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之伤.docx
4页探析?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之伤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成长小说童年时期的阿米尔生活在宗教纷争和种族歧视的环境中,他缺乏母爱的同时父亲关爱缺乏,再加上父亲的男权思想和对他的过高期许,这些都构成了他成长道路上的创伤,致使他的性格变得自私、伪善、嫉妒、怯懦探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创伤,对于躲避针对孩子的不当教育、错误引导和偏颇评价等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成长创伤?追风筝的人?是美国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作,是一部关于个体成长的小说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十二岁之前,大局部时间都在跟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玩耍哈桑纯真善良、朴实忠诚,为替阿米尔追回一只蓝色的风筝遭人围堵侮辱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反而沉默无语,为了逃避自责、愧疚,阿米尔诬陷哈桑偷窃钱物,逼使哈桑父子离开后来由于战乱,阿米尔随父亲一起辗转逃亡美国,一步步过上优越的生活多年以后,中年阿米尔在父亲的好友拉幸汗的感召下,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得悉哈桑就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在看护家园时死于非命,遗孤索拉博落在塔利班武装分子之手于是,阿米尔重返喀布尔,历尽磨难,救出索拉博并带回美国一起生活。
小说甫一问世,即受欢迎,好评如潮在国内,读者们从不同角度写出小说读后感,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魏金梅〔2021〕和牛慧〔2021〕等从生态批评视域、郭巧懿〔2021〕从认知诗学视角、朱于和王跃洪〔2021〕等从原型批评理论视角、王俊生〔2021〕从创伤视角、李康〔2021〕从存在主义视角、王晶瑾〔2021〕从文学治疗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度解读也有学者对小说的人物刻画、风筝意象和叙事方式和进行微观解读诚然,对一部小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有助于读者更深层次领会小说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宗教内涵,丰富读者的社会文化知识然而,纵贯小说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从懵懂无知、自私懦弱到自我救赎、勇于担当的成长史学界目前还没有对阿米尔的成长之伤进行研究中国古代先哲孟子有“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幼年的阿米尔纯真、友善,随着年岁的增长,一步一步变得自私、伪善、嫉妒、怯懦,直至背叛诬陷自己的童年玩伴可以说阿米尔的成长过程是曲折的、代价是巨大的,充满着创伤探析阿米爾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创伤,对于躲避针对孩子的不当教育、错误引导和偏颇评价等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给阿米尔造成创伤的缘由。
小说中主人公阿米尔及其父亲是普什图人,而哈桑及其父亲阿里是哈扎拉人普什图人与哈扎拉人分别属于逊尼派和什叶派,这是两个长期存在着矛盾和纷争的伊斯兰教派在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徒中,逊尼派占90%,什叶派占10%普什图人多为逊尼派穆斯林,绝大局部哈扎拉人和极少数普什图部落为什叶派信徒普什图人自称“正统派〞,与哈扎拉人信仰的什叶派对立〔王晶瑾:2021〕因宗教分歧,哈扎拉人长期遭受歧视、被迫充当普什图人的奴仆阿米尔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妈妈留下的一本旧的历史书,吃惊地读到自己的族人曾对阿扎拉人妄加杀戮,“迫使他们背井离乡,燃烧他们的家园,贩卖他们的女人〞书中认为普什图人欺压哈扎拉人的局部原因是,普什图人是逊尼派穆斯林,而哈扎拉人是什叶派人们管哈扎拉人叫“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载货蠢驴〞等等阿米尔的父亲和仆人阿里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但是阿里是哈扎拉人,又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腿患残疾,阿米尔的父亲从来都没有提及阿里是他的朋友这在无形中暗示阿米尔,身为哈扎拉人的阿里、哈桑,是不能在外人面前称之为朋友的在遭遇恶棍阿塞夫质问“你怎么当他是朋友?〞时,阿米尔几乎冲口说出“可是他并非我的朋友〞他对阿桑好,就像是兄弟,但每逢和父亲的朋友家的孩子们玩游戏时,从来没喊上阿桑,只有在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才和阿桑玩耍。
