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推进8-9章.ppt
33页第八章 螺旋桨图谱设计 §8.1 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法 一、螺旋桨的初步设计问题 1、已知船速 V,有效马力 PE,根据选定的直径 D,确定最佳转速 n, 效率 η0,螺距比 P/D和主机马力 PS; 2、已知船速 V,有效马力 PE,根据选定的转速 n,确定最佳直径 D ,效率 η0,螺距比 P/D和主机马力 PS 二、螺旋桨的终结设计问题 已知主机马力 PS,转速 n和有效马力 PE,确定最大船速 V ,直径 D ,螺距比 P/D及效率 η0 ; 图谱设计法 环流理论设计法 §8.2 B- 型螺旋桨设计图谱及其应用 一、AU型螺旋桨设计图谱及其应用 1、 B- 型设计图谱的建立 针对终结设计问题导出不包含直径 D 的系数 由 定义收到马力系数(功率系数)为 各量单位取为:PD (hp),VA (m/s),n (rps) 如取为:VA (kn),N (rpm),ρ=104.51 kgfs2/m4 则有 同时定义直径系数 由敞水曲线绘制图谱方法 1)在同一叶数和盘面比的敞水曲线上, 取一定 P/D 值,读取其 J~KQ,η0; 2)由 BP 及 δ 的定义,算出 和δ; 3)在纵坐标为P/D ,横坐标为 的图 上,作P/D 的水平线,并在其上标明与 值对应的 η0 和 δ 值; 4)对不同的P/D 作上述处理,将 η0 和 δ 值相同的点连成曲线,得 η0 和 δ 值的等 值线; 5)将各 时效率最高点连成光 顺曲线,即为最佳效率线。
2、 AU(MAU)型螺旋桨形式 AU~该系列原型,为部分五叶桨和六叶桨 MAU~减小部分切面的前缘高度,适当降低面空泡的裕度,增大叶背的抗 空泡性能 AUW~尾缘有一定翘度,六叶桨 MAU为等螺距螺旋桨 3、图谱的应用 设计时应先确 定 1) 螺旋桨的 初步设计问题 (a)已知船速 V,PE,选定 D ,确定最佳转速 N,0,P/D,PS 选定桨型, 叶数,盘面比, 假设一组转速N ,列表计算 (b)已知船速 V,PE,选定 N ,确定最佳转速 D,0,P/D,PS 同样选定桨 型,叶数,盘面 比,假设一组转 速N,列表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作 N~PS,PTE, P/D,η0 曲线图PTE与PE 交点 即为设计桨的各项参数 根据计算结果作 D~PS,PTE, P/D,η0 曲线图PTE与PE 交点 即为设计桨的各项参数 2) 螺旋桨的终结 设计问题 已知 PE, PS,转速 N,确 定船速 V,0, P/D,D, 选定桨型, 叶数,盘面比, 假设一组船速V ,列表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作 V~PE,PTE, D,P/D,η0 曲线图PTE与PE 交点即为设计桨的各项参数 二、B型螺旋桨设计图谱的新形式 1969年重新整理发表。
1、B型桨图谱与AU图谱的差别: AU型:1)参数均为公制单位; 2)图谱已换算至海水情况; 3)图谱查出的最佳直径就是船后的最佳直径 B型:1)参数均采用英制单位; PD~(UKhp),VA~(kn),N~(rpm),D~(ft) 2)图谱未换算至海水情况,设计海船时,需用 3)图谱最佳直径用于船后时需减小 2~4%, (1969年前),1969年以后,直接应用 2、B型系列桨的新图谱 1972年,荷兰船模水池根据以前的资料,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绘制了一套新图 谱,包括(1)KT,KQ~J 图谱;(2)BP1~1/J 图谱;(3)BP2~1/J 图谱 BP1 和 BP2 的定义为: PD~(kgm/s),VA~(m/s),n~(rps),Q~(kgf-m) 3、B型系列桨型式 根部切面为机翼型,稍部切面为弓形,后倾角为15o,四叶桨0.6R~1.0R为等螺距 ,0.6R至叶根逐渐减少,至叶根减少20%,其它叶数桨为等螺距桨 §8.4 设计螺旋桨时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一、螺旋桨的数目 二、螺旋桨的叶数 三、螺旋桨的直径 四、螺旋桨的转速 五、桨叶外形和叶切面形状 §8.6 螺旋桨图谱设计举例 一、船舶的主要参数 船型:单桨,球首,球尾,流线型挂舵,中机型多用途远洋货船 设计水线长: LWL=144.20 米 垂线间长: LPP=140.00 米 型宽: B=21.80 米 型深: H=12.50 米 设计吃水: T=8.90 米 方形系数: CB=0.743 排水量: Δ=20800 吨 桨轴中心距基线:ZP=2.95 米 有效马力曲线数据: 二、主机参数 型号 苏尔士6RLB56 柴油机 最大持续功率 8460 hp 转速 155 rpm 转向 右旋 三、推进因子 伴流分数 w=0.35 推力减额分数 t=0.6w=0.21 相对旋转效率 ηR=1.0 船身效率 ηH=1.215 四、最大航速的计算 选用MAU4叶桨,取10%功率储备,轴系效率为ηS=0.97, 敞水收到马力为: 采用MAU4-40,MAU4-55,MAU4-70图谱列表计算 根据表格计算结果绘制各变量与 航速的关系曲线,由 PTE 与 PE 曲线的交点,可确定不同盘面比 的设计桨的参数 利用伯利尔空泡限界线进行校核。
五、空泡校核 根据表格计算结果绘制各变量与 盘面比的关系曲线,并绘出盘面 比曲线,由 需要的盘面比 与盘 面比曲线的交点,可确定不发生 空泡的最小盘面比,及相应设计 桨的参数 六、强度校核 根据 83年《规范》,0.25R 和 0.6R 处的切面厚度应不小于下式计 算的值 可见MAU标准桨叶厚度不满足强度要求,实际取 的连线,确定桨叶厚度分布 七、螺距修正 取 MAU 的毂径比 0.18,无需修正 设计桨的叶厚度比标准桨大,需进行修正 八、重量及惯性矩计算 根据剖面形状,用近似积分计算: 桨叶重量: 桨毂重量: 螺旋桨总重量: 桨叶惯性矩: 桨毂惯性矩: 螺旋桨总惯性矩: 九、敞水性征曲线 由图谱敞水性征曲线内插求得 十、系柱特性 十一、螺旋桨设计总结 螺旋桨直径 D=4.78米 螺距比 P/D=0.6825 桨型 MAU 叶数 Z=4 盘面比 AE/A0=0.544 纵倾角 ε=8o 螺旋桨效率 η=0.545 设计航速 Vmax =15.48节 毂径比 dh/D=0.18 旋向 右旋 材料 铝镍青铜 重量 8406.75 公斤 惯性矩 97893.4 公斤厘米秒2 十二、绘制螺旋桨总图 第九章 船模自航试验及实船性能预报 §9.1 船模自航试验 可解决的问题:1)预估实船性能,即给出PS,n 及V 之间的关 系,验证设计是否满足任务书航速要求; 2)判断船-桨-机间的配合情况 一、相似定理 阻力试验: 桨模敞水试验: 自航试验应同时满足上两条件: 由几何相似条件: 则: 如 则 由于在船后满足了进速系数相等的条件 故有 考虑到船桨间的影响: 如 ,则从桨的结果看,船体阻力应存在模型与实船间三次方的关系,但在 《船舶阻力》中知, 时,这种关系不成立。
二、摩擦阻力的修正 自航试验中只有阻力中的摩擦阻力部分不满足三次方关系,摩擦阻力修正值为: 或 试验中,加一拖鞋力 FD,桨模推力克服Rm-FD,相当于实桨克服总阻力Rs, 如 ,则: 修正的目的是使桨模与实桨的载荷相当,以便由自航试验结果估算实船推进性能 三、自航试验概述 试验中,对Vm,Rm已由阻力试验测得,nm,Tm,QB由动力仪测得,强制力Z由 阻力仪测得 两种试验方法: 1、纯粹自航法:使Z=FD,保持船模速度与拖车速度相等,但难于调整; 2、强制自航法:对某一航速加5个强制力,Z1=0,Z2=0.5FD,Z3=FD, Z4FD,Z5Z4,在Vm下进行5次试验,记录Z,T,QB, nm,取多个航速进行试验 思考题:进行螺旋桨自航试验时应满足什么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