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docx
71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目录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41.3.1 研究思路 41.3.2 研究方法 51.3.3 创新点 82 高新技术产业与TBT概述 102.1 高新技术产业概述 102.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与特点 102.1.2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特点 112.2 TBT概述 122.2.1 TBT的表现形式 一三2.2.2 TBT的类型 一三2.2.3 TBT的效应 143 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和设置TBT的必要性 一五3.1 高新技术产业跨越TBT必要性分析 一五3.1.1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意义 一五3.1.2 TBT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 163.1.3 TBT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73.1.4 高新技术产业TBT的趋势分析 一八3.2 设置高新技术产业TBT的必要性分析 213.2.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需要TBT保护 213.2.2 TBT对高新技术产业保护程度分析 233.2.3 设置TBT的博弈分析 244 高新技术产业跨越与设置TBT分析 264.1 高新技术产业跨越与设置TBT理论分析 264.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战略与TBT 264.1.2 技术创新是跨越高新技术产业TBT 的最优选择 274.1.3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关系 304.1.4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跨越、设置TBT 战略 314.2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的问题分析 334.2.1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 334.2.2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结合问题分析 355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跨越与设置TBT建议 395.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跨越TBT的建议 395.1.1 对政府建议 395.1.2 对行业协会建议 425.1.3 对企业建议 445.2 高新技术产业TBT设置建议 46结束语 49参考文献 50附录 53致谢 65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1.1.1 研究背景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即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
张海东著.TBT与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p23-24,27-31( 后文中简称为TBT )日趋盛行并不断强化,对整个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已经受到TBT的严重制约对我国国际竞争力有至关重要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受到TBT影响呈增长趋势,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发生变化,就必然会受到TBT的严重影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发展成为以民族工业为主导,就必须跨越TBT并设置自己的TBT1.1.2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受到TBT的趋势;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所受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标准,着重探讨我国如何利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跨越高新技术产业TBT,同时树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TBT并提出建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者的一些研究中开始涉及TBT,简单描述了TBT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乌拉圭回合对技术性贸易的高度重视,西方学者对TBT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早期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有关概念介绍以及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随后一些学者用实证研究、部分均衡方法等研究方法从经济理论角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等很多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期间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受到TBT日益明显,国内很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政府研究,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1、TBT的理论界定罗伯特.鲍德温(1970)叶柏林、陈志田(1992)艾伦.赛克斯(Alan Sykes)(1995)、夏友富(2001)孙海东(2004)等阐述了有关概念以及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在我国被普遍接受的是:夏友富(2001)的观点,但笔者认为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孙海东2004)更能反映TBT作用,本文中应用孙海东(2004)的理论界定2、TBT的表现形式罗纳尔多.费舍(Ronald Fischer)和裴贝罗.赛拉(Pablo Serra)提出,TBT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我国学者共归纳为七大类:1、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2、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3、包装和标签要求;4、信息技术壁垒;5、绿色壁垒(夏友富,2001);6、条形码壁垒(李兴军,2002);7、计量单位制(杨昌举,2003)。
国内学者对TBT的研究基本上沿用了夏友富(2001)的分类,本文也采用这种分类方法3、TBT的特征 将TBT具的特征总结为: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夏友富,2001),做法上的歧视性,实施中的争议性(李树,2003)现阶段很多TBT是在合理合法的名义下,利用了隐蔽的手段,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用先进的标准进行了标准垄断,从而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备了上述的性质4、TBT的成因叶柏林(1992)、杨圣明、赵瑾、高文书(2002)、朱启荣(2003)都对TBT成因进行了研究,朱启荣(2003)认为,WTO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为一些国家建立TBT提供了契机;设置TBT是各国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它们在TBT问题上处于不对等地位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三种阐述中共同点在于发达国家利用了他们的技术先进性,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树立垂直TBT,又利用社会文化的差异性等一些貌似合法合理的借口设立了水平TBT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受到主要是由于技术水平差距造成的垂直TBT,朱启荣(2003)对此原因的博弈论分析结论对此及其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本文中主要采用了他的这一结论。
5、TBT的作用机制冯宗宪、柯大纲(2001)、蔡茂森、朱少杰(2003)则认为,TBT对进口商品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高文书认为,当TBT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时,就会对进口商品产生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控制作用,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影响后三者都提到了价格控制作用和数量控制作用的TBT的作用机理,近年了一些博硕士的论文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他们还研究了价格控制和数量控制的关系,得出了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是共同作用形成了动态抑制作用的结论,是在本文主要引用这一结论6、我国的对策研究我国学者对如何应对TBT大量研究,但大部分提出建议比较笼统叶柏林(2003)孙敬水(2004)分析了标准化在应对TBT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采用国际标准等建议陈剑,腾飞(2003),孙敬水,殷保庆.(2004)研究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TBT中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并提出了建议黄岳衡,冯宗宪 (2004) 研究了设置内生TBT的原则用分析了我国设置TBT的必要性和最终目的,对高新技术行业TBT的树立也有同样的意义李树(2003)研究了TBT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
这些研究都是有一定针对性,对本文有很大启示目前对于一个行业或产业TBT研究比较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农业、纺织业、传统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茨内歇尔.奥茨昆(Tsunehiro Otsuki)等(2000)分析了欧盟提高食品黄曲霉素含量标准对非洲出口的影响,巴利.克里索夫(Barry Krissoff)等(1997)分析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市场面临的关税和TBT,对三个出口市场分别建立了部分均衡模型,计算了进口国影响戴维.奥顿(David Orden)等(1996)就美国对墨西哥水果 鳄梨的禁令建立了美国鳄梨市场模型,分析当进口引进病虫害时对国内生产的影响张东海(2004)对欧盟有关荷尔蒙牛肉的TBT的经济效应做出具体分析等但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受的TBT影响日益扩大,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却还非常少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与文章框架与如图1-1、图1-2所示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创新之处,通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对本课题的框架性介绍第二章界定高新技术产业概念,分析其出口特点;概述TBT相关内容,为下文做铺垫。
第三章(1)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受到TBT的严重影响,以及逐渐扩大的趋势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重要意义,论证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TBT的必要性2)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保护,而TBT对其保护效果明显,结合博弈分析国外已经设立壁垒为了减少损失,我国也必须设置壁垒的结论,论证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设置TBT的必要性第四章(1)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标准、标准化战略与TBT,得出标准领先才能跨越和设置高新技术产业的TBT;比较3种跨越方式,得出技术创新是跨越高新技术产业TBT 最优选择;分析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发展关系,在以上三个结论基础上得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结合才能做到标准领先跨越和设置高新技术产业的TBT分析得出该战略的关键是市场导向、标准先行2)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相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文给出建议铺垫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战略分析和现状分析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战略很好的结合,并对三个主体分别提出了建议1.3.2 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法与结构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法是指反映客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要求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与要素,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出发,揭示事物的整体关系与整体特征。
这里的要素是指相对于整体而言的部分;结构是指要素结合成为整体的方式;层次则是指由于要素结合方式的不同,即结构的不同,系统或整体的存在又形成若干层次;而整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以维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 绪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概述TBT理论概述类型表现形式正负效应出口特点内涵特点高新技术产业跨越TBT必要性分析出口意义出口影响分析发展影响趋势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设置TBT必要性分析需要保护影响分析保护分析博弈分析意义重大影响出口限制发展趋势增强必须跨越TBT产业幼稚需要保护迫于国外TBT压力TBT保护程度较高必须树立TBT。