就像历史、社会改变不了阿米尔和阿桑一起蹒跚学步、一起玩恶作剧、玩捉迷藏的事实一样,阿米尔从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的了〞尽管哈桑是形影不离的玩伴,阿米尔认为哈桑是可以取笑和嘲弄的阿米尔认为戏弄和取笑哈桑是是有点好玩,“虽然是病态的好玩,跟我们折磨昆虫的游戏有点相似〞他把哈桑视为蚂蚁,而自己就是那个拿着放大镜的人哈桑是哈扎拉人的代表,他的命运是整个什叶派穆斯林的缩影,宗教分歧和种族歧视,使得他们的命运如同草芥、羔羊、如同蚂蚁,任由普什图人宰割践踏、宰割和玩弄阿米尔的家境优裕,自己是显贵少爷,阿里父子只不过是家仆,负责一切家务琐事在这样的宗教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阿米尔,除了冷酷自私,哪管哈桑的内心感受,对阿里父子焉能产生悲悯情怀阿米尔出生时,母亲因难产去世跟他一起长大的玩伴哈桑,母亲在他出生5天后便跟流浪艺人跑了这样一来,阿米尔的生活里自然就缺少可以充当母亲角色的女性的关爱和呵护,父亲成了他童年生活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唯一亲人没有了母亲,父亲就是他唯一的情感寄托,他渴望父亲的陪伴,渴望独享父爱阿米尔的父亲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阿米尔。
父亲除了忙于生意,还热衷慈善,出资建造恤孤院阿米尔曾一度恨上了恤孤院里父亲所照料的那些孩子,甚至产生了希望他们全部死掉的极端罪恶的想法,这样父亲就有充足的时间陪自己了对于那些恤孤院的孩子,阿米尔只能在内心怨恨和诅咒,毕竟他们不在自己眼前而与他形影不离的哈桑无疑充当了替罪羊,所有的愤怒和不满,自然都要发泄在哈桑身上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经常赞赏哈桑的优良品质,并且对哈桑关爱有加,“爸爸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每年冬天父亲都不忘给哈桑挑选一些东西作为生日礼,什么日本玩具车、毛皮牛仔帽等等一个“哈扎拉文盲,一辈子只配在厨房里打杂〞的仆人,居然得到父亲的关心照顾,这种给予哈桑的关爱甚至超过了自己哈桑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一份陪伴终生的礼物——做兔唇矫正手术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哈桑的手术很成功阿米尔甚至希望自己身上也有一些残疾,可以乞换父亲的怜悯,他感觉“太不公平了,哈桑什么都没干,就得到爸爸的保护〞反观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却是冷漠的、忽略的阿米尔创作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父亲连看都懒得看,只是点点头,说明他对此并无多大兴趣阿米尔十三岁生日那天,父亲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生日宴会父亲忙于和客人应酬,还要求阿米尔逐一跟来宾打招呼。
熙熙攘攘的宴会似乎忽略了阿米尔才是宴会的主人,他从拥挤的宾客中走出来,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倒是父亲的好友拉幸汗注意到阿米尔受到冷落,每次都及时走过来劝慰受到冷落的阿米尔,还称阿米尔为“亲爱的〞,而父亲从来都没用这个昵称来称呼自己父亲对哈桑的赞赏和关爱以及对自己的不满和冷漠,使得阿米尔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心理反差存在于阿米尔的潜意识里,使他产生了嫉妒和厌恶的心理他要把这种心理有意或无意地发泄在哈桑身上,在日常小事的处理上无意识地加大对哈桑的惩罚力度渴望单独占有父爱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阿米尔的“独占欲〞让他不能容忍父亲对哈桑的关爱,他要得到的必须是父亲完整的爱,甚至不惜以欺骗父亲、背叛哈桑为代价风筝比赛结束后的那个冬天,阿米尔为了得到象征荣誉的蓝色风筝,为了让父亲对自己刮目相看并得到对自己的认可与赞赏,目睹哈桑被强暴,而自己却袖手旁观,最终报复了哈桑分享本属于自己的父爱,也背叛了两人如影随形的友谊这种背叛,源于阿米尔对哈桑在父亲面前优异的表现的嫉妒,源于父亲给予哈桑优异表现的赞赏的嫉妒阿米尔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死阿米尔一直以为父亲因此而一直怨恨自己,“毕竟,是我杀了他深爱着的妻子,他美丽的公主,不是么?〞阿米尔的父亲从来都没有给年幼的阿米尔解释,任何产妇在分娩时,都有可能因为难产而导致死亡,这并不是孩子的过错。
