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光中在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pdf
32页云光中在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三次云光中在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三次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鄂尔多斯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动员各级党组织 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 下, 二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地区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建设更具实力、充 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我市成为 改革开放 30 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地区综合经 济实力显著提升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 因应形势变化,抢抓战略机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破解发 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 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启 动消费, 经济总量快速做大 2010 年,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643 亿元,是 2005 年的 4.4 倍,年均增长 23.4%累计实施亿元 以上重大项目 393 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33 亿元;完成 地方财政收入 1515.7 亿元,年均增长 42%,其中一般预算收 入 650.4 亿元,年均增长 40%。
过去五年,我们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完成煤炭行业“三 年攻坚战”,地方煤炭企业整合为 215 家,采区回采率达到 75%,机械化综采率达到 90%以上,产能达到 4.3 亿吨;电力 装机突破 1200 万千瓦;煤化工形成产能 300 万吨着力培 育非煤产业一批汽车、装备制造、陶瓷、纺织服装、PVC、 氧化铝、新能源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鄂尔多斯科技教育文化 产业园区、阿康物流园区、东胜金融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项目在园区布局,工业向沿河集中,产业向基地集 聚重点工业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由 202 亿元增加到 1139 亿元,三次产业比 例调整为 2.7:58.7:38.6 过去五年,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城市和新农村新牧区建 设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打造东胜、康巴什、阿镇城市核心区, 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东胜城区进一步拓展,旧城改造 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 阿康一体化发展,人气集聚, 品位提升旗府和产业重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城镇建成区面 积由 138 平方公里拓展到 243 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 69.5%。
以沿河为主,建设现代农牧业 150 万亩、设施农业 5 万亩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建成 18 个精品移民小区为转 移农牧民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套住房, 转移农村牧区人口 20 万人启动鄂前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 改革实验区试点建设工作 过去五年,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制定实施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 划,深入推进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 2 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 分别达到 23%和 75%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4164 万 吨,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7.3%规划建设一批水源、供水、 管网和输变电工程新增高等级公路 800 公里新建地方铁 路 911 公里鄂尔多斯机场通航 过去五年,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高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511 亿元,占总支出的 55.8%,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水平 明显提高着力促进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基本普及 12 年免费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城乡公共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食品及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加强。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制度, 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开展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建 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8% 和 13.7%, 分别达到 25205 元和 8756 元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稳中有升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 收入大幅提高五保和孤儿供养标准提高残疾人事业长足 发展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体育 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巩 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人大、政协工 作取得实效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 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国防后 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治市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 定强化安全生产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连续三年荣膺 全国最安全城市 过去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我市被评为全国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七个典型之一。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 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 步发挥推进“四权四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落实“三重一大”规章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健全惩防体系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160 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82 人,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 过去五年,是地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 化的五年;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 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五年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归功于全市广大党员和干 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离不开历届盟委市委奠定的良好基础和 历届各级领导做出的努力在此,我代表二届市委,向全市 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 社会各界人士, 向驻市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 向所有参与、 关心和支持鄂尔多斯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 五年的发展,为我们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 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善于用大视野、大手笔、 大气魄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项目作为第一抓 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牧业现代化,不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 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延伸,推进城乡、区域、要素结构 调整,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必须大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必须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瓶颈制约,改善发展 支撑条件,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市场体系,培育壮大本土 企业,扩大招商引资,集聚高端要素,增强发展活力 必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妥善 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 量还不大,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原字号产品多,非煤产业刚刚起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发展缓慢、活力不够,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要素集聚和辐 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 升,城乡统筹刚刚破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还比 较脆弱;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尚 未扭转,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有待加强。
这些问题,既有多年累积下来的,也有发展中新 产生的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要求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要求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确 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机遇期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必将为 自治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期我 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用足用活政策,继 续加快发展的优势非常突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呼 包鄂榆经济带和城市群进入战略层面,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主 体功能区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我们推动区域内要素优势互 补和合理流动,加快自身发展带来重大契机自治区确定沿 黄沿线经济带,为我市优化布局、集中发展,打造新的经济 增长极提供了重要平台,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市场空间将更 加广阔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 转化增值,必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转 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我市西 部旗区后发优势集中凸显,区域结构将向协调发展、互补发 展转型。
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面建设,工 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牧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 乡结构将由二元向一体化转型大量人口进入城镇和园区, 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给社会保障、社会建 设和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 今后五年,是我市需求结构调整期投资需求仍将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中等收入 人群比重逐步壮大,居民消费需求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 变,从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将日趋明显,对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 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成本上升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深 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政策调控因素和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宏 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能源、资源、环境、土地、资金对发 展的约束加大,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物价持续走高, 推升工业化、 城市化成本, 将会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今后五年,是我市社会矛盾凸显期工业化、城市化加 速推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就业需求、劳资纠纷、安全生 产和民间借贷风险隐患互相交织,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征 地拆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社会多元化发展,群众政治参与 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协调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 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抢抓战略机遇,积极面对挑战,有效化解矛盾,在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地区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 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四城联创”,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 社会 坚持集中发展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一致推进中心城 市带状集中发展,加快工业向沿河沿线重点园区和开发区布 局,强化旗区之间、园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合作,优 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人口、资源、产业和要素集聚,提高 经济资源在市域空间的配置效率,培育新的增长极 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挥比较优势,煤与非 煤并举,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夯实城市 化内涵式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为工业发 展提供空间依托、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形成“双轮” 驱动的格局。
坚持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对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