;《史记》成书的原因、《史记》的创作经过、《史记》的体例和记事规模、司马迁及《史记》的思想倾向、《史记》的艺术成就;了解西汉中末叶政论散文及特征、东汉政论散文及特征;司马迁生平、家学渊源、三次大漫游、担任太史令、遭遇李陵之祸、《汉书》的体例、规模和作者、《史记》同《汉书》的比较第五章两汉诗歌第一节汉乐府第三节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第四节其它诗歌作品本章要求掌握乐府的涵义、乐府机关、乐府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了解乐府诗的来源、类别、保存情况、《乐府诗集》郊庙歌词、鼓吹曲辞、相如歌辞、杂曲歌、汉乐府民歌的地位和影响、《焦仲卿妻》的主题、人物、艺术特色,《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影响;张衡《四愁诗》、辛延年《羽林郎》、“苏李诗”简介附: 精讲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节选)《项羽本纪》班固《苏武传》贾谊《鵩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节选)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东门行》、《上邪》《妇病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今日良宴会》辛延年《羽林郎》、张衡《四愁诗》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第一节社会概况第二节文学概况本章要求掌握文人诗歌概况、乐赋民歌概况、散文概况、赋和骈文概况、小说概况、文学理论和批评概况,了解汉末军阀混乱、魏末司马迁的专权、门阀制度的胜行、南北对恃,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玄学和清谈的兴起、佛教的盛行第二章汉末魏初的建安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第二节作家作品本章要求掌握建安文学的涵义、主要作家:三曹、七子、蔡琰、内容和特色、建安风骨。
了解建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曹操生平及创作概况、曹丕及其《燕歌行》、曹植生平、创作和影响、王粲生平及创作、蔡琰生平及创作第三章魏末正始文学第一节正始文学概况第二节作家作品本章要求掌握正始文学的涵义、阮籍《咏怀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了解正始文学概况和特点第四章晋代文学第一节太康文学第二节玄言诗第三节山水诗和谢灵运第四节陶渊明和田园诗本章要求掌握太康文学的涵义、左思在太康文坛的地位;玄言诗的涵义、山水诗的涵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田园诗、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了解太康文坛的繁荣和不良倾向;玄言诗盛行的社会背景及盛行情况、对玄言诗的评价、山水诗产生的社会背景;陶渊明生平和思想、陶渊明诗歌、散文、辞赋创作概况、陶渊明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南北朝文人诗歌第一节七言诗和鲍照第二节谢眺及其山水诗第三节永明体和宫体诗第四节北朝文人诗歌本章要求掌握七言诗发展概况、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上的地位;永明体的涵义、永明体的特点和作家:《四声切韵》四声八病;宫体诗的涵义,了解鲍照生平及创作;谢眺生平及创作、谢眺山水诗的特点和影响;宫体诗的特点和作家、对永明体和宫体诗的评价、北朝诗坛概况、庚信及其创作第六章南北朝乐府第一节南朝乐府第二节北朝乐府本章要求掌握吴歌、西曲、子夜歌、南朝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北朝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了解南朝乐府现存状况、北朝乐府现存状况;南北朝乐府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第七章南北朝辞赋和骈文第一节概说第二节作家作品本章要求掌握骈文的涵义、形成、特点和作家作品了解南北朝赋的概况、骈赋的涵义、形成、特点和作家作品、对骈赋和骈文的评价、陶景宏《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小说创作概况第二节《搜神记》第三节《世说新语》本章要求掌握小说的涵义、《搜神记》的内容和影响、《世说新语》的内容、体例和艺术成就;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创作及分类、魏晋南北朝小说繁荣的原因、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地位和影响、干宝生平、刘义庆生平、《世说新语》对后世影响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散文概况第二节作家作品本章要求掌握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王羲之《兰亭集序》,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创作概况、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郦道元《水经注》、杨衔之《洛阳伽蓝记》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批评第一节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概况第二节《文心雕龙》和《诗品》本章要求掌握曹丕《典论·论文》文学观点、批评标准、地位影响;刘勰《文心雕龙》的体制、时代、内容、文学思想、地位影响了解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批评兴盛的原因;钟嵘《诗品》的体制、时代、内容、文学思想、《诗品序》附:精讲篇目曹操《短歌行》《东临碣石》《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曹彪》、《洛神赋》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登楼赋》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娇女诗》潘岳《悼亡诗》;陆机:《猛虎行》谢灵运《登池上楼》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扣门)、《归去来兮辞》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泻水置平地)、《芜城赋》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乐府民歌《子夜歌》(始欲识郎时)、《华山畿》《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小说概况《三王墓》、《周处》《周处》、《王蓝田性急》、《刘伶病酒》、《王子猷居山阴》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序》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第一节社会概况第二节文学概况本章要求掌握唐诗是古典诗歌的高峰、古文运动与散文成、词的产生和五代词,了解隋朝的统一、唐朝社会特点、五代的分裂、隋代文学概况第二章隋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第二节唐代诗歌及分期第三节初唐诗坛第四节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第五节盛唐边塞诗派第六节伟大诗人李白第七节伟大诗人杜甫第八节中唐诗歌第九节伟大诗人白居易第十节晚唐诗歌本章要求掌握初唐四杰对齐梁诗风的扭转、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田园山水诗派的形成及原因、边塞诗的形成、形成原因、作品特点及意义;李白的诗歌创作、李白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的诗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的诗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涵义、新乐府运动概况及主张、新乐府运动作家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新乐府运动、诗歌及其思想内容、诗歌的艺术特点、《长恨歌》与《琵琶行》,了解隋代诗歌概况、唐诗的特点、唐诗兴盛的原因、唐诗的分期及发展概况、唐诗的地位和影响、初唐时齐梁诗风的统治和影响沈诠期和宋之间对诗体发展的贡献、作家作品简介;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