愧疚感一直伴随着阿米尔,他想“至少应该是试图变得更像他一点〞,用这样的方法来“赎罪〞,从而获得父爱的原谅阿米尔的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私通,生下哈桑阿里默默接受并抚养哈桑长大,阿米尔一直蒙在鼓里,并不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导致哈桑受到阿米尔不公正的对待在这件事上,除了有种族歧视、社会声誉的考量外,阿米尔的父亲也有男权崇拜思想在作祟,他认为男人就是事业有成、孔武有力,无需在儿女情长上消耗精力去做过多解释反观父亲的朋友拉幸汗,在阿米尔失意落寞时,坦诚地向阿米尔讲述了他和邻居仆人的女儿——荷麦拉〔哈扎拉人〕的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如果阿米尔的父亲能像拉幸汗这样,坦然相告母亲过世的真相、坦然相待自己过去的错误,阿米尔也不会产生愧疚、怨恨的心理在阿米尔的心目中,父亲是高大伟岸、完美无瑕的父亲不仅身材魁梧,人称“飓风先生〞,曾“赤手空拳和黑熊搏斗〞在生意场上,父亲“创办了一家日进斗金的地毯出口公司,两家药房,还有一家餐厅〞,成了“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父亲虽然没有“皇家血统〞,却娶到了无论是人品还是外貌“都被公认是喀布尔数得上的淑女〞,母亲受到良好教育,她的祖上是皇亲贵胄火红生意和幸福婚姻,彰显了阿米尔的父亲孔武有力,是一位能干、成功的男人。
如果能得到父亲的赞赏,对阿米尔将是极大的鼓励阿米尔上学时,能背诵数十篇诗歌代表参加诗歌比赛,总能旗开得胜当他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父亲时,父亲只是点点头,轻描淡写地说“不错〞阿米尔喜欢小说和诗歌,读完了妈妈的遗藏的书籍,自己用零花钱去买书,买来的书放满书架,只能放在硬纸箱里儿子对小说和诗歌的喜爱,作为父亲本应该大力支持、大加赞赏,而父亲却表现的很冷漠,甚至不希望看到这个喜欢埋头诗书的孩子父亲想把阿米尔锻造成一个真正的男人,带他看世界杯足球赛以激起阿米尔对足球的热情,甚至还给他报名参加足球队,结果却发现阿米尔非但不喜欢踢足球,连当观众都心不在焉父亲带他看一年一度的比武竞赛,阿米尔看到骑士跌落马鞍,被马蹄践踏流血,忍不住放声大哭在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时,被人推搡、拿走玩具,阿米尔从不还击、只是低下头父亲在和拉幸汗谈起这些事时,评价道“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父亲期望阿米尔做达官贵人,或做一个成功的生意人,或者做一份律師那样的“真正的工作〞在阿米尔的心目中,父亲就是权威,父亲的话千真万确,除了默默接受,不容辩驳父亲的期望,让阿米尔感觉不可企及在逃亡路上,苏联哨兵欲非礼同行的年轻妇女,父亲站起来与之理论时,阿米尔拖拽父亲,欲阻止父亲出面,阿米尔的懦弱,再次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阿米尔在美国一步步站稳脚跟,建立自己的家庭,开展自己的事业,如果不是拉幸汗的 ,阿米尔完全忘记或者不愿想起尚在苦难中挣扎的哈桑这种性格上的自私懦弱,源自父亲过高的期望,当阿米尔的表现让父亲失望时,父亲又给出了不恰当的评判父亲没有看到阿米尔的长处,漠视阿米尔的写作爱好,把自己的文治武功的意愿强加在阿米尔身上当阿米尔的表现差强人意时,就给他贴上“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的标签这个标签,让阿米尔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懦弱无能这种懦弱的性格,使得阿米尔在和妻子索拉雅最初的交往中,面对索拉雅一家始终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综上所述,阿米尔的童年所遭受的种种创伤,有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扭曲了纯真无邪的童年这些创伤给阿米尔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伤害,延缓了阿米尔的健康成长数十年来阿米尔始终深陷在在创伤记忆中,即便自己一路拼搏,成为一名作家却无法开始真正地幸福生活〔王俊生:2021〕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从年幼无知到成熟懂事的成长过程个体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逐渐成熟,更是精神层面的日臻完善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积极的干预会使孩子受益终生,消极的影响会使孩子误入歧途因此,孩子在幼年应该接受积极向上的社会教育、健康乐观的家庭教育。
追风筝的人?之所以受欢迎,还在于每个人能从阿米尔的成长之路中看到自己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为了成为“比想象中更好的那个人〞,我们应该直面过错,满怀忏悔、改正自新用真诚的行动去弥补过错,实现自我救赎,使自己成长为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