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6470289
  • 上传时间:2023-07-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8.2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作者:张姗姗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 年第 34 期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建构学生熟悉的情境,根据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等设计 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技能以及情感,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基 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景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4.045 历史新课改背景下,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成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途径 《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中主动创设问题情境, 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新课改的要求 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转变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模式,尝试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教 学中,在历史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对于教师 而言,情境设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上:情境教学设计缺乏目的性 长时间以来,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并未真正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这与情境教学的初衷背道 而驰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带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并没有引起 学生的关注,学生课程参与程度很低。

      大部分历史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 兴趣爱好等创设问题情境,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轨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 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有效的探索、沟通、交流,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这样 的问题情境中,习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或作为旁观者,很少参与到问题探讨中部分 初中历史教师设置的问题表述不清,并没有推动课堂教学的进展,反而会浪费课堂时间,而学 生对于这类问题,容易答非所问,或者在问题探究的时候无从下手,找不到侧重点,自然无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合理,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或 者稍加思考便可以找到答案整体上来说,部分初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强化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 2.教学用具上:情境教学材料形式单一 调查得知,历史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所采用教学用具相对单一,教学材料以文字 材料为主比如有的历史教师准备了四十多张 PPT,将这些内容在一节课上呈现给学生,也就 是说每一张 PPT 内容学生观看的时间大约为一分钟,且 PPT 内容大部分是文字从时间上而 言,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很难消化一页 PPT 的内容,而从 PPT 内容方面而言,单一的文字内 容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情境教学中,文字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单独依赖文字内 容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问题探讨等方面,教师应该选择 多样的教学用具,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会让学生对历史内容、历 史问题产生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实施上:过分强调预设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的教学机制,快速、冷静地处理教学过 程中意料之外的情况,控制好教学过程,促使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调查中得知, 很多教师对预设的情境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并没有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认为 教学通过固定的形式展开便可应试教育下,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历 史课时较少,所以很多历史教师习惯依赖于传统的教學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虽然也有少部分教 师尝试了情境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但是课堂中真正展开情境教学的时间比较匮乏,大部分时 间里依然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严重依赖于预设情景而非问题情境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路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依托问题实现对新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 为了让学生在每一次历史课上都能保持专注,教师应当借助问题提出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 到情境中,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致,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可以说,在问 题提出之后,学生必然会对答案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且急于知道自身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与 问题的真实答案一致在前述心理的驱动之下,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感,必然不 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这部分教学内容 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烽火戏诸侯》的图片在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之后,要求学 生对该图所代表的历史故事加以叙述,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登台叙述,之后再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一教学导入模式,让学生对于 本节课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领悟与认知 2.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比如,在教学 "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谭嗣同出身于官宦家庭,原本可以有非常舒 适的生活,为什么他要放弃舒适的生活,毅然参与危机四伏的变法呢?为什么变法失败以后, 谭嗣同在完全可以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却选择从容赴死呢?"这些问题提出后,如一石激 起千层浪,促使学生迅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最终,学生通过研究、探索、交流,发现谭嗣同 在教师欧阳中鹄的影响下,对王夫之的思想非常感兴趣他心怀治世救世的信念,早已将个人 安危置之度外,决心用自己的牺牲向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最后一次反抗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理解了谭嗣同的行为,深受感动和鼓舞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 推动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教材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3.在重点与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是如果无法充分地领会历史 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会影响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教师应当在向学生讲授重点知 识以及难点知识的过程当中,营造问题情境,以便能够依托问题带动学生展开充分思考,这样 一来,学生将会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认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册 "三国鼎立"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就自身观看过的三国题材影视剧,对赤壁之战加以 描述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当中孙刘联盟之所以能够战胜 曹操的原因,由此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形成深入理解与领会 4.依托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应当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而不是简单地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 全盘接受,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深化认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历史上有很多'红颜 祸水'的说法,比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娲》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 妃足以败之'你认同这一说法吗?你认为唐朝的衰亡是由杨贵妃所致吗?如果是,说出你的 理由,如果不是,说出你的想法"有的学生说:"虽然不是杨贵妃导致的,但是杨贵妃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唐玄宗就是因为她才不理朝政的"也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唐朝的衰亡 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综合因素所致,不可能是杨贵妃导致的"在历史教学中,训练学生 的独立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从初中历史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价值入手,分析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 路径创设问题情境成为越来越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问题无法吸引学生、 问题偏离学生认知等,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认识冲突,更 精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与感知历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年第 9 